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投资热点 > 正文

两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高瓴创投、毅达资本、基石资本、盛世投资等知名创投高管纯干货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 2021-03-11 17:04:18 编辑:夕歌

导读: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特别推出“创投机构看两会”的专题报道,与读者分享一线投资人最新的投资洞察。

2021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创业创新仍然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而创投领域代表发出的“做多中国”也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最强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都需要创投机构在目前发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新的背景下,创投行业如何解读2021《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指引?对于行业发展需要哪些政策扶持有何建议?对未来的投资趋势如何判断?看好哪些细分领域的投资前景?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特别推出“创投机构看两会”的专题报道,与读者分享一线投资人最新的投资洞察。

毅达资本应文禄:在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政策配套,大力发挥创投行业专业优势,通过“基金+政策”“基金+区域”“基金+产业”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也通过产业生态的打造为中小企业融入高端产业链、实现转型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毅达资本应文禄:支持创投行业“好孩子”借助资本市场加速发展升级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创业投资发展方向有了新“指引”,其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以创新资本支持创新科技的模式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建议继续因势利导,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创投行业特色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一方面突出引领,引导创投资金投资国家迫切需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企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转型升级。一方面加强规范,帮助创投机构走规范化、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相应行业政策,支持行业“好孩子”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提升自身发展质量和发展升级。

作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词,“注册制改革”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从创投机构角度而言,应文禄认为改革对创投行业影响深远。

短期看,注册制改革优化了创投行业“募投管退”全周期,畅通了退出渠道,使得优质企业获得了更多、更高质量的资本市场发展机会。长期看,注册制改革正在重塑行业投资价值观,打破“唯IPO哲学”,有助于引导投资机构树立长期思维、坚守价值投资,敢于投早、投新、投科技。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毅达资本全年投资数量、投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8.67%和48.21%,投资阶段向早期、成长期企业重点倾斜,着重布局领先科技,在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14个关键科技领域的投资规模占比突破90%。注册制的实施,改善了创投行业的基金募集环境,有利于引导更多社会化资本加入到创投、创业、创新的时代进程中来。

应文禄指出,过去的20年,中国大量的资金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房地产等领域,以银行等信贷产品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体系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代在不断变化,眼下,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则成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

中国的创业投资一直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力量。应文禄表示,以全世界的高科技圣地硅谷为例,几乎每一家高科技企业背后都有风险投资的身影,今天,这些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美国的核心资产,成为美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稳定器和增长极。未来十年,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是必然的趋势,大力发展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加粗为科技创新、为广大中小企业输血的管道,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的紧密融合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他建议,在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政策配套,大力发挥创投行业专业优势,通过“基金+政策”“基金+区域”“基金+产业”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也通过产业生态的打造为中小企业融入高端产业链、实现转型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未来,毅达资本持续看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投资机会:第一,坚定投资“科技自立自强”,继续聚焦科技含量高、人才引领的行业,重点布局14个关键科技领域:5G+、云计算、半导体、消费升级、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材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自动驾驶及机器人。第二,重点布局“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重点关注掌握核心技术工艺、具备持续研发能力、进口替代能力强的企业。第三,紧跟国际国内大市场消费趋势,关注消费群体壮大、消费能力提升、消费主体变迁、消费模式创新带来的机会。第四,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抓住产业并购带来的机会,关注上市公司、行业头部企业的产业整合机会。

高瓴合伙人黄立明:高瓴对中国发展的乐观根植于我们的基因里,回顾这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始终相信,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现在永远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高瓴合伙人黄立明:持续看好和加注科技创新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科技创新成为2021年两会期间的热词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两个词被反复提及,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持续看好和加注科技创新

高瓴合伙人、高瓴创投软件与硬科技负责人黄立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循环、新格局”大背景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已然成为“十四五”时期重要主题。而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则是取得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支撑。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共舟者兴”,科技自立自强事关战略基础,需要社会各界凝心聚力,需要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形成真正有资源配置效率、各种利益关系形成正向循环的市场。而创投机构作为创新的孵化器、加速器和推动器,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新使命、新要求。

