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天依到华智冰 “虚拟数字人”还需探索商业模式
导读:近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展示了其最新研究成果——“华智冰”,这位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谱AI和小冰公司联合“培养”的人工智能(AI)虚拟人,成为国内首个原创的“虚拟学生”。
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近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展示了其最新研究成果——“华智冰”,这位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谱AI和小冰公司联合“培养”的人工智能(AI)虚拟人,成为国内首个原创的“虚拟学生”。
事实上,在“虚拟学生”之前,虚拟歌手、虚拟主播、虚拟老师、虚拟客服、虚拟导游……各种虚拟角色出现在社会大众的生活中,被业界统称为“虚拟数字人”。不同于自然人,虚拟数字人的形象是虚拟的,而又与具备实体的机器人不同,虚拟数字人依赖显示设备而存在。除了“华智冰”,腾讯AI Lab打造的AI虚拟人“艾灵”向公众展示了作诗、书法等新技能,HTC也推出了虚拟偶像HTC Vee,搜狗则发布了首个手语AI合成主播“小聪”。而即将于下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首度增设数字人主题展区。一时之间,虚拟数字人领域好不热闹。
为什么产业各方扎堆涌入布局虚拟数字人赛道?虚拟数字人具有什么样的商业价值?目前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名业内人士以及第三方专家。业界普遍认为,虚拟数字人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参与企业明显增加。但与此同时,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参差不齐,产品化能力、营利模式都仍在探索中,整体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数字人”密集涌现
清华大学首个虚拟学生华智冰,是基于人工智能小冰框架而打造的。小冰业务最早于2013年底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立项,2014年5月正式推出第一代产品。就在去年7月,微软正式宣布,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由李笛出任小冰公司CEO。
李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冰框架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视觉能力等AI技术,基于完整的小冰框架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虚拟人类。截止到目前,除了中国的AI虚拟人“小冰”、日本的Rinna之外,小冰框架还支撑了中国及日本100多个第三方品牌的交互主体。在个人用户领域,由小冰框架创造并提供交互的虚拟人类已达数百万个。从B端市场来看,小冰框架落地的行业主要覆盖AI金融、汽车、内容生产、竞技体育等4个垂直领域。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颜媚指出,虚拟数字人是新型的人机交互应用,目前产业界各方都在积极探索相关的应用场景,突出的代表包括金融领域的智能客服、电商领域的直播带货、电信领域的视频问答、教育领域的虚拟教师,以及传媒领域的虚拟主播等。总体来看,具有两个应用方向:一是降本增效,一是提升用户感知与体验。
根据中国信通院相关研究,从虚拟数字人产业链来看,其基础层包括显示终端(比如大屏、VR/AR眼镜)、光学器件、传感器、芯片、建模软件、演染引擎等,平台层涵盖建模系统、动作捕捉系统、渲染平台、解决方案平台、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而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应用层,不同外形、不同功能的虚拟数字人赋能影视、传媒、游戏、金融、文旅等领域,根据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在商业应用最为成功的案例要属中文虚拟歌手“洛天依”。洛天依最早由香港泽立仕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禾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推出,后由哔哩哔哩(NASDAQ:BILI)通过增持等资本运作直接控股洛天依等虚拟偶像IP,洛天依在综艺演出、品牌广告、视频直播等方面的商业化,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与羡慕。
成立于2016年、自2018年开始向虚拟数字人领域发力的创业公司追一科技的数字人团队认为,2021年可以看作是数字人的元年,需求渐渐起来,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在进入数字人领域,一些行业的领先公司已经开始应用数字人。就在6月8日,追一科技完成了数亿元规模的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中移创新产业基金等“国家队”资本,以及五源资本、高榕资本等。
另一家创业企业标贝科技推出了可应用于多领域多行业的虚拟数字人解决方案,如虚拟主持人、银行虚拟员工、展馆智能讲解员等。
趋势与挑战
产业时评人张书乐指出,行业领军企业涌入虚拟数字人赛道,事实上是将人工智能人格化。一来可以更容易让大众理解自己的技术;二来人格化的虚拟数字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品牌形象展示,类似品牌代言人以及此前出现的虚拟偶像,只不过虚拟数字人的人设会随着技术迭代而不断丰满,其可能展示的技术实力也比单纯的营销路数更强,比如小冰创作诗歌、小说,参与一系列人机互动之类,就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深度学习的进步,并可以面对面进行“对话”;三来从工业化层面的人工智能进阶到虚拟数字人,本质上也是应用上的一个大迭代,属于企业“亮肌肉”的呈现,没有相当的技术沉淀,虚拟数字人一旦和公众交互,很容易出现“智障”问题而给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从布局到敢于推出,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实力的。
颜媚则认为,虚拟数字人将是未来长期发展的趋势,随着如今网络带宽越来越大,通过数字人技术来打造可视化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将是每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虚拟数字人发展成为趋势、吸引众多玩家,但现阶段仍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追一科技相关负责人坦言,整个市场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数字人的挑战巨大,需要在语义、语音、视觉、底层算法等领域都有足够的技术积累,但目前各家企业技术良莠不齐,满足这些条件的厂商不多。
另一位来自标贝科技的人士也指出,像需求量较旺盛的一些银行机构打造自己的虚拟员工,基本属于“试水”,更多地将一些非核心的工作任务交由AI人来处理,成本与收益的效应不明显。
颜媚分析称,目前整体数字人产品还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个时期,产品投入市场,市场整体还处于一个观望的状态,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进入的企业也慢慢增多,但产业整体上还没有实现盈利,行业的相关规范也缺乏标准。具体表现在,比如数据和基础技术积累还不太够,市面上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还参差不齐,智能化程度也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等。另外,数字人产品在不同系统平台的产品化程度、安全性、扩展性以及性能方面表现差异还比较大,所以造成各行业对于数字人产品和应用还没有足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