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之痛:二流新能源车企惨遭资本抛弃
导读:作为造车新势力代表之一,威马汽车渐渐从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中掉队了,无论是在销量上还是在IPO上市进程中。
作为造车新势力代表之一,威马汽车渐渐从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中掉队了,无论是在销量上还是在IPO上市进程中。
当下,新能源市场格局发生了微妙的改变,这些造车新势力在通过新能源SUV打开市场之后,开始将矛头指向了轿车市场。“明年能量产的最好的配置”,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表示,威马M7的硬件水平,已经可以支持L5级自动驾驶。
一时间,威马M7的发布引起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对于不久前科创板IPO遇阻的威马,也算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吧。
遇阻科创板
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聚焦15-25万主流细分市场。从一开始,威马汽车就因为解决造车资质花了大量的资金,导致其造车的过程一直非常缺钱。这也是导致威马汽车与其他早早在境外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差距越拉越大的主因。
目前,威马汽车共有2家自建工厂,且都是4级智能工厂,这意味着,大概有400亿左右的资金缺口。尽管威马汽车也拿到了几轮融资,但扛不住造车烧钱的速度更快。据初步统计,在 2017-2020 这段时间里,威马共计亏损 114 亿元,年均亏损额已超过 30 亿元,并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仅靠融资已经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了。
上市除了可以募集一部分资金以外,还可以让前期的投资人解套。因此,2019年9月,威马汽车也开始寻求上市的各种方案。2021年1月29日上海证监局公告称,威马汽车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申请条件。这意味着,威马汽车已经完成了上市辅导,如无意外接下来不久会正式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造车新势力。
不过威马汽车的上市之路并不顺,甚至可以用艰难代替。
2021年4月7日,威马的股东之一国投基金称威马已暂缓在科创板IPO的申请。据悉,威马上市受阻是因为科技含量不足。按照规定,登陆科创板时提交的招股书中,企业财务数据有效期为6个月,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3个月。按常规,威马目前已经超过了该时间范围,这意味着威马要想重启IPO需重新进行审批。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暂停IPO的迹象仍未有丝毫松动。
实际上,科创板开板已有两年时间,至今仍没有一家整车企业登陆上市。新证券法的实施让IPO的审核不断收紧,科创板也在不断完善上市标准。
国内科创板重启IPO困难,威马汽车将眼光洒向了其他可能的路子。一方面加快融资步伐,一方面则是境外的上市渠道。
天眼查显示,9月13日,威马汽车运营主体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马智慧出行”)注册资本由12.09亿元降至6.89亿元,降幅达43.01%。而在7月26日,公司注册资本刚从6.89亿,增至12.09亿元。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威马汽车注册资本的变化预示着威马可能在谋划搭建VIE结构(可变利益实体),以谋求境外上市。
借壳猜想
在科创板IPO遇阻之后,坊间一度威马汽车借壳的报道不断。2021年7月28日,曾与威马汽车发生借壳传闻的A股上市公司*ST达志(原名:达志科技,300530.SZ)发生实控人变更。
威马汽车与达志科技的传闻也非空穴来风,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沈晖同时是达志科技的董事,达志科技实控人变更前为沈晖的妻子王蕾,实控人变更后,王蕾仍间接持有达志科技一定比例的股份。
资料显示,达志科技是一家以新能源动力电池与表面工程化学品为双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2月,达志科技旗下的领湃新能源获得威马汽车智能随车充电桩批量采购订单,这是达志科技在新能源领域签订的第一笔订单。
可以说,威马汽车和达志科技的业务分布在产业链上下游,且已有相关合作。威马汽车若能成功借壳达志科技,两家变成一家,打通产业链,将有力促进企业话语权和经营效率的提高。8月13日,*ST众泰(原名:众泰汽车,000980.SZ)发布《管理人关于公司重整进展的公告》。《公告》称,在管理人规定的报名期内,有钛启汽车、深商控股、致博投资3 家意向投资人向管理人提交了报名材料。
据天眼查,钛启汽车由德兆汽车和君雅实业两家公司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75%和25%。其中,德兆汽车法定代表人杜立刚是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FO。由此,有媒体推测,威马汽车或将参与众泰重组,以此获取A股壳资源。不过次日,威马汽车否认了上述推测。
传闻只是传闻。
在威马汽车注册资本工商变更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威马宣布将获得超过由电讯盈科和信德集团领投的超3亿美元的D1轮融资,此外加上其他数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签署D2轮融资协议,共计将获得5亿美元的融资。据悉,本轮融资将被用于威马的无人驾驶技术、其它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以及销售和服务渠道拓展等。
甚至有分析人士称,威马未来赴港上市的可能性更大。
威马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晖表示:“本轮投资是过去12个月中,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本土新势力纯电动整车企业的最大金额私募股权投资。将对威马在无人驾驶的持续研发方面带来关键性支撑,进一步确立威马在智能科技与产业布局方面的领先优势。”
鉴于D1和D2轮融资,业界也有猜想:或者威马汽车赴港借壳呢?就这一问题,沈晖直言港股借壳比IPO更为复杂,并不在威马的计划表内。
据统计,威马汽车已完成12次融资,融资总额近350亿元人民币,但对威马来说,上市才是终极道路。
据威马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威马销量为5005辆;1至9月,威马累计销量为29043辆,从销量数据看,威马已经被竞争对手已经拉开距离。对于威马来说,借助M7冲击2021年的销量以及追赶2022年的销量,才能让自己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