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让你和黄褐斑说拜拜!
导读:黄褐斑艾灸哪里最好呢?这里推荐两个穴位:太冲穴和神阙穴。
当出现黄褐斑后,许多女性朋友为自己的容貌受损而感到焦虑万分,于是盲目地去买一大堆护肤品回来又涂又抹,以为这样就能把问题解决。事实上,这种做法往往于事无补,黄褐斑不是光靠护肤品就能解决的。那么,如何才能赶走黄褐斑呢?当然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黄褐斑艾灸哪里最好呢?这里推荐两个穴位:太冲穴和神阙穴。
艾灸这两个穴位,可疏肝解郁、健脾益肾。黄褐斑自然会慢慢消退!
太冲穴就是肝脏原气经过和驻留之处,对于肝脏和人体的重要意义。经常艾灸或按摩太冲穴,能从根本上调节肝脏气血,疏解肝经郁气,调畅气机,是缓解女性朋友精神压力的最佳穴位。
太冲穴位于两足背部,当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这个定位简单来说,先找到第一、二趾间缝,然后沿着趾间缝向足背上推,一直摸到两骨联合处,在联合处的前缘凹陷中就是太冲穴了。
太冲穴用艾条进行温和灸,神阙穴除了艾条悬灸,也可以用艾绒进行隔姜灸,如采用隔姜灸,建议每次灸5-9壮,2个穴位每日或隔日各灸1次,30次为1个疗程。
《扁鹊心书》中说:“大病灸百壮……小病不过三五七壮”。古代将艾灸中艾炷数量的计数单位称为“壮”,施灸时用了1个艾炷,就称为“1壮”,灸了3个艾炷,就是“3壮”。
隔姜灸是隔物灸(指用某种材料将艾炷与施灸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艾灸的方法,又称“间接灸”)的一种。其具体方法为:取一块新鲜的生姜,切取直径约3厘米,厚约3毫米的姜片,并在姜片上用针刺一些孔;用艾绒捏出一个圆锥形的小艾炷,将艾炷放置在姜片上,用线香将艾炷顶端点燃;仰卧,将放有艾炷的姜片平放在神阙穴上即可。
隔姜灸时如果感到皮肤灼热难耐,可以将姜片提起,停灸片刻,然后再放下接着灸,以皮肤发红、不被烫伤为度。当艾炷燃烧殆尽,再换一个继续施灸。在灸完3个艾炷后,最好更换姜片。
神阙穴,别名“脐中”“命蒂”,就位于肚脐所在的位置。
俗话说“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神阙相当于人体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艾灸神阙穴,能通五脏气血,给生命以活力,血气畅通则皮肤瘀滞自然慢慢消除。
黄褐斑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按照中医的理论,黄褐斑的产生与肝经的气血状况最为密切,所以黄褐斑也被称为“肝斑”。如果肝气郁结,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黄褐斑。
中医里有这么一句话:“肝属木,喜调达”。肝就像一棵树,喜欢自由自在地生长,不喜欢受到束缚。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遇到一些非常愤怒的事情,这时候就会觉得血往上涌,或者在一个人非常生气的时候,你会看见他的脸通红,甚至连脖子耳朵都红了,这就是血上涌的结果。
《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也。”肝脏有生发、疏泄的功能,它就好比是一个将军,将军是武官,力量强、火气大,喜欢骑着马在宽广的场所驰骋,碰到不畅通的地方,他就杀出一条血路。肝也是一样,它的疏泄功能就像竹笋破土生发一样,连“石头”都能顶翻。
当肝气顺畅时,我们的气血就会顺畅。如果一个人“敢怒不敢言”,那她就会闷闷不乐,压抑的时间久了,就会肝气郁结,郁久就会化热,继而灼伤体内的阴血,致使颜面气血不和,反映到脸上就是长出色斑。
一般肝气郁结的人,其表现最典型的就是情绪上的变化,烦躁易怒,爱发无名火,容易紧张焦虑等,同时身体上也会有头晕头痛、失眠健忘、潮热盗汗、食欲减退等症状。表现在女人身上,除了脾气差,长黄褐斑,还常常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问题。
太冲穴、神阙穴是黄褐斑艾灸的主穴,建议每天在几个配穴中选择两个穴位配合艾灸,效果更好!配穴是:肝俞穴、脾俞穴、足三里、气海穴、太溪穴、三阴交。
黄褐斑是长期形成的,所以艾灸时,不能着急,只要坚持,必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