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教授冲击IPO,七名创始人五个博士,最低学历是清华本科
导读:8月27日,商汤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正式启动上市计划。至此,“AI四小龙”均已进入冲刺上市阶段。
8月27日,商汤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正式启动上市计划。至此,“AI四小龙”均已进入冲刺上市阶段。
如果这次商汤科技IPO顺利,其估值将达到120亿美元,可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IPO。
在科创领域,有一个普遍现象,很多教授、博士选择创业,将技术落地。比如,“AI四小龙”的创始人都属于大佬级别。云从科技两位创始人都是博士;旷视科技三位创始人都毕业于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姚班;依图科技创始人朱珑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学博士;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
虽然有大佬加持,但是人工智能行业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长期的投入才能实现技术落地。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目前还没有盈利。在资本市场,这是不利情况。但是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发展是必然趋势,对其投资依然是热门领域。
正如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所说,“需要有人愿意去冒险投资”。
01
估值120亿美金
人工智能领域最大IPO将诞生
港股将迎来一家超级AI独角兽。
8月27日晚,商汤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正式冲刺IPO。中金、海通国际、汇丰为联席保荐人。据了解,商汤科技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资料显示,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人工智能软件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包括自动驾驶、增强现实、面部识别、图像识别、物体识别、文字识别、医疗影像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香港、上海、北京、东京、新加坡、迪拜等国内外多个城市均设有办公室,业务版图也已经扩展到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
招股书显示,2020年,商汤科技收入在行业中已经位列亚洲第一。
同时,招股书中还披露了一些相关数据。
作为人工智能行业中的领军企业,研发投入是重头戏。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商汤研发支出分别为8.49亿元、19.2亿元、24.5亿元、17.7亿元,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收入投入研发,并且从数据上来看,研发投入正逐年增加,三年半的研发开支已经近70亿。
在财务方面,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16.52亿元。其中,2018年至2020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36.37%;2020年上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8.6亿元、16.5亿元,同比增幅更是高达91.87%。毛利率方面,2020年全年和2021年上半年都保持在70%以上。
盈利方面,商汤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分别净亏损2.2亿元、10.37亿元、8.78亿元、7.26亿元。好在亏损有减少的趋势。
招股书显示,从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商汤先后进行了12轮融资,公司刚成立就获得了IDG资本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此后又先后获得StarVC、万达集团、基石资本、阿里巴巴、保利资本、高通创投、中银投资、软银愿景基金等著名投资机构投资。其中已公布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26亿美元。
持股比例方面,IPO前,最大股东为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持股21.73%;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持股0.9%;首席科学家王晓刚持股0.73%;战略投资人徐冰持股0.33%;SenseTalent(徐立、王晓刚、徐冰所持B类股票)持股12.17%。
此外,软银持股14.88%;淘宝中国持股7.59%;春华资本持股3.08%;银湖资本持股3.05%;IDG资本持股1.42%。
虽然招股书中并没有披露具体的募资金额,但是有媒体称,商汤在港上市将最少集资20亿美元。据了解,募集资金将有60%用于投入研发。
据预估,商汤估值将达到120亿美元,或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大规模的IPO。
02
教授加博士是商汤创业标配
商海中从来不缺教授、博士创业的故事。
尤其是在科创行业,需要实实在在的硬实力,技术壁垒极高,教授、博士进入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科创类创业公司中,教授、博士创始人加高材生团队几乎已经成了标配。
在人工智能领域,汤晓鸥教授及其高材生团队一路将商汤科技做成了国内最大的AI独角兽。
汤晓鸥从小就对图像有浓厚的兴趣,当他第一次看到电视上播放的迪士尼动画片时,就被其创意所吸引。上个世纪90年代初,汤晓鸥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接触到了更多的动画片,迪士尼的卡通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为他带来了灵感,同时他也开始接触人脸识别技术的算法。
1996年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研究。
2001年7月,汤晓鸥牵头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2016年,该实验室与麻省理工、斯坦福等著名大学一道,入选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这间实验室的初创团队就是商汤科技的前身。
