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案例 > 正文

祥禾饽饽铺:将更多文化元素放到产品创新中,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IPO早知道C叔 发布时间: 2022-11-08 17:05:28 编辑:夕歌

导读:日前,祥禾饽饽铺开展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申遗保护工作,并于2022年6月入选天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日前,祥禾饽饽铺开展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申遗保护工作,并于2022年6月入选天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年前,这家百年非遗老字号宣布完成首轮资本市场融资,由CMC资本独家领投,同创伟业跟投。

饽饽,是明清宫廷面点的统称。“祥禾饽饽铺”创始于1921年,至今已持续传承百余年,“祥禾饽饽铺”用四代人的坚守,既传承中式点心的制作技艺,又通过不断地改良和创新,让宫廷技艺飘入寻常百姓家。

在谈到祥禾饽饽铺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时,第三代传承人杨鸿年表示,我们要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和精神,结合数字化发展,将更多文化元素放到产品创新和品牌宣传中,用中式点心讲好“中国故事”。

祥禾饽饽铺的点心制作技艺有着严格的工序,从和面、开酥到包酥,这些工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每一步都是对面点师傅的考验。其中,皮薄且酥,是制作枣泥卷的标准之一,为了这层层酥皮,一团面要用到搓、揉、盖、甩数种手法,在手和面接触的过程里,全靠师傅多年的经验和不断锤炼的手艺,把握好温度和时间才让枣泥卷馅料的醇香和“翻毛飞雪”的酥皮相契合。

祥禾饽饽铺第四代传承人在谈及点心制作时说道:“麦子作为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的季节会收获到不同颜色的麦子,这种细微的区别需要制作人靠手感和手法来感知调节,最终要用手的温度找到面和油脂之间平衡的状态”。正因如此,祥禾饽饽铺在关键技术环节依然坚持手工制作,在粮食与味道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值得一提的是,百年来,祥禾饽饽铺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延续着古法。在祥禾传习手艺,第一关就是要学会包贵妃饼,正宗祥禾贵妃饼的酥皮入口即化,要做到这一点,包制要求在8秒内完成,且手心不能接触包皮。

在谈到祥禾如何以高品质坚守百年时,杨鸿年表示,做点心最重要的就是凭良心去做,点心不仅仅是一口吃食,更是历代传承人献给大家的一份心意。

为了更好地迎合当下的消费偏好,近年来,祥禾饽饽铺在传统中式糕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良,在“变”与“不变”之间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如在端午节期间推出的“五毒饼”,是以历史典籍为参考,以莲子和木耳为内馅,外皮用五毒花纹做点缀,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巧妙地将端午习俗传递给当代年轻人。除了以节日为出发点研发创新,祥禾饽饽铺在节气时令上也下足了功夫,重阳节吃九阳糕是民间习俗之一,为了同时满足年轻人的口味和崇尚健康的养生理念,祥禾饽饽铺将奶酪和枸杞作为九阳糕的内馅,并将应季食材菊花丝融合到饼皮之中,既保留了重阳节赏菊食菊的饮食文化,也成为了年轻人争相购买的“国潮”点心。在与时节、文化习俗紧密结合的同时,祥禾饽饽铺更加注重食品营养均衡、少油、少糖,以保证口味为前提,多款产品推出了有糖版和无糖版,将健康的生活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消费者。

除了在产品工艺和口味上的创新外,产品包装设计的改良也独具匠心。大红色的传统纸包线提外包装沿用至今,并且会在大部分产品上强调中国风的元素。与此同时,更轻、更小的产品包装,可以让点心更好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环境。

此外,作为百年传承的老字号,祥禾饽饽铺以传承和复兴中式糕点文化为使命——近年来,祥禾饽饽铺以点心为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消费者领略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刷手机的林黛玉”“山楂果子帐篷”“柿柿如意”,这些产品包装上“出圈”的元素都来源于祥禾饽饽铺第四代传承人对于文化传承的定义,“我们要将有趣的元素呈现在产品上,引发当代年轻人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