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官宣冲击科创板,AI三巨头争霸,谁是“第一股”?
导读:成立十年,历经9轮融资的旷视科技已成长为AI巨头,并于近日传出科创板上市的消息。
作者 | 王君齐 余青
2006年,高中还没毕业的印奇被清华大学相中,入选该校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该班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创办,致力于培养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大二实习那年,印奇通过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将会产生万亿市场,开始萌发创业的想法。2011年毕业,印奇便拉上大学好友唐文斌、杨沐,一起合计出资三万元成立旷视科技。
如今,成立十年,历经9轮融资的旷视科技已成长为AI巨头,并于近日传出科创板上市的消息。
1月12日晚间,北京证监局公告,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接受中信证券的上市辅导,计划以公开发行存托凭证(CDR)的方式在科创板上市。
(截图来源于北京证监局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25日,旷视科技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股上市。
然而六个月后,港交所官网显示,旷视科技IPO初始申请状态失效,引发市场多方关注。随后,其回复公司上市进程仍在正常推进,但至今未见其在港股上市的新进展。
(截图来源于港交所官网)
如今,旷视科技以公开发行存托凭证的方式在科创板上市,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其计划在香港和内地实现同步上市。
对此,风云资本界联系旷视科技询问相关进展,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相关信息请关注公司官方微信和各大网站进行查阅。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风云资本界表示“旷视科技实现同步上市的可能性不大。企业实现同步上市,一般是先申报A股,因为A股的时间不确定性更高。”
AI四小龙上市三缺一,业绩亏损,研发投入激增
作为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专注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三大领域,向客户提供包括算法、软件和硬件产品在内的全栈式、一体化解决方案。
其中,个人物联网主要为智能手机公司提供实时人脸识别解锁与计算摄影功能;而城市物联网主要以AI视觉能力助力城市治理,包括城市、公共安全、交通、楼宇通行、园区、校园、小微企业通行考勤、金融行业人证核验、智能测温等解决方案的研究;供应链物联网领域则包含物流园区、仓储解决方案的研发。
业绩方面,旷视科技2019年在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年营收为0.68亿元,2017年增至3.13亿元,并于2019年进一步增至14.27亿元。而净利润方面,公司亏损随之扩大,同期净利润分别亏损3.43亿元、7.59亿元、33.51亿元和52亿元。
对于亏损增加的原因,旷视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对研发的持续投入。
招股书显示,旷视科技2016至2018年三年,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亏损合计约38亿元;2016年研发投入为7820万元,2017年增长至2.04亿元,2018年研发投入继续增长,超过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向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的另外两家“AI独角兽”——云从科技、依图科技财务状况均与之相似,研发投入同样增长较快。
如依图科技2017年营收为0.69亿元,2018年增至3.04亿元,2019年公司翻了一倍,增至7.17亿元;净利润由2017年亏损11.66亿元,变为2018年亏损11.61亿元,到2019年时,亏损扩大至36.42亿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合计亏损高达72.68亿元。
同时依图科技的研发投入也几乎是翻倍增长,由2017年的1.01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2.91亿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19年的6.57亿元。
并且,公允价值变动同样是是影响依图科技净利润的重要因素,该数据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合计超50亿元,占同期亏损额比例超七成,若将之排除,亏损会大幅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依托从“算法到芯片”的发展路径,2019年6月,依图科技曾率先推出了AI芯片“questcore”(中文名“求索”),并实现商用。而商业化落地带来的收入,自然可以反哺研发,形成正向循环。
与上述三家“AI独角兽”纷纷启动上市的状态不同,商汤科技在上市方面的表现要淡定很多。此前,坊间一直有传言商汤科技上市的消息,但其一直持否认态度。
商汤科技向风云资本界介绍,公司成立以来致力于AI底层框架搭建,并成功搭建了深度学习算法平台和深度学习超算中心,形成技术壁垒。
股东名单星光熠熠,阿里、红杉都在其中
如上文所述,AI行业研发耗资巨大,“AI四小龙”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融资,更离不开背后投资机构的支持。
就拿旷视科技来说,8年时间公司便获得9轮融资,总额高达74.6亿元,估值达4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87亿元),这和当初的3万元启动资金比起来,8年翻了百万倍。投资方不乏蚂蚁金服、联想之星、创新工场、启明创投、阿里巴巴等知名机构。
(截图来源于旷视科技招股书)
而“AI四小龙”中也并非只有旷视科技独得恩宠,据风云资本界不完全统计,自成立以来依图科技共经历9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5.67亿元。真格基金、高瓴资本、云锋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工银国际、浦银国际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均为依图科技的投资方。
云从科技也不例外,天眼查显示,公司已经历10轮融资。从其提交的招股书来看,不乏南沙金控、国新资本、上海联升、广东创投等实力强劲的国资股东。
此外,商汤科技的融资则停留在了2018年,在此之前同样经历了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IDG资本、万达集团、鼎晖投资、StarVC、松禾资本、深创投、银湖资本、软银愿景等一众知名创投机构及企业。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如此看来,“AI四小龙”的融资节奏可谓你追我赶,不分伯仲。如今,在面临争相上市的关口,“AI四小龙”的排位又将如何演化?
“AI第一股”花落谁家?
一般情况下,企业成为业内第一股,将会享受较高估值。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先后申请科创板上市,谁将会领先成为“AI第一股”呢?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风云资本界“每家未来都有可能成为“AI第一股”,需要看证监会的审核和放行的速度。不过,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并不明显,如不能尽快破局,预计难以得到资本的持续青睐。近年,投资机构对于AI投资趋于理性和谨慎,势必会影响AI公司的上市安排。融资环境逐渐降温对行业负面影响很大,可能会影响该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业内资深人士则持不同看法,其对风云资本界表示,“每家企业都很看好,这几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只是一个开端”。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则认为“旷视科技还没报材料,很难成为AI第一股。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应该差不多,不过很难说谁快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