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副总裁辞职“下海”二次创业 科大讯飞 “芯”事藏不住
导读:两位高管从科大讯飞(002230 SZ)辞任,转身入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实际控制的另外两家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公司正处在科大讯飞的AI芯片产业链上。
记者卢晓 见习记者 闫晓寒 北京报道
两位高管从科大讯飞(002230.SZ)辞任,转身入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实际控制的另外两家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公司正处在科大讯飞的AI芯片产业链上。
9月27日,科大讯飞发布公告称,董事、副总裁胡郁和陈涛因打造更完整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需要,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相关职务。当天《华夏时报》记者就两位高管离任具体情况多次联系科大讯飞方面,但截至发稿,暂未得到回复。
虽然科大讯飞进入智能语音领域多年,但该赛道竞争日渐加剧,要应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及诸多创业公司的竞争和挑战,科大讯飞需要打造更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而随着众多AI企业下场造芯,一下有两位高管离任并履新造芯相关方向,或许也是布局芯片并不算早的科大讯飞开始加速的重要一步。
9月28日,科大讯飞股价收于53.36元,微降0.73%。这个数字相较科大讯飞今年6月出现的68.5元的52周股价最高点,已经缩水22%。
入职讯飞AI产业链企业
作为科大讯飞的元老级人物,1999年科大讯飞创立之初胡郁就加入了当时仅18人的创业团队。22年过去,卸任副总裁的胡郁,其新去向颇有“归零”之感。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胡郁和陈涛过去在担任科大讯飞董事、副总裁的同时,还兼任讯飞多家子公司执行董事或董事长。2016年,胡郁任消费者事业部总裁,主要负责讯飞核心研发平台、消费者事业群业务;陈涛任智慧城市事业群总裁。
2019年,讯飞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行业战略发展委员会、消费者战略发展委员会、运营管理委员会,此前分管三大事业群的三位轮值总裁不再分管特定的事业部,改任三个委员会主任一职。其中,胡郁担任公司消费者战略委员会主任,对事业群发展进行战略性引导和部署,包括业务前进方向、竞争态势分析、人才梯队建设、文化塑造等。同时,陈涛出任科大讯飞战略运营委员会主任。
截至9月27日,胡郁、陈涛分别持有科大讯飞股份为1341万股、1300万股。
虽然两人均已向公司递交辞呈,但他们的新去向仍是刘庆峰实际控制的科大讯飞AI产业链企业。实际上,在讯飞宣布两高管辞任当天,新任命书就已到位。
陈涛来到了言知科技。在9月26日言知科技举行的工作会议上,刘庆峰宣布任命陈涛为言知科技副董事长。该公司由刘庆峰于2019年出资成立,是一家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领域投资控股公司,重点孵化培育人工智能方向的创业项目公司。
天眼查显示,言知科技由科大讯飞管理团队控股,安徽省与合肥市政府基金共同参与,刘庆峰是实际控制人。另外,言知科技目前持有科大讯飞2.31%的股份,是科大讯飞的第五大股东。
胡郁则出任聆思科技董事长。据记者了解,成立于2020年的聆思科技,由言知科技控股。聆思科技是讯飞“云端芯”战略中芯片环节的重要合作伙伴,专注于研发人工智能芯片及解决方案。聆思科技表示,接下来胡郁将从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募集资金等领域推动聆思科技发展。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陈涛和胡郁两位高管新任职的两家公司,对科大讯飞的整个生态非常重要。他认为,造芯是要解决科大讯飞的基础问题,打造AI生态则是提升科大讯飞变现的能力。
对于科大讯飞老将辞任,去往刘庆峰控制公司的原因,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则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这一举动或可类比腾讯的“赛马机制”,将权力下放,通过内部的良性竞争,让子公司或产品线倒逼公司改革和创新,同时让员工以主人翁精神参与企业的发展。他认为,“言知和聆思既可能会与讯飞形成竞争,也会与讯飞协同参与整个行业的竞争。”
丁道师还认为,科大讯飞如果只是一家语音语义公司,想象空间有限。而科大讯飞布局生态,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起来,则能够打破增长的天花板。他认为,科大讯飞在AI领域掌握了较多技术和专利,已经有了做生态的基础。
讯飞“芯”事?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在发布董事辞任公告的同时,也公布了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显示,此次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总人数为70人,包括讯飞发布该公告时在公司(含子公司)任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以此来看,胡郁、陈涛应不在激励对象范围内。
华安证券研报认为,此次讯飞继续发布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是为了进一步维持核心骨干成员的稳定性。而除了要保持核心团队的稳定,科大讯飞还有其它焦虑。
虽然多年来,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也呈现高速增长,但从中报来看,科大讯飞支出成本的压力正在不断加重,原因则与芯片有关。
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经营性现金流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67.5%。科大讯飞解释称,经营性现金流出现降幅主要是上半年支付解决方案项目及芯片备货等经营性贷款增加所致。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在今年8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讯飞今年为了芯片的保供多支出了两个亿。
而两位高管的离任或许也是科大讯飞加速芯片布局的一环。
9月27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对科大讯飞未直接参与芯片布局提问,科大讯飞回应称,公司在芯片领域的主要策略是发挥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优势,和芯片领域的各家生态伙伴共同发展。“聆思科技是科大讯飞在芯片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公司与聆思科技的深度合作,将有助于科大讯飞在万物互联时代人工智能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竞争力。”
“在缺芯的大背景下,科大讯飞加大芯片布局,不仅能补充其基础产品布局的重要环节,未来其自研芯片也可以为整个市场供货。”张毅说道。
但对于较晚布局芯片的科大讯飞来说,其面临的挑战并不小。根据赛迪顾问数据,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会在2021年达到305.7亿元,增长率更是高达57.8%。面对广阔的市场和机会,各大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都在发足马力,进军芯片领域。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早已下场造芯,2010年,百度就开始尝试研发AI芯片,阿里和腾讯也在2017、2018年布局芯片业务。创业型AI企业如思必驰,在2019年就发布首款AI芯片,还成立了芯片公司。科大讯飞也在2019年宣布进入芯片领域。
张毅认为,虽然中国整体芯片能力并不弱,但在高性能的微小芯片方面“卡脖子”较为严重,仍需时间突破。“在芯片领域,各企业在人才和资金方面的投入显然不会小。如果讯飞有足够的投入,尽管市场竞争激烈,未来讯飞还是能够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