一年前,高瓴推出了专注于早期创新型公司投资的高瓴创投,致力寻找一切热爱科技、相信创新的创业者,希望成为创业者寻求融资时的First Call,更期待能长期陪跑他们的创业旅程。过去一年围绕科技创新这一主题在芯片半导体、生物制药、基础软件、基于中国原生场景的企业级应用等诸多领域,做了大量投资。

黄立明表示,接下来也会持续看好和加注科技创新的大主题,继续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量子计算、云和大数据、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系统性布局,大力支持中国的原发技术创新。

他同时强调,科技创新的长周期性需要长期资本的陪伴。一项原发科技创新到应用落地,可能会以10年甚至数10年计,其间要经历无数的“死亡谷”。而高瓴作为长期资本,在创立之初的基因就决定了是长期投资的坚定支持者。我们相信,长期资本以及长期主义理念占主流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持续繁荣的重要基础。

“现在永远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高瓴对中国发展的乐观根植于我们的基因里。回顾这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始终相信,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就在当下,现在永远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黄立明表示。

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经历了工业发展、城镇升级、互联网普及、科技创新、AI人工智能等一波接一波的浪潮,经历了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化的“三化合一”,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更是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此刻,作为从疫情中最快“复苏”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在继续拥有无比深广市场需求的同时,还拥有了越来越多更具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人才、更为创新驱动的政策环境,以及更加鼓励科技创新企业的资本市场。全球投资者没有理由不相信:重仓中国,就在当下。

过去15年中国新经济中诞生的这批优秀企业,高瓴非常荣幸参与其中、长期陪伴他们共同发展。今天,作为秉持长期主义理念的投资机构,高瓴将继续加注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发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也会持续地帮助传统产业去升级迭代,通过我们对创新技术的投资,去加速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期待更多好政策出台

创投行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各项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黄立明希望,在支持创投行业发展方面能提供更多的支持政策和更好的发展空间,第一,鼓励长期投资,继续鼓励推动更多优质的长线资金入市,提升市场的价值投资比例;其次,专业化、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尤其是头部PE/VC机构,机制更加灵活,研究更深入,更加贴近各个产业,不仅仅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及时的资金、高端人才、国际化资源的支持,还能够参与科技创新的基础生态建设中去,从而可以更好地以市场化资源配置和资源供给,提高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推动经济脱虚向实,支持创新驱动战略。

而谈及注册制改革,他认为,无论对于创业企业还是创投机构来说,都是真正用资本市场来赋能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真正提升了上市公司质量,突出了股权融资、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注册制改革以来,科创板、创业板汇聚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汇聚了一大批懂尖端技术、懂商业模式创新的创业者、企业家。

与此同时,注册制改革,涉及到股票发行、并购重组、退市、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等方方面面的改革,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而资本市场的成熟则会进一步鼓励越来越的创新人才去创新、创业。作为和企业家同行的投资机构,希望能陪伴和助力越来越多优质企业、特别是代表中国科技创新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这定会加速更多产业的创新发展。

基石资本张维:最期待的政策,是允许私募股权机构上市。私募机构上市是融资成本高企背景下的最优选择,既有利于形成长期资本,也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对于“十四五”的投资机会,基石资本会布局大科技与大消费、大健康结合的行业。此外,和国家安全相关的主题也是基石重点关注的方向。

基石资本张维:促进创业投资,期待私募股权机构上市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昌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吸引着创业投资机构的重点关注。从2019年的“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到2020年“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增加创业担保贷款。”都引发了创投机构的热议。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深圳头部创投机构的领导者,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创投行业的表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期待私募股权机构上市

