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中信建投李旭东:北交所要让创新型企业“愿意来、留得住”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 2021-11-15 14:49:47 编辑:夕歌

导读:北交所的设立吹响了新三板改革的最强音。作为新三板起源之地,北京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建设,多次强调新三板和北京四板市场的发展,支持更多在京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2021年对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投行委委员、董事总经理李旭东来说,有点特别。自2009年“结缘”新三板,李旭东回忆起来,已有12年时间。

中信建投是国内较早开展新三板业务并长期投入新三板市场的券商之一。2009年7月1日,中信建投推荐的第一单项目中航新材(430056)成功挂牌,这也开启了李旭东与新三板这段不解之缘。之后的12年,他带领团队累计推荐挂牌公司450多家,累计为挂牌公司募集资金320多亿元,这个成绩使得中信建投成为位居新三板市场前列的大型券商。

9月2日的那个晚上李旭东有点忙,还在出差中的他,迎来了国家将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的消息。“没欢呼雀跃,觉得还挺平静的”,他第二天专门发了条朋友圈纪念,并回顾了自己这12年的新三板历程。在这则朋友圈中,除了中航新材这个“第一单”外,李旭东还记录了2020年7月27日精选层设立等三个他自己的“新三板时刻”。

“应该纪念一下,得有个仪式感”。李旭东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访时回忆道,“2009年就是一个项目组,我是中航新材的项目负责人。2011年3月我牵头组建了投行五部,最初只有8个人,开始从事新三板业务,到今年也正好10年。”

北交所的设立吹响了新三板改革的最强音。作为新三板起源之地,北京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建设,多次强调新三板和北京四板市场的发展,支持更多在京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就在采访李旭东的几天前,北京市金融监管局于10月28日晚间下发推动设立“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查询”窗口的通知,该服务窗口涉及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的证明事项。自此以后,京籍企业可以一站式办理上市合规证明。北京的这一举措,对李旭东尤为重要,“这意味着此前在备战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时北京采用过的‘战时服务机制’已经常态化,我觉得这在全国也是具有开创性的一项工作。”新京报贝壳财经对李旭东的专访也从“北京”聊起。

保驾护航:应持续优化“服务包”制度推动企业上市

新京报:近年来北京在营商关系、构建资本市场生态体系等方面成绩亮眼。在你看来,为支持资本市场建设,北京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李旭东:其实北京对上市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我们体会比较深的是从备战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开始。因为当时科创板和新三板精选层的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北京各个部门展现出非常强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对于北京资本市场建设,我认为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支持北交所发展,二是支持企业上市,尤其是鼓励企业到北交所上市。作为地处北京的证券交易所,北交所对于北京建设全球创新中心、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和发展高精尖产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现在北交所还是在起步阶段,北京应该在政策方面持续支持和推动北交所的创新发展。

同时,北京应该充分发挥北交所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制度优势,支持特色和优势企业到北交所上市,比如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商业航天、生物科技、SAAS等,在北交所形成板块效应,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北交所。

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可以考虑强化已有的上市项目储备库和“服务包”制度。对于上市项目储备库,可以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优胜劣汰。上市储备库可以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也便于银行、中介机构聚焦服务对象。对于重点后备项目的服务实行分级管理,优化“服务包”制度,在政府采购、劳动用工、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

北交所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明星”?

新京报:你近期提出,北交所的成功与否不能仅体现在上市公司的数量,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培育出有影响力的企业。展望未来,你认为怎样去打造北交所属于自己的“明星”?

李旭东:从世界范围来讲,在服务科技企业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纳斯达克。从2006年设立至今,新三板已经走过15年了,市场一直希望它能够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随着北交所的设立,这个目标越来越清晰。我们希望北交所能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证券交易所。

当前的北交所还在起步阶段。但随着它的发展,在我看来,世界范围内真正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上市选择地,不应仅有纳斯达克。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秉承包容性精神和市场化机制,千方百计吸引更多的优质公司到北交所,让真正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愿意来、发展好、留得住”。如果北交所拥有一批具有前沿科技、面向未来、拥有未来的创新型公司,并通过北交所所提供的良性市场竞争的平台实现优胜劣汰,那么伴随这些公司市值的不断增长,北交所的影响力就会得到确认。

现在大家对北交所还有一个逐步了解、观察的过程,新三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波折,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给大家留下一些心理阴影。但我相信,北交所开市之后以及未来的12个月,会逐渐进入北交所制度优势的释放期。一些比较有前景的创新型公司,会随着交易所制度的完善及其逐渐释放的“吸引力”聚集到北交所。而这些公司的影响力、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以及未来的想象空间,都会比较大。

具体来说,北交所注册制如果内涵上有更多突破的话,我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对创新的包容性上,特别是对创新失败的包容。中小企业本身的成长过程就具有不确定性,而创新也同样具有这个特点。我们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让更多有能力、有未来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不走弯路。有创新就会有失败的可能,有些企业可能因此会面临退市,但这并不意味交易所的失败,恰恰相反,这才是市场机制的胜利。

坚守背后:新时代投行人实现金融报国理想的使命和担当

新京报:据我们了解,2011年3月你在组建团队之初是有过犹豫的。新三板一路走来也是曲曲折折的。但是中信建投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券商,长期以来坚守新三板市场,这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李旭东:10年前开始牵头负责新三板业务时,我是有些犹豫的。毕竟新三板当时并非主流投行业务,发展前景也不清晰。但是,基于我们“第一单”中航新材项目的经验,我觉得新三板可以弥补交易所市场在服务创新型企业方面的不足,通过持续的改革,新三板完全可以走出一条新路,于是开始着手牵头组建了新三板业务部。虽然后来也做了一些团队的调整和优化,但是服务新三板市场这条路,中信建投一直坚持下来。

为什么我们能做到坚守?就八个字,“前瞻布局”“长期坚持”。我们认为新三板是注册制改革的有益探索,是投行服务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抓手,公司在战略层面始终坚持对新三板业务的支持。

其他一些同行也做了新三板业务,相当一部分起步还比我们早,但后来很多都退出了这个市场,特别是在新三板进入低迷期,很多券商选择了裁撤团队、部门。因为得益于我们一直坚持的“服务科技创新”的定位,坚持“以投资的眼光选项目”和“以主板的标准做三板”的理念,我们逐渐培育了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也把握住了包括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时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项目团队也付出了很多,所以这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

北交所的开业、新三板的持续改革给我们投行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金融报国理想,这是我们新时代投行人的使命和担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