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冲IPO仅剩1个,快狗能帮58翻盘吗?
导读:这很像一个商业版“葫芦娃救爷爷”的故事,打破母公司垂垂老矣的业务模式,培养若干子公司独立运作,谋求东山再起。
这很像一个商业版“葫芦娃救爷爷”的故事,打破母公司垂垂老矣的业务模式,培养若干子公司独立运作,谋求东山再起。
2020年,58同城主动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时,董事长兼CEO姚劲波曾表示,58将从横向分类信息平台,变成若干个垂直产业互联网的平台,独立走向资本市场,而母公司将成为一个类似GE模式的投资控股公司。
近日,快狗打车二次递表港交所,冲刺“同城货运第一股”。如果成功挂牌,这将是58集团孵化出的第一个成功上市的子公司。58系也借此在离开华尔街后变相登陆香港,重回资本市场的怀抱。
按照上市前公司回应媒体的消息,公司去年8月递表后已于今年2月通过聆讯,此次只是“应港交所要求对招股书进行更新”。
招股书坦承,此次上市是因为缺钱,“本次上市募资是为了打造一站式物流平台,需要借助上市补充资金,以增加用户补贴和广告投放,寻求战略合作等。”
外界普遍关注的是,过去4年中快狗打车的亏损累计近28亿元,且市占率正不断下滑。因此,这个故事的关键是,投资者是否相信,快狗或者其背后的58,有能力拿到融资后东山再起。
1、流量担当
此次IPO背后的主角陈小华是一个互联网流量运营的老手,是58同城的核心创始人之一,1981年出生于湖南邵阳。自湘潭大学毕业后,陈小华选择了创业,成立了一家互联网服务类企业,帮网站做搜索引擎优化。据称优酷、土豆都曾是他的服务对象。
2005年,陈小华加入赶集网。据姚劲波自己回忆,他知道陈小华后,不断争取才把对方从杨浩涌(赶集网创始人)那里挖过来。有一次,姚劲波为了跟陈小华见面,甚至自己跑到赶集楼下跟对方说:“我人都已经到你楼下了,你不下来,我就只能上去了。”
就凭着这股认准必须做成的劲头,2006年,姚劲波把陈小华拉入了刚刚成立不久的58同城。此后的发展也证明,姚劲波没有看错人。仅用了8个月时间,陈小华就将58同城的流量从20万突破到100万。25岁的他也成为了58同城的副总裁。
2013年,58同城顺利在纽交所上市,作为大功臣陪着58一路走来的陈小华也升任为58同城首席战略官。
上市后的58同城要下一盘更大的棋。一面要继续跟老对手赶集网继续争夺流量,另一面,O2O时代大潮袭来,58也要立足自身的流量入口,开拓具有高成长性的项目。
2014年,58同城发布旗下全新品牌“58到家”,58到家成为与58同城并列的两个公司,陈小华出任CEO,从此开始独立创业。
陈小华
这个分拆在当时与赶集的战争中发挥了策应作用,并在不久后再次分拆出58速运和58家政两个独角兽品牌。
58家政历经改名,发展成为天鹅到家,去年7月曾冲刺“家政第一股”,止步于纽交所门前,后还不断传出负面消息。
即便如此,陈小华所负责的项目脱胎于母公司,从分支业务到流量担当,从策应变成主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从58到“快狗”
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58到家在港上市有独特的优势,至少对于本地监管者和投资人,这个品牌相对不陌生。
2017年,58到家宣布将58速运与东南亚的同城货运及物流平台GOGOVAN达成合并。后者创立于2013年7月,是香港本地的明星创业公司。在被58收购前,其已经完成4轮融资,金额数千万美元,投资方包括华兴、新天域等两岸的老牌投资机构。
2014年起,GOGOVAN陆续成功进入了亚洲的6个国家或地区,业务落户14个城市,拥有超过18万名注册司机,累计处理订单近3000万,拥有多家企业级客户。当时的58速运,业务主要集中在内地,对外公布的注册司机为100万。
品牌的变化调整在外人看来,有时是一个很“玄学”的事件。去年小米斥资200万请日本设计大师把方形的logo变成了圆形。而58的这次品牌调整,在外界看来其实更“神奇”。
两家公司合并后仍然沿用了58速运的名字。但2018年,公司突然把APP和服务号全部改成了“快狗打车”,很多用户不理解为什么用“狗”这个字眼,调侃公司是拍脑袋改名字。陈小华还在一次发布会中可以澄清了这个事件。
陈小华表示,这次改名是由其股东大名鼎鼎的“特劳特”(战略定位咨询公司)操作的,而“快狗打车”这个名字是花了半年时间从几百个名字中选出,其中涉及到时间、劳力、物料、品牌、广告费等至少是5到10个亿的决定。
实际上,让不少老用户和司机感到不适的“快狗”,并非拍脑袋而来,而是GOGOVAN原本的中文名。
不论用户觉得这次改名是“自坑”还是“神操作”,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营销事件是成功的。改名事件后“快狗打车”为公司带来了一大波流量,上百家媒体关注,超过1亿人知道了这个品牌,新增客户达3倍。2018~2019年间,快狗打车的市场份额达到顶峰。
3、内卷的赛道
在“互联网+”这个大圈子里,烧钱一直都是“固定动作”,交通出行领域的烧钱大战更是人们想象中的桥段,只是大概都低估了烧钱的规模。
2018年,陈小华曾喊话,“要有亏两亿美金的决心”“我们没有想过去怎么挣钱”。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间,快狗打车已累计亏损27.86亿元,折合超过4.2亿美金。而且招股书还坦承,亏损至少还将持续3年。
既然如此,快狗打车的故事又是如何说服投资者的呢?