张维认为,从近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创投行业的表述来看,从2019年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2020年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再到2021年提出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表明政府正在由点及面完善创业投资环境。

在促进创业投资方面,张维最为期待的政策是允许私募股权机构上市。全球主要资本市场都已允许私募机构上市,国内私募的证券化实践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立法参考。张维认为,私募机构上市是融资成本高企背景下的最优选择,既有利于形成长期资本,也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注册制改革

对于“注册制改革”如何影响创投行业,张维认为,这是推动创投行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一方面,注册制改革之后,考验的是创投机构的投资能力。注册制增加了标的供给,并将定价的权力交还市场,传统的一二级市场套利模式已无法持续,创投机构必须真正具备发掘优质企业的能力才能生存。

另一方面,创投行业的生态环境在走向完善。一是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正逐步建立,二是注册制畅通了创投行业的退出渠道,真正打通了“募投管退”的生态链条,创投机构终于得以实现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

张维认为,在中国经济从工业化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创投在其中尤为关键。创投是搞活创新型经济的一个“牛鼻子”,创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投资创新型企业,优胜劣汰,创投将支持一批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与壮大。以基石资本所投资的商汤科技为例,从2014年6月开始,汤晓鸥等几个科学家开始创业,不到7年时间,商汤科技已成长为全球瞩目、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张维强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注册制激发了资本市场与创投行业的活力,将推动它们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大作用。

做多中国

“做多中国”成为今年两会最强音之一,这与基石资本之前的重仓中国异曲同工。张维认为,海外投资者看好中国的首要原因自然是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消费市场,并即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以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为支撑,无论是多么小的细分行业,都有可能诞生巨大的机会,比如卖鸭脖、卖小龙虾、卖花生瓜子都能卖出上市公司。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还有明显的纵深,一部分地区仍是农业社会,一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一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由此也会带来可观的投资机会,而新的产业生态和消费形态的不断涌现,更是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第二看重的是中国的创新能力。中国正在加速迈向创新强国,以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根基,中国创新所需要的各项因素已基本完备,包括创新的基础设施、人才储备、鼓励创新的机制、日益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和资本市场政策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在2020年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第14名,是最具创新力的中等偏高收入经济体。

第三则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准入限制大幅减少,为海外投资者入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的观察,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政策稳定性、经济稳定性、社会环境稳定性已树立了信心,海外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本身就有强烈的全球资产配置需要,近年来持续量化宽松带来的海量流动性也需要一个出口,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中国这个尚未充分开垦而且还在高速成长的市场更肥沃的土地了。而且在中国资管行业发展尚未成熟的现阶段,这些国际资管巨头在资管水平和经验上还处于领先地位,在开放初期率先抢占市场,占据先发优势非常重要,这一点,那些最早入华的实业企业已经为他们树立了成功的榜样。

未来的投资机会

2021年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双循环、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多个行业将迎来新的投资机遇。张维也向记者阐述了基石资本目前的投资布局。

张维认为,“十四五”规划重点提到的科技创新、制造业、消费、国家安全等领域,一方面代表了中国新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当下环境中的必然选择。

从大的方向来看,两个大趋势最为重要:第一,大科技与大消费、大健康结合的方向是最重要的方向,这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第二,与安全相关的主题,由于欧美政治生态与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近年来国际上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政治氛围正在从全球化的主导者转向以国家安全为主要政策方向,让我们面临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双重挑战,迎接和化解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挑战是当前另一个重要方向。

张维强调,这些行业也是基石资本一直关注的方向。

具体来说,在科技领域,基石资本看好的行业包括数字化,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面向企业的数字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产业链转移和重构、以及支撑未来发展的智能化、电动化和网联化,高端装备和基础材料,量子科学,商业航天,军工及信息安全等细分行业;在消费领域,在需求端,看好品牌化、个性化、便利化的长期机遇,如女性消费、新餐饮、新零售、宠物、出海跨境等;在供给端,基石资本看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研发技术升级的企业。

