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心科技三大业务名不副实,无创新技术的圆心惠保能否助其破局?
导读:作为一项无创新技术的“创新”,圆心惠保在技术上没有壁垒而言。
或许是为了冲击港股造势,近期,圆心科技加大了对旗下圆心惠保的宣传力度。
圆心科技此举完全在意料之中。
毕竟,作为互联网医疗领域中的代表企业,圆心科技的根基,即体现在其三大业务矩阵之上。
虽说是“三大”,但数据显示,圆心科技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的营收占比,一直高达九成以上。
三大业务名不副实,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更是极低,这就很难支撑起圆心科技的高估值。
这成了圆心科技的一个心病。
而就当下而言,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成了圆心科技破局的重心,而圆心惠保更是成了重中之重。
只不过,作为一项无创新技术的“创新”,圆心惠保在技术上没有壁垒而言。
同时,作为用户与药厂、保险公司之间的“中间商”,圆心惠保还陷入到“空手套白狼”的质疑。
二度递表进行时,三年亏损超13亿
资料显示,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心科技)创立于2015年,是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公司目前拥有妙手医生、圆心药房、圆心惠保等品牌。创始人何涛,在医药行业深耕多年。
今年4月19日,圆心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上市。
实际上,早在2021年10月,圆心科技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个月失效期刚刚过去,圆心科技便迫不及待的第二次递表。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圆心科技分别实现营收为23.52亿、36.29亿、59.38亿,其中在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超过63%。
虽然营收增长迅速,但圆心科技的整体毛利率却不高。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其毛利率分别只有10.6%、10.2%、9.0%,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态势。
毛利率下降的同时,圆心科技的各项费用支出却在大幅上升。尤其是销售及市场推广费持续猛增,2019年-2021年分别为3.25亿元、4.95亿元、8.1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8%、13.7%及13.8%,三年累计投入高达16.4亿元。
受此影响,2019年-2021年,圆心科技的亏损也在持续扩大,分别亏损为2.01亿元、3.63亿元,7.57亿元。
也就是说,短短3年时间,圆心科技亏损超1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圆心科技的研发投入,却与科技属性存在较大距离。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圆心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22亿元、0.46亿元、1.13亿元。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研发投入最高的2021年,1.13亿元的支出,不及圆心科技8.19亿元销售及市场推广成本的七分之一。
三大业务发展极不平衡,创新服务成关键
除了巨额亏损以外,圆心科技三大业务的布局进展,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从商业模式来看,圆心科技依旧走的是“医药险”的老路子,故事已经不算新鲜。
不过,在对外宣传中,圆心科技声称其三大业务合力优势明显。
诚然,圆心科技三大业务看似互补,但是除了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之外,其他两条业务的进展缓慢,三者没能产生化学反应。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圆心科技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营收占比分别高达97.9%、97.5%及94.6%,且其中院外药房及药品批发服务占该业务收入超过96%。
也就是说,圆心科技最赚钱的生意,还是卖药。
而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这两大业务板块,虽然在2021年同比增长分别高达1143.2%、211.9%,但其营收占比也只有0.8%和4.6%。
从长远来看,高营收、低毛利率的医药服务很难支撑起圆心科技的高估值。而圆心科技的重心,首当其冲落到了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之上。
也难怪,如今互联网医疗领域玩家众多,而各家比拼的,正是所谓的科技属性。
而在科技属性造势方面,圆心科技可谓优势明显。据了解,圆心科技已先后完成多轮的融资,融资规模已过百亿规模。其中不乏腾讯系、红杉资本等资本大咖的加持。
投资机构看中的,正是圆心科技创新服务带来的高估值。
因此,在大规模投入之后,投资机构一方面会推动圆心科技尽快上市,以获得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圆心科技继续讲好“科技”故事。
由此可见,圆心科技的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成了推动的重心。
圆心惠保赶风口,支付模式无技术壁垒
在此背景之下,圆心科技的圆心惠保,成了重中之重。
事实上,早在2017年,镁信健康便率先提出了创新医疗支付的模式,让创新支付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市场风口来临之际,圆心科技也及时抓住了机会,推出创新保险技术平台圆心惠保,为新特药设计的创新保险产品、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带病险以及药品福利保险。
在这种支付模式之下,平台和患者都先把钱打到保险公司中,以此能够使保险公司的保费增加,平台也会得到相应的经纪费,最后由保险公司将药品费用支付给药房。
而在这个流程之中,圆心科技既可以获得药厂的服务费和补贴,同时又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佣金。
而作为三方中间商,圆心科技需要提供的,只是源源不断的会员注册。
这种类似“空手套白狼”的模式,让圆心科技做得风生水起。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31日,圆心科技已经与70家保险公司及七家再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40多款新特药物保险产品,管理超过1700万份保单,并且参与了60个城市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分销合计14项健康保险产品,保单数量约为200万份。
更为令圆心科技和投资机构欣喜的是,这种创新支付模式,使得公司的估值暴增。
然而,就圆心惠保而言,其仅仅是支付模式的创新,从技术角度而言,根本没有壁垒可言。
也就是说,圆心惠保能够做的事情,其他互联网医疗平台同样可以做。
在没有核心科技支撑的前提下,圆心惠保很容易被其他平台所替代。
这正是圆心科技必须面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