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的“纳斯达克”?

来源:大树镇长 发布时间: 2021-09-15 13:24:54 编辑:夕歌

导读:这周有一个重大改革:北京证券交易所将设立。这是总书记亲自布置的。按照主席的话,北京证券交易所是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的“纳斯达克”?

这周有一个重大改革:北京证券交易所将设立。这是总书记亲自布置的。按照主席的话,北京证券交易所是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为了理解这个政策,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1. 为什么是总书记亲自宣布?

2. 为什么是北京?

3. 为什么要在新三板基础上升级为北京证券交易所?

4. 未来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是怎样的?

5. 为什么是中小企业+创新?

先说一个小结论,小镇认为,北京证券交易所全部完成后,就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不仅仅原来赴美上市的科技创新企业可在在北京上市,国外的企业也可以。

同美国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政治、军事、科技、外交、产业、资源、舆论,资本市场的竞争同样重要。

在说北京证券交易所之前,有三篇文章建议大家先看看,小镇的文章大多结合热点,但结合热点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里面的道理长期可用,定期回顾下,答案早就在里面了。

首先,为什么是总书记亲自宣布?

答案在“大树乡长”的这两篇《为什么中国对外少见组合式攻势?》《有些权力一定要被约束》,以及发在“大树镇长”的《改革到底难在哪里》。

在《为什么中国对外少见组合式攻势?》这篇,小镇说了一个中国决策的道理:在中国,除了极少数核心领导,其他部门很难独立设置议题、也难以跨部门自发配合,这种情况不仅仅在外交领域,更在全社会各个领域。

在《有些权力一定要被约束》,则点了下证监会系统的权力。

在《改革到底难在哪里》,小镇说:改革就是破旧立新,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让旧的受损、新的受益,就一定会受到重重阻碍。

而在证券市场上,有一个核心的难题就是注册制改革。早在2015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授权国务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就是授权国务院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试点注册制。

按照计划2016年3月起施行,5年过去了,结果如何呢?大家应该都知道,上市仍然是审批制,上市难、退市也难。

为什么呢?有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推行注册制需要非常扎实的基础。

审批制是一种中心机制。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审核决定某个公司能不能在中国上市,由他们为资本市场、投资者把关,让特别不靠谱的公司上不了市。

如果推行注册制,就是将公司上市从政府主导变成市场主导,上市、退市更加容易,也少了很多的门槛要求,带来的负面就是有很多风险很高的公司就会上市,而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民们这么多年并没有识别的经验,市场机构也没有对应的能力。

想要从审批制向注册制推广,需要建立完善的投行、保荐人、律所、会计所、审计等等机构,以市场的行为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承担相应的责任。而股民也需要一定的认知,这也是美国股市自然人股民远比中国少的原因,参与注册制资本市场需要更高的专业技能。

第二个原因,自然就是触动利益。

审批就是许可,许可就是权力,权力就是什么呢?围绕审批制度,已经构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利益体。

比如借壳上市,360当年为了在中国股市上市,花了多少呢?只要任何一个公司在中国深沪两市上市,无论经营如何,光那个壳子就价值几千万。

这个利益想必大家都懂。

破除过去的审批制度,改为注册制,牵扯到的利益远远超过证监会一家,其他部门也不好插手,必然需要更高层的推进。之前科创版的创制,同样也是在总书记的要求下才实现的。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前身“新三板”或者说北京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创建于2001年3月,至今已经20年。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从一开始就是注册制,上市退市更加简单、也更加频繁,最高峰的时候上市企业同时有12000家,到现在累计也有快5000家退市。

虽然因为场外交易、参与投资限制、良莠不齐等等,新三板规模一直不大,但是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注册制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的经验,这是中国唯一的。

再加上身在北京金融街,更有利于中央直接掌控,未来改革也更容易突破。

更妙的是,这就好比90年代的分税制,没有动以前的存量利益,而是谋求增量,做增量的分配。这就大大减少了既有利益的反对,还能从既有利益里争取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比如说,证监会系统也将得到更多的晋升空间,投资机构们也会有更多的空间和资金,中小企业也将获得更多的支持。

对社会而言,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将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通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我们都知道,科技是大国竞争的根本,但是科技的创新并不一定发生在不缺钱的大公司、大组织。在颠覆性创新方面,大公司反而不如小公司。很多划时代的颠覆性创新往往发生在不起眼的中小公司,这与大公司更加求稳、内部僵化等等有关。

从历史上看,有很多重大的颠覆性创新发生在小公司,比如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雅虎、苹果、谷歌都诞生于车库,中国的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也都是起源于一间普通小区的工作室,比如阿里闻名中国的湖畔花园的那套四室两厅。

这些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都是在初创时期、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做出来的。所以,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更有可能诞生影响未来的新技术,这对大国至关重要。

激活中小企业,关键是解决融资问题。

过去有句话叫,互联网领域任何企业,必须在阿里或者腾讯里选一家,核心就在于资金。

中国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也一样,银行考虑到自己的考核风险,纵然在中央一再强调支持小微企业的情况下,银行也不愿意向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家不得不通过抵押房子获得贷款;与此同时,中国又有庞大的民间储蓄没地可去,也导致房地产长期成为资金蓄水池。

沪深股市在审批制下,上市企业底线是保住了,但是太多企业发展太多不足、科技含量弱、过于传统跟不上时代,中国股民迟迟享受不到美国股民的幸福,这些都是问题。

怎么破?我们一直学习美国,资本市场上我们同样可以学习,我们也应该打造中国的“纳斯达克”,用资本的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且必须是“专精特新”、有创新、有技术的中小企业发展。

让人民的储蓄有地方去、能获得资产的增值;让中国创新的中小企业得到稳定的资金,不必因资金不足死亡或者卖身;中美斗争激化的当下,我们也必须为中国的企业寻找可以不去美国上市的可能渠道。

中国的政策都是写在明面上的,今年是“十四五”第一年,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这么一个明确的方向:

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读懂这句话,也就读懂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未来。

这就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十三五”的时候,中国新增直接融资38.9万亿元,仅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2%,这实在太低了。中国经济未来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这样才能加快创新资本形成,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的紧密融合。

但是一些想要借机赚快钱的最好清醒下,对于互联网和资本的整顿还在进行中,别看到一个消息就忘了整顿的大势。

今年都发生了什么呢?

打断赴美上市、数据监管、打击校外培训、规范舆论和娱乐圈,推出第三次分配、新就业形态保障、改革校内教育等等。

想要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一定要读懂两件事:

一是什么是“专精特新”?

二是中国希望资本往哪里去?

第一个不多说了,至于第二个,这几年中国在芯片领域被美国卡脖子的痛苦应该没忘吧。中小企业的创新性,就是中国想要的,国家希望这些中小企业未来能走出更多的世界巨无霸、行业小巨头,以一个个掌握尖端技术的企业去赢得国际竞争的胜利。

未来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不是所谓消费型“轻科技”的摇篮,搞个卖房中介平台、弄个生鲜配送,那不是“专精特新”,我们希望资本向那些真正可以称之为“科技”的领域投资。

前段时间,资本圈流行讲“正能量含量”,用正能量含量确定要投资的项目会不会遭受国家监管的打击;

同样的小镇想提出一个“科技创新含量”,这是国家是否支持、投入的关键,最直接的就是“专精特新小巨人”。

中国科技的崛起,总不能让有创新的企业跑到美国去上市、让美国股民享受中国的发展吧?

未来是美好的,但注定会有很多需要突破的难点,但是方向只要定了,往前走就是了。

未来可期,更要努力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