张维认为,中国经济水深鱼大,如果投资机构在中国不赚钱,在其他地方更不容易赚到钱。中国的实业企业也曾经历过一段“狼来了”的岁月,在竞争中全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那些优秀的企业依然成功地从模仿到创新,完成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金融机构也是如此。张维强调,当前投资者所处的环境已经胜过前辈许多,应该勇敢地迎接必完成挑战。

盛世投资张洋: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和要求下,创投行业将加大绿色发展领域技术革新的支持力度,发挥金融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作用。建议市场要留意前期投资过多和过热的行业,如果出现预期的变化,需做好应对估值中枢整体下移带来的相关不利影响的准备。

盛世投资张洋:创投机构要平视世界 抓住内外资融合发展新机遇

证券时报记者 岳亚楠

对创投界来说,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创业投资发展方向的“定调”,和围绕如何完善发展资本市场的“提法”,以及重点扶持哪些产业的发展,都备受业内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新亮点?如何评价2021年整个创投行业面临的新政策环境?在促进创业投资方面,期待出台哪些新的政策?

作为母基金领域的机构代表,盛世投资CEO、盛世金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洋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他的看法。张洋表示,今年两会报告提出,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的提法,除了一如既往地表达了对创业投资行业的关心,同时直击了行业痛点。“监管和发展是行业的一体两面,这几年来,行业的监管政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但较为遗憾的是在上位法立法层面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法律法规。对于创业投资行业的适度监管、区别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原则尚未完全明确,造成了监管细则制定及地方执行中一定程度的困难。”张洋说。

他认为,创业投资行业自身发展并不回避监管,建议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与监管环境,针对我国从事创业投资行业的主要力量,如国有创投、政府引导基金等建立相适应的指导文件,各部门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同时期待上位法尽快出台。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和绿色投资理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股权投资机构的重视。张洋认为,在碳达峰时间点要求下,结合行业自律监管的要求, ESG标准在创业投资行业的实施尤为重要,为此,盛世投资有三点建议:

一是法制先行。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中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强新兴领域立法。支持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转型,不能仅仅依靠责任主体的自觉,更要以法治建设为核心,支持成熟的ESG标准逐步向法律法规过渡,让 ESG成为主流价值判断标准。二是金融拉动。完善绿色金融、责任投资等金融标准体系,以金融工具为激励手段,促进责任主体在信息披露和高质量产业投资方面的进步。三是统筹发展。ESG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建议相关参与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媒体、智库及中介机构通力合作,打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制定可执行的行业标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回顾前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发现,这已经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第三年提到“注册制”一词。从母基金发展角度而言,注册制改革近两年来给行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在张洋看来,注册制改革及相应的配套措施,给创业投资行业带来了更加稳定的退出预期,提振了投资者对于一级市场的信心。“在可预期的资金正向循环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人认可母基金的逻辑,对于母基金价值创造形成更加稳固的共识。长远来看,有助于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的培育。”张洋说。

关于未来哪些行业将迎来新的投资机遇?张洋认为,除了既有的医疗健康、集成电路等投资热点,在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和要求下,行业将加大绿色发展领域技术革新的支持力度,发挥金融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作用。此外,张洋建议,市场要留意前期投资过多和过热的行业,如果出现预期的变化,需做好应对估值中枢整体下移带来的相关不利影响的准备。

“做多中国”已是国内外投资机构强烈共识。张洋表示,资本和人才都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向高收益、高增长的区域集中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盛世投资都相信全球化的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创业投资管理机构要不畏国际市场竞争,平视世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准备迎接国际化的洗礼和挑战,并抓住内外资融合发展的机遇。”张洋强调。目前,上海、深圳和北京等地已经率先试行了QFLP,张洋表示,相信未来通过多样化形式的探索,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境外资金参与到我国产业投资中来,不断拓宽境内企业融资途径,助推产业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