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投资热点 > 正文

重构硬科技企业投资逻辑,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大IPO商汤科技来了!

来源:投资时报 发布时间: 2021-12-10 17:19:55 编辑:夕歌

导读:如何让硬科技实现商业化落地?AI独角兽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汤科技)正在这条赛道上一路向前。

《投资时报》记者 董琳

技术革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将先进技术变成生产力乃至商品更无法一蹴而就。

如何让硬科技实现商业化落地?AI独角兽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汤科技)正在这条赛道上一路向前。

如今,这家硬核科技公司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据悉,商汤科技已于12月7日开启全球招股,并将于12月17日登陆港交所。消息显示,商汤科技国际配售获超额认购,香港公开发售也已足额,基石投资者认购4.5亿美元,认购比例达60%。另据招股书披露,商汤所有上市前投资人均承诺全数股份锁定6个月,坚定看好公司长期价值。

成立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AI软件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作为亚洲市场最大的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中国科技部指定的“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该公司是名副其实的硬科技代表企业之一。商汤科技的上市,亦代表着一种市场投资逻辑的更新。

硬科技的投资逻辑逐步达成共识

以前的资本投资,往往会集中在硬科技基础之上的模式创新,这样可以免去积累过程,还能快速获得回报。但是,当市场的目光都集中在某一领域时,则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急剧下降。

处于“硬科技”赛道的企业则具备独特的投资逻辑。有分析认为,“在成长周期方面,硬科技赛道周期更长,需要资本耐心接力陪伴企业成长;在成长速度方面,它也很难像互联网企业一样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通常以渐进的线性方式增长;在成长内核方面,这类企业的关键则是技术驱动。”

现在,市场正处在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转型的拐点,国内政策正在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型,因此市场投资的思维方式也在随之转变。随着资本从短期投资向长期价值投资转变、从模式投资向硬科技投资转变,可以看到,硬科技股的投资价值、稀缺性得到更多的关注。

正因如此,“硬科技”企业商汤科技从诞生之初就备受资本青睐。该公司从2014年成立至今共完成12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达到52亿美元,融资后估值达到130亿美元。若此次成功上市,该公司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最大的IPO。

很多资深股评人,也对商汤科技的投资价值给出很高评价。香港资深股评家蔺常念认为,市场对商汤科技这类相对稀缺的硬科技股需求强劲;股评人温杰表示,商汤科技营收增长强劲,建议中长期投资。

目前,商汤科技的机构投资者包括软银愿景(SoftBank)、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春华资本、银湖资本、IDG资本、国调基金、上海国际集团、赛领及鼎晖等。从招股表现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国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汽香港、广发基金等也加入基石投资者行列。且上述全部投资者均达成共识,承诺全数100%所持股份在上市后锁定6个月,这无疑体现了商汤所有主要投资人坚定看好商汤长期价值。

随着资本加持,商汤科技平台化的能量将得以更大程度的释放。在强大的底层技术驱动下,该公司“AI赋能百业”的目标正在加速推进。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软件平台的客户数超过2400家,包括《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合计超过250家,119个城市以及超过30余家汽车企业,同时赋能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

技术投入是一场马拉松,商汤坚持长期主义

坚持从事原创的前沿研究,是商汤科技的立身之本。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该公司始终立足于底层技术创新,不断投入于原创技术研究,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构筑了企业核心技术壁垒。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共有40位教授引领研发工作,并拥有或超过5000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二为科学家及工程师。丰富的人才资源为该公司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栈式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日益增强其在行业内领先的AI能力,进一步助力该公司的商业化成功。

自成立以来,商汤科技在各项全球竞赛中已获得70多项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并拥有8000多项人工智能专利及专利申请。根据招股书,2018年到2020年,商汤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分别占当期营收的45.9%、63.3%、71.3%;2021年上半年更是达到17.72亿元,占上半年营收的107.3%,三年半共计在研发上投入近70亿元。

凭借高额研发投入和高端研发人才深厚的原创技术积累,商汤科技打造了行业内前所未有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以此打通了算力层、平台层和算法层三者之间的连接与协同,大幅降低人工智能生产要素价格,实现了多功能超高精度AI模型的大规模量产。

与此同时,通过使用SenseCore赋能人工智能模型生产的全流程,相较于行业需耗时数周,商汤科技的研发及工程团队可以将开发时长缩短至数小时,每年生产的商用模型数量也在逐步提升。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公司已开发超过22000个用于不同应用的商用人工智能模型,涉及多个垂直行业。

研发人员人均效率提升直接带动了毛利率的增长。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2019年毛利率为56.8%,2020年为70.6%,2021年上半年为73.0%,连续三年走高。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认为,只有把生产要素的成本降下来之后,才能说做到真正意义上进入到行业。对于原创AI业务,固然不可忽视短期效益,但更应该重视其长期价值。因此商汤选择以“长线投入”和“长远发展”的眼光去推动AI的创新和落地。

驱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让AI赋能百业

事实上,“AI赋能百业”,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变革和提质增效,一直都是商汤科技坚持的初心和使命。

该公司基于SenseCore为客戶开发并提供具有模块化灵活性的标准软件平台。包括面向智慧商业的SenseFoundry-Enterprise、面向智慧城市的SenseFoundry、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及SenseCare平台以及面向智能汽车的SenseAuto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

软件平台可以与客户的已有设备或IT基础设施无缝连接,同时人工智能模型可通过该公司的软件平台部署在设备端及云端。当该公司升级现有模型并推出新模型以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时,客户可以通过软件平台预览和集成模型及应用,享受标准的、免代码编写的体验。

由此,商汤科技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加快了人工智能模型的部署及商业化进度。根据沙利文的报告,凭借卓越的技术及模型生产的规模效应,商汤科技已于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能汽车领域取得市场领先地位。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四大业务板块,已经覆盖了商业空间管理、住宅物业管理、城市管理、制造、基础设施、交通、移动设备及应用、医疗、汽车等多个行业。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此次商汤还创新性地发布了虚实结合招股书,投资者可以通过商汤科技官方微信提供的小程序,扫描招股书封面和对应页面,通过AR技术直观感受商汤的商业化落地案例。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SenseCore的生产能力,并将其拓展至更多垂直行业,商汤科技正在上海临港建设大型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数据中心(AIDC)。该AIDC将于2022年初投入使用,届时会成为亚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

有分析指出,对于商汤科技而言,AIDC不仅是未来业务破局发展和高速增长的基石,也是其支撑芯片国产化、攻关超大模型、以及打造开源算法生态的着力点与破局点。

回望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式进步,都伴随着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这种创新不单纯地源于产业需求,更多的是科研领域长期耕耘的结果。可以说,商汤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承担着时代发展的重任,坚持长期主义,力求AI赋能百业,实现技术创新和商业落地的双领先,商汤科技为硬科技行业树立了新的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