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都:将有大利好?西南地区或将再设一家证交所
导读:坊间一直传言的,可能在西南地区再设一家证交所的传闻,不是空穴来风。
原创 刘晓博
最近两天,多家媒体转载下面这则消息:
“四川在线”,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创办的新闻网站;四川日报,是中共四川省委的机关报。
看来,坊间一直传言的,可能在西南地区再设一家证交所的传闻,不是空穴来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重要文件,是今年10月21日全文发布的。其中有这样的表述:
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支持重庆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支持开展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开展本外币合一账户试点……
“四川在线”说的,“川渝两地有望落地新的交易所”,指的就是上面提及的“支持重庆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
这句话看似没有成都什么事,但前一句是“(成都和重庆)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那么问题来了:“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否等于证券交易所呢?
登陆中国证监会的官网,可以查到被证监会认可、并公示过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行机构名称”。虽然证监会公示的是机构名称,但同时相当于宣布了全国有多少家批准的“区域性股权市场”。
到目前,一共公示过3批,34家。基本上每个省市自治区都会有1家(西藏等个别省区例外),计划单列市也会有1家。
重庆的叫“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四川的叫“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
区域性股权市场,是比新三板再低一个层次的股权交易中心,是中国多次层证券市场的组成部分(见下图)。
沪深主板处于最高层级,主要给大型企业提供上市服务,其中沪市的大型公司更多一些。
处于第二层次的,是沪市的科创板和深市的创业板,主要为大型和中型的创新企业提供上市服务。
刚刚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是新三板到沪深市场之间的过渡市场。在北交所上市满一年,符合创业板、科创板或者主板上市条件的公司,可以转板到沪深市场。
目前这个阶段,沪深市场只提供科创板和创业板做转板试点。
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前身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设立的NET和STAQ系统,前者是人行系统主办的,后者是国家体改委主办的,都设立在北京,主要为了解决法人股流通问题。
后来全国市场整顿,NET和STAQ系统被取消。但遗留了一些法人股的流通问题,而当时沪深市场的退市股票也需要一个“收容站”,于是依托深交所的系统,建立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老三板)。
如果只是一个垃圾股票收容站,“老三板”将没有任何前途。后来国家为了构建多层次市场,给非上市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转让服务,决定改造“老三板”为“”新三板,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为开端,开启了构建“全国性场外市场”的步伐。
“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一度是准备放到天津的,天津滨海新区为此建设了于家堡CBD。
但鉴于“新三板”和“老三板”都跟北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跟NET和STAQ系统的关系,跟中关村的关系),所以最终还是放到了北京。而“新三板”,后来成为北京证券交易所诞生的基础。
“新三板”根据公司的发展水平,分为“基础层”、“创新层”和“精选层”。目前前面两个层次的股权,仍然在“新三板”挂牌;第三个层次(精选层)整体平移到了北交所。
比“新三板”更低一个层次的市场,就是“区域性股权市场”。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沪港深股市相当于大学,北交所相当于高中,新三板相当于初中,区域股权市场相当于小学。
一个不断成长的企业,可以从小学开始读,一步步进入大学。
重庆和成都拥有的,都是“区域性股权市场”,这种市场有30多个。国家会选择其中的一两家,整合出一个全国性的“区域股权市场”吗?
不过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以重庆和成都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为基础,再搞出一个“新三板”,也就是“初中水平”的市场来。
将来是30多个小学级别的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对应2个初中级别的市场(北京新三板,重庆新三板)。这2个初中级的市场,对应北交所这个高中级别的市场。北交所是过渡性市场,成绩好的学生1年毕业,就去了沪深市场“读大学”。
如果是对应北京新三板的市场,则不仅成渝可以有,中部为代表的武汉也可以有,东北地区也可以考虑搞一个。
这样,“初中水平”的市场可以搞到4个。
当然,这只是一个设想。
成渝的“交易所之梦”会不会级别更高,达到北交所的级别?甚至达到沪深的级别?
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原因很简单,目前发挥主板功能的市场有三家: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台湾交易所暂时不能承担国家战略,先不考虑。
中央正式下文表态要组建的,还有人民币计价的澳门证券交易所。
所以,主板市场已经非常拥挤了。成渝(以重庆为中心)组建的交易所,不可能达到沪深的定位。
北交所其实是一个过渡性市场,也没有必要搞2个。大量的企业,在满足条件之后就会转板离开。所以北交所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新三板”层级的市场是有扩容空间的。成渝未来的交易所,大概率应该是在这个层面。
从国家文件的表述看,这个市场应该放在重庆,而不会同时放在成都。但成都可以参股、持股。就好比深圳就参股了广州期货交易所一样。
那么,成都就不能有100%的、自己的交易所了吗?
其实不然。成都或许可以获得一个期货交易所。
在近日被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里,有“布局国家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重磅表述。
这意味着,成都希望新建一个农产品期货交易所。
事实上,无论是大连商品交易所,还是郑州商品交易所里,都已经有了农产品期货交易。
中国目前一共有5个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
广州期货交易所刚刚成立,准备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但尚未运作。
如果再搞一个成都农产品期货交易所,是有点叠床架屋的感觉。但既然写入了国家批复的文件里,看起来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或许国家希望各地都可以均沾一些金融资源,有意让各地竞争吧。
从国家层面上看,中国有四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
目前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的金融决策中心,独享多层次证券市场里的两个层次(新三板、北交所);长三角是最大的国内金融中心,目前全国80%以上的金融要素市场,都汇聚在上海。
大湾区则是市场多,主板市场有两个——香港和深圳,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创业板市场有两个——香港和深圳,也是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但香港的创业板不太成功,缺少存在感。
此外,还成立了广州期货交易所,未来或许会有人民币计价的澳门证券交易所。大湾区是多中心的,金融资源也多中心分布。
相比之下,成渝城市群的确缺少金融要素市场,给予一定的补偿是有必要的。但这种补偿,不能简单地割裂原有市场,毕竟全球交易所的发展趋势是合并的、走向集中的。
中国在特定阶段,可以多设几个证交所、期交所,以推进“印股票时代”的快步到来。但也要注意错位发展,而不能多个市场完全雷同,最后相互抵消、重演90年代的乱象。
即便未来重庆的“证交所”只是一个“全国性三板市场”,成都的期交所只是一个农产品期交所,对于两大城市来说也是重大利好。
在当今这个时代,能给经济发展、城市地位“画龙点睛”的,一个是金融,一个是高新科技。任何一个有梦想的城市,都希望在金融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