众为资本人民币基金首关10亿,“产业朋友圈”加速扩容
导读:在“募资难”已经喊麻的VC PE行业,人民币基金市场再杀出一个产业玩家。
文丨曹玮钰
在“募资难”已经喊麻的VC/PE行业,人民币基金市场再杀出一个产业玩家。
6月20日,众为资本宣布完成旗下人民币基金的首次关账,规模超过10亿元,目标规模15亿元。至此,众为资本的美元和人民币管理规模已经突破100亿元。
众为本期人民币基金得到了国家级母基金、头部产业资本和家族办公室等新老LP的大力支持,超过九成老LP持续复投。其中,本期基金的产业资本出资比例超过50%,众为资本引入包括以分众传媒、金达威集团为代表的等众多产业领军企业的加入。
众为资本向投中网透露,本次首关的规模“超出预期”,募资过程也很顺利——自与LP正式接触,到确定出资意向,仅用四个多月时间。
高密度的产业圈LP,这与众为资本的“产业资源生态”策略高度相关。众为资本深度绑定“产业朋友圈”,一方面可以持续借力于产业LP的行业洞察和产业资源,强化自身的投资能力,另一方面,众为也可以为创业者提供除了资金之外,更重要的落地场景和产业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在这一策略之下,众为资本成功捕捉到了包括Boss直聘、小鹏汽车、地平线、树根互联 、第四范式、依图科技、思派健康、GoTo、奕斯伟等超过15家独角兽企业。自去年开始,众为资本迎来了一波收获期,Boss直聘、小鹏汽车、东南亚巨头GoTo相继IPO,树根互联、第四范式、思派健康等企业也已在IPO路上。
另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半,众为资本的募资节奏十分紧凑。就在一年前,众为资本刚刚完成二期约8亿美元的美元基金。
成功实现了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众为资本凭借扎实的产业底层逻辑,正在迎来加速上升期。
水到渠成,克制规模
如今的VC/PE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得人民币基金者得未来。
近一年来,国内一级市场风向突变,风险资本也迎来“换挡期”,移动互联网时代红利已经结束,科技主题成了VC/PE眼中最可期的未来。
当科技成为隐匿在所有投资主题之下的主线,不论投资还是退出,人民币基金成了唯一的"入场券"。
在这一“卡脖子”关键时点,众为资本募集本期人民币基金,从时机上看是精准的,但这并非强势“抢滩”的刻意之举,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自设立之初,众为资本的定位就是面向亚洲高成长性市场的“科技+产业”的双币基金。合伙人徐薇向投中网表示,不管是中国市场、还是东南亚市场,不管是美元基金、还是人民币基金,众为都坚持“科技+产业”这一核心策略,考虑到不同币种在投资和二级市场退出的灵活性,去年完成最新一期美元基金的募资后,便随即启动了本期人民币基金的募资。
至于具体的基金规模,众为资本的态度稍显克制,甚至可以说“反规模”。
众为把“减法”做在前面,究其原因,一来规模是业绩的天敌,将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最好的投资回报。
目前,众为资本的团队规模大约在50人左右,人员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香港以及东南亚市场的新加坡和雅加达。随着整体规模增加,众为资本也正在积极“招兵买马”。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不少VC/PE开始重新把目光看向东南亚,寻找电商、供应链等新机会,而众为早在东南亚市场布局,今年已经收获了东南亚超级独角兽GoTo的IPO。
而克制规模,更深层的原因是,深扎产业的众为资本坚信,到了“科技+产业”投资的下半场,资金规模并非制胜的根本。
徐薇表示,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的确可以靠狂烧钱快速催生出一个巨无霸,但在产业创新中,投资机会绝不是靠烧钱来的,数字经济、硬科技项目都需要经历产品研发、产品导入客户、扩大市场等诸多环节,每一步都不易,需要时间的积累,依靠资金快速迭代产品、提高市占率的玩法不再是‘一招鲜’,核心还是要找到产品落地的机会”。
敬畏产业,先人一步
众为资本认为科技创新一定会落地到各个产业场景中去,产业科技投资是众为一贯坚持的大方向,沿着这一脉络,众为资本主要布局数字经济、硬科技、消费及出海三大板块,其中,数字经济主要包括企业服务、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而硬科技赛道,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突破,而是追求在产业场景中落地,这一方向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碳中和、合成生物等细分赛道。
鉴于对“科技+产业”投资主题的长期实践和积累,众为资本对资金回报的态度比较清醒——产业科技类项目很难有爆发性的增长。在商业化出现拐点之前,需要经历比较长时间的产品打磨和客户导入阶段,一旦产品价值被客户认可产品,业绩会呈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如果产品还具有较强的稀缺性,后续增长会更加优秀。