天眼查显示,以汤晓鸥为核心的商汤团队中,除了有汤晓鸥教授外,还有其他6位联合创始人。其中,徐立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拥有十余年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马堃博士,同时也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徐持衡高二时就通过奥赛保送清华,毕业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实验室;杨帆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拥有本科及硕士学位;徐冰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林达华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也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据了解,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有40位教授、250多名博士和博士生、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据了公司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堪称人工智能界的豪门。
凭借超强的团队配置,商汤取得了非常多成绩。
自2014年创办以来,商汤已经累计获得了超过70个全球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获得了8000多项AI发明专利,已经生成的人工智能模型总数超过20000个;在全球三大计算机视觉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全球排名第一。
据其官网介绍,商汤业务涵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车四个板块。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超过2400家,其中包括约250家 《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119个城市和超过30家汽车企业。
同时,商汤科技还赋能了超过4.5亿部智能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其中有5款每月活跃用户超5亿的手机应用程序。
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在业内被称为“AI四小龙”,但商汤科技如今已处于领先地位。
沙利文报告显示,根据2020年软件相关收入,商汤科技占据市场份额14%,是中国最大的面向企业应用的计算机视觉软件供应商;《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也显示,商汤科技估值为 500亿,同样位列四小龙之首。2020年12月完成Pro-IPO后,估值金额更是提升至120亿美金。
03
技术落地难,资本需要更多包容
2016年,AlphaGo战胜了全球著名的围棋手,世界大为震惊,资本界也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一大批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涌现,同时也有一大批投资机构重金下注人工智能产业。
以“AI四小龙”为例,除商汤外,其他三家企业也得到众多资本青睐。
2011年,姚班三剑客唐文斌、印奇和杨沐三人创立旷视科技。成立不到一年,就拿到了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联想之星和联想创投。此后,启明创投、富士康、建银国际、国风投基金、中俄投资基金、阳光保险、渤海华美、SK中国等资本相继入场。2021年3月,旷视科技首发申请科创板上市。
2012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学博士朱珑与阿里云原技术总监林晨曦共同创建了依图科技。企查查显示,截至目前共经历了10次融资,投资方也都是真格基金、高榕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大佬级机构。2020 年 11 月,依图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曾获受理。
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其创始人周曦、姚志强分别为美国伊利利诺伊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截至目前,云从科技共经历6次融资,成立之初就获得了6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超30亿。2021年7月20日,云从科技正式过会。
人工智能是先进行业,要想推动技术落地,首先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在当前阶段,人工智能企业普遍盈利能力不佳。
比如,商汤2021年上半年经调整的净亏损,也已接近2020年全年,三年半亏损超240亿;旷视2018年至2020三年累计亏损127.7亿元;云从2018年至2020年亏损超26亿元;依图2018年至2020年6月亏损61亿元。
在持续大额亏损的情况下,“AI四小龙”上市之路都非常坎坷,至今还没有一家上市成功。2021年3 月 11 日,依图科技发行人及保荐人主动要求中止科创板上市审核;云从科技7月才过会,旷视科技也才回复了第二轮问询的七连问。
对资本来说,企业难以盈利是大忌。但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都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享受。可以想象,未来这些技术会像水电一样成为刚需。
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增长强劲。2021年上半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注册量为15.3万家,同比增长150.8%。
面对亏损,投资机构也给了人工智能企业更多的包容。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行业,2021年上半年共发生367起融资事件,披露的融资金额达到915.94亿元。近十年来,“红杉中国”、“真格基金”、“IDG资本”分别参与了125起、104起、91起人工智能赛道的投资事件,是近十年来人工智能赛道投资次数TOP3的投资机构。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表示,98%的全球GDP构成都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迎来转型,软银愿景基金投资的公司超过90%、甚至95%的公司还没有实现盈利,甚至仍在亏损中。但仍需要有人愿意去冒险投资,而且是在创业的高风险阶段去提供资本,这就是软银集团所在做的事情。
伴随着政府的重视与政策的支持,结合不断深入的技术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具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广泛的引用场景,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将花落谁家,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