《2020-2026年中国同城货运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同城货运市场将突破16000亿元大关,货运量将达到128.3亿吨。
货运不像当年的千团大战或者打车大战那样,能给广大C端消费者带来直观的感受,但其内卷程度毫无二致。2020年,滴滴、满帮以及顺丰等品牌都看上了这块增量市场,相继涌入同城货运赛道。为了尽快抢占市场份额,各巨头背靠母公司纷纷打起了价格战。
对于陈小华来说,面对补贴、价格战一等系列烧钱打法,当年运营58流量的逻辑似乎已经不适用,比的只是谁子弹多。2019年初,快狗打车还在赛道上稳坐第二的位置,市场份额超过24%。
但随着巨头们的入局,第一的货拉拉拿稳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而快狗的市场已经被瓜分的只剩5.5%。到2021年,快狗甚至被入局仅一年的滴滴挤到了第三,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至3.2%。
从订单量也能看出来,没有资金支持,即使是流量运营老手也难保住用户。2018-2021年前三季度,快狗打车的订单数分别为261.11万、267.54万、215.48万、212.71万,不仅持续下滑,且同比下滑幅度远高于月活用户。
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获得更多开拓市场的筹码,这就是快狗此次上市的目标,也是目前快狗自救的唯一途径。
在招股书中,快狗打车表示本次上市募资是为了打造“一站式物流平台”,需要借助上市补充资金,以增加用户补贴和广告投放,寻求战略合作等。
4、葫芦娃救爷爷
除了资金需求,快狗打车上市,对于陈小华和姚劲波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前者,上市是过去近10年内部创业的一个重要节点。对于执掌整个58系的姚劲波而言,集团孵化的几大板块都是58的重生之路。
58同城成立于2005年末,是较早一批的互联网玩家之一。2013年,在“类阿里的商业模式”的概念包装下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当天暴涨42%。2年后,58同城终于完成了对老对手赶集网的收购,结束了长达10年的宿命之战。
然而,58也好,赶集也罢,其最初都是web1.0向web2.0过渡时代的架构逻辑。时代的大潮不仅左右着资本的走向,也影响着大众的使用习惯。
2015年后,58同城的收入增长逐渐下降,神奇的网站不再神奇,大量的广告投放也难以挽回用户离弃和口碑扑街。批评者认为,上市后的58同城太过迷恋于通过扩大规模以实现流量垄断,而缺乏技术创新。
也正是在58同城上市前后那些年,在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大潮之下,在各个细分的垂直领域,58同城的对手们孵化、成长、慢慢崛起,招聘领域的拉勾、Boss直聘;二手领域的闲鱼;房产领域的贝壳……
事实上,作为企业家,姚劲波提前遇见了网络技术变迁带来的产业冲击。
有一个互联网圈的故事:2011年小米大火的时候,为了将app预装到小米手机上,姚劲波天天练习晨跑,每天准时跑到小米楼下,就是为了偶遇雷军。可见其做好App的预见性与决心。
另一方面,要解决的问题是各个板块分散,建立起真正独当一面的业务,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就需要做好拆分,精耕垂类。2013年陈小华受命担起58到家的孵化,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布局。
在那之后,58已陆续拆分出七家独立业务:天鹅到家(原58到家)、安居客(原58房产)、快狗打车(原58速运)、转转、斗米兼职、58同镇、车好多。
去年,七兄弟中有三家谋求上市,希望把暗淡退出华尔街的58重新带回资本市场,但天鹅到家、安居客纷纷失败。因此,快狗打车是目前最被寄予厚望的大娃。
作者 | 张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