“产业科技投资时代,依赖单个项目的30、50倍回报来拉高整个基金收益的策略可能很难奏效了。众为更强调均衡地筛选成长期项目,力求每个项目都能达到5-10倍甚至10倍以上回报。”徐薇补充道。
参照美元基金常见的“高举高打”的打法,众为的投资风格似乎过于稳健甚至略显保守。这背后正是众为资本“产业思维”这一底层逻辑的作用结果。
众为资本成立于2015年,当时管理层就很快意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基本难再有大的平台机会,而技术不断迎来成熟并且落地市场的节点,于是众为开始蓄力产业生态的搭建,把产业逻辑为贯穿投资策略始末的一条核心主线。
但产业逻辑并非募资材料的一句空话,而是十分具体的动作。众为资本的第一步就是“和产业做朋友”,搭建产业“朋友圈”。
“我们拜访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行业专家目的是了解产业中的具体痛点或者行业变革催生出的新需求,同时我们也将观察到的新技术同企业交流,说白了,你得在产业面前搭得上嘴,说得上话,这个过程对双方都是受益的,产业也会因此认可我们,合作就慢慢形成了”,徐薇表示。
随着产业专家网络的累积,加之接地气的产业认知和投资业绩,一些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逐步成了众为资本的出资人。资金加持的背后,众为渐渐生成了一个广度颇高的产业生态圈。
“和产业做朋友”拥有一个财务投资人很难比拟的优势——可以在第一时间拿到产业的一手洞察、一手需求,这也让众为在投资布局上先人一步。自2015年起,众为资本就早早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先后投资了第四范式(B轮领投方)、依图科技、乐言科技等日后大热的AI明星项目。
一个典型案例是树根互联。2017年,众为在向工业互联网专家取经的同时,结合全球化趋势调研,洞察到了海外有“工业4.0”的最新走势,而众为在与众多制造业伙伴交流时,也发现他们正在数智化方向上大步创新。
众为坚信中国作为工业大国,也有机会酝酿出优质的工业互联网企业。经过行业梳理和专家意见,众为锁定了软件、硬件和数据的相结合这一方向。
“盯着钉子找锤子”,先后看了二三十家相关企业,最终发现了三一重工的孵化项目树根互联。
众为在2019年投进树根互联B轮,次年该项目又获得腾讯、IDG等机构近9亿C轮融资。最近树根互联已递送IPO材料,准备登陆科创板。
在微盛的案例上,众为同时做到了“发掘+落地”。众为在与某头部零售企业沟通时,注意到了一个行业普遍痛点:销售人员在与客户对接沟通时,面临的客户量级十分巨大,传统的CRM系统不能适应,同时以微信为绝对渠道的线上化沟通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那么企业该如何在微信生态实现与C端用户的高效沟通?
针对这一痛点,众为开始梳理企业微信生态上的相关产品,期望寻找处在用户增长拐点的优质项目,最终锁定了微盛这一项目,不仅进行了投资,还为其介绍了众为“产业朋友圈”的新客户。
类似案例在众为资本十分典型。“从产业中来,再到产业中去”是合伙人每周例会的口头禅,借力产业洞察锁定细分投向,再拿着产业需求去寻找可投案例,兼备广度和深度。
“产业朋友圈”不仅给了众为找项目“看得见”的优势,也给了“投得进”的底气。
科技主题投资的大格局下,资金几乎是最低的投资门槛,当“不带增值服务就没投资机会”成了财务投资人的痛点,众为的产业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自动驾驶企业主线科技,在投资谈判谈之前,众为就为公司介绍了和记黄埔、顺丰、德邦、极兔等客户资源,众为也因此得到项目方认可,并成为了该轮的领投方。
无独有偶,拿下Boss直聘的投资机会也是类似故事。2019年众为合伙人和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正式接触时,Boss直聘刚完成一轮融资,已经是准独角兽的明星企业,手握一众豪华资本。但凭借独特的“产业生态”增值服务能力,最终Boss直聘为众为单独加开一轮,成功入场。Boss直聘去年登陆美股,众为也获得了可观的超额回报。
谈到消费产业投资,徐薇表示,“目前消费赛道热度降温,两年前我们相对冷静,而当下我们会保持高关注度,以及积极出手的态度。从长期来看,消费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我们相信消费产业仍然大有机会。” 据悉众为最近还在母婴赛道投资了某头部一线品牌。
对于消费项目的标准,众为认为真正的品牌是需要不断打磨产品,积累口碑,经历时间的沉淀,而不是通过线上营销推高短期业绩。这一点从众为参与安踏集团收购“始祖鸟”母公司Amer Sports的案例也能得到印证。
此外,众为资本还与分众传媒合资成立了众为分众消费研究院,也是众为走进产业的创新动作。
乔布斯在斯坦福的著名演讲中,提到了“connecting the dots”的理念,众为在做的正是这件事。左手是对技术的深度理解,对产业需求的深度把控,右手是产业的落地场景,众为资本的作用正是一座精准的桥梁,connecting all the dots。
还是那句话,“尊重产业,敬畏产业,和产业做朋友”。当下的时节,投资机构紧跟产业和企业家,或不失为一个最具主动权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