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IPO堰塞湖又现?发行端拥堵严重 200余家过会企业静候注册批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 2021-03-03 16:31:57 编辑:夕歌

导读:截至3月2日,包括中止项目在内,A股共有753家拟上市企业正在排队。其中核准制下的主板及中小板在审企业占比仅22 7%,剩余近八成企业均希望通过注册制实现上市

自2020年10月以来,国内IPO市场特别是注册制下新股上市生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IPO现场检查、督导的频次和力度强化,拟上市企业中不乏被“劝退”者,终止审核案例陡然增加;另一方面,在IPO发行节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的待审企业出现积压,上市之路拥堵成为需要被正视的问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2日,包括中止项目在内,A股共有753家拟上市企业正在排队。其中核准制下的主板及中小板在审企业占比仅22.7%,剩余近八成企业均希望通过注册制实现上市。

梳理数据后可以发现,753家企业中,已通过发审委或交易所上市委审核的公司就达到了266家,而注册制下企业同样在其中占到了210家的绝对多数。

注册制下IPO堰塞湖是否已经形成,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审核端大量企业涌入

“当前IPO申报企业排队现象与历史上的‘堰塞湖’问题有区别。”针对IPO排队审核企业数量较多的问题,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此前出现“堰塞湖”时,IPO没有实现常态化,停停开开,预期也不明朗,一些企业从首次提交申请到获得核准用时需要2到3年。

近年来,证监会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特别是注册制改革后,证监会着力提高审核透明度和效率,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审核注册平均周期已经大幅缩减到5个多月。

对于证监会的说法,不少券业人士也表示认同。

“虽然有大量未上会的排队企业存在,但目前上市拥堵的核心并不在审核端。注册制下责任前移到交易所身上,交易所还是要保证审核质量,不能随意加快速度。”有北京地区资深投行人士称,另一方面,监管层也没有为了解决待审企业过多的问题,提高IPO的隐性门槛,市场化审核发行一直在有效运作。

“近期确实发生了注册制下大量终止审核的案例,但根本原因还是企业质量不过关,经不起现场检查或者督导问询,这也侧面表现出交易所保持目前的审核状态是正确的,浑水摸鱼的企业不在少数。”该资深投行人士指出,现场检查的力度和频次加强也对目前出现的IPO排队问题起到缓解作用。

而在审核速度上,以科创板为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除首批上市企业审核周期可以保证在3个月以内完成,之后多数企业从申报IPO到上市委审议通过耗时均在4-5个月左右,近期审核节奏并没有明显变化。

因而IPO申报企业排队的根源,还是在于申报项目有了明显增长。证监会方面也指出,一方面,近年来“硬科技”和创新创业企业加快成长,谋求上市的情况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监管层推行的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也大幅改善了市场预期,境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更进一步指出,注册制下的审核精神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实质性审核大幅减少,再加上沪深交易所竞争上市资源,IPO难度大幅下降,从而带来了新申报家数大幅增加。

发行端节奏提速成难题

不同于审核端申报企业剧增造成的“拥堵”,已过会企业面临的堰塞湖情况更为严峻。

目前,已通过发审委或交易所上市委审核的公司就达到了266家。其中,创业板市场占到了121家,科创板市场占到了89家。

王骥跃简单测算后即表示,按照目前的批文节奏,科创板和创业板每周各5家注册,现有科创板已过会企业足够发行18周,也即4个半月,创业板已过会企业足够发行24周,也即6个月。“也就是说即使现在交易所停止审核,今年上半年科创板和创业板的IPO节奏都不会受大影响。换句话说,当前还没上会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可以开始准备补中报了”。

实际上,IPO发行节奏近期也没有明显放缓的趋势。以科创板市场为例,每周获得批文的拟上市企业家数多数保持在4-5家左右。从已上市企业来看,2020年年初至今,注册制下共有43家企业完成上市,作为IPO大年的2020年,同期也仅有36家企业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但即便是这样的节奏也无法减轻现有的发行“拥堵”。此前,2020年IPO合计发行399家,上市394家公司。王骥跃预测,2021年IPO数量将在500家左右。“如果没有较大比例撤材料或者否决项目的话,目前的在审项目今年都发不完,2021年即将申报的公司IPO大概率是2022年的事了”。

“造成现在堰塞湖的关键,个人觉得不是申报企业太多,而是上市的口子开的不够大。”有华东地区券商投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通过上市委审核后,资质基本上就得到了证明,证监会予以注册即可,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注册制试点以来,仅出现四起终止注册的案例,侧面说明交易所审核有效,过会企业质量大多不存在问题。

该投行业务负责人表示,2017年,A股IPO数量达到了419家的最高峰,“如果上市真的超过500家,监管层也不得不顾忌之后市场的反应”。

王骥跃也称,如果不控制批文节奏,每年IPO家数一定会迅速突破700家,市场分化会立刻加速,市场中大量渐渐被遗忘的公司股价将进一步加速下跌。监管会更倾向于在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保障市场融资功能持续。

但他同时指出,目前市场上已开始出现新股破发情况,个别公司发行价也曾触及发行底价。“个别公司已经有了推迟发行的念头,市场拒绝公司上市看上去就已经是一层窗户纸而已。尽管市场化发行的冲击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些痛苦,但过了这个坎,或许就真的改革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