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什么是企业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
导读:在动态变化的环境里,组织进化成为组织的首要任务。今天的生存方式要求组织不断地迭代、更新、自我进步,组织必须得有能力变成自组织,以此带来系统自我进化与协同增效。
在动态变化的环境里,组织进化成为组织的首要任务。今天的生存方式要求组织不断地迭代、更新、自我进步,组织必须得有能力变成自组织,以此带来系统自我进化与协同增效。
01
自进化与自组织
在动态变化的环境里,组织进化成为组织的首要任务。引发我关注进化的原因是数字技术带来的认知改变:我们无法预测判断变化,进化成为应对变化的基本方式。在当下人类进化的时间点上,技术、文化、社会系统等都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组织也不例外。
组织有一个有意思的方向叫做自进化。组织的自进化过程是为了应对社会复杂性;每一次组织形态的更替,都是源自实现组织自身的目标、应对外部世界所关联产生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承担有关组织成员的发展责任。
今天的生存方式要求你不断地迭代、更新、自我进步,组织必须得有能力变成自组织。
我是从一部电影开始理解自组织概念的,它就是《帝企鹅日记》。帝企鹅族群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情形,比如,在气温-40℃、风速超过每小时180千米的南极,帝企鹅们会密集地站在一起抵御严寒。它们并不是站着不动,而是定时进行微乎其微的运动,陆续改变群体结构,让处于边缘位置的帝企鹅,几小时后可以进入群内中心位置取暖,这个整体运动周而复始,相互配合抵御严寒。
帝企鹅族群集体运动时并没有所谓的“领导者”,在极寒的环境里,它们作为群体进行活动,相互默契,彼此依靠。它们站在一起时,整齐划一,“训练有素”,犹如军队。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 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组织可以被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其中,不存在外界的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的有序的结构,就是自组织。
02
系统进化的“目的性”与“调节性”
在我们探讨协同共生效应时,我们的观点是:自组织带来系统自我进化与协同增效。
自组织是在特定情境下发生在系统内的自发的组织化、有序化过程。事实上,自组织亦揭示出了系统进化的“目的性”与“调节性”。
目的性是指系统的自我进化不是盲目的,它遵循某种“结构性力量”,从混乱状态自发地进化成有序的时空结构。自组织与为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而设计的人造机器不同,它的结构是自发地发展起来的。
调节性是指系统中存在能够自动调节、自我控制的内在主导力量。子系统、要素之间会形成制约与协调机制,最后共同决定系统的自我进化。
自组织带来了系统的自我进化增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命系统。生命所具有的生机带来的进化智慧,让整个生态系统朝着更加完整、更加有意识的方向进化。世间的一呼一吸都让变化自然而然地发生,它来自每一个有机体自组织的选择,而不是外在的命令和控制。这自在的变化让万物生存,生态繁茂。
自组织理论告诉我们,物质发展的本质是不断提高有序度的、自发的组织化过程,这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在心理层面亦有自组织机理。哈肯在《信息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人的大脑系统是比自然系统更高级、更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心理是大脑的功能,大脑的自组织带来心理的自组织。
心理的自组织过程是“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无序,又从无序经过涨落到更高有序状态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 。个体可能有很多心理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竞争和协同关系,当某一心理目标得到激发且占优势时,就会形成支配心理系统的自组织,并发动和组织个体的信息构建。
自组织是个体、系统获得发展进化(如形成稳定结构、新功能)的重要机制。
03
自组织发生的必要条件
自组织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首先,系统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即具有开放性。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要实现有序状态,就需要与环境保持交换,否则熵增会使得系统越来越无序。而心理系统一旦与环境相隔离,没有能量与信息交换,就会走向灭亡。
其次,在交换中,获得特定动力机制是自组织出现的必要条件。元素、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协同及非线性机制使得整体的新功能涌现,并与环境进行交换,进而持续演化。
管理者需要理解的是,为了建立各自的模式和实现对整体的全局控制,所有变量都会产生竞争对抗。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只有少数几个甚至一个因素赢得竞争,并通过放大、强化成为具有支配作用的关键序参量,也就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该关键序参量能够驱使所有子系统服从其指令,并形成相应的合作势态。因而,整个系统显现出行为较有规则性的、协同一致的合作局面,并遵循关键序参量的指令模式,建立起一种统一的组织和功能结构。
在企业系统中,柔性价值网是自组织而成的社会子系统,其重要特征是开放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当数字技术穿透企业价值网络时,“共同目标”“强链接”及“基于顾客主义的价值观”会成为决定柔性价值网络自我进化的关键序参量,让它们能高效地进行资源交换与共享,并致力于实现顾客价值创造的目标。
小米从成立到 2019 年进入世界 500 强之列仅用了 9 年,是史上最年轻的世界 500 强企业。我们对小米公司进行调研发现,小米的自组织进化之道,就是通过构建柔性价值网的可复制商业模式在多个行业获得成功的。
当小米进入一个行业时,它会以极致的思维做好创新,以最大的努力和诚意寻找价值观与目标相同的合作伙伴,构建共生协同发展的柔性价值网络。
据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介绍,他从 2014 年开始带领团队建立生态链部门,截至 2019 年,这个部门的产品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成绩:手环世界第一,空气净化器世界第一,平衡车世界第一,充电宝世界第一,扫地机器人也是世界第一。更令人关注的是,小米公司还获得了 140 多项工业设计大奖,包括小米手机、电视、盒子、音箱等。
小米在柔性价值网络中将自己定位为“赋能人”,它将技术、资源、 思维模式等进行输出,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共同目标、价值观与资源、技术共享、协同驱动等序参量,使小米与其生态链合作伙伴“同频共振”,以席卷之势带动全局。
小米的重要投资对象及合作伙伴云米的 CEO 陈小平在采访中表示,“小米是我们的股东,也是我们很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通过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系统改变我们做产品、做企业的理念”。
小米生态链模式的关键就是构建自组织柔性价值网,通过理念、思维、技术、信任等赋能合作伙伴,使各伙伴在柔性价值网中能有效利用机会,实现资源高效共享,与小米一起获得自我进化协同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