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全产业数字化创新升级的联接基座
导读: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迎来一个产业与技术跃迁的关键节点,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催生更多新业态、新应用、新场景,ICT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期告一段落,产业互联网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IT设备的连接尘埃落定,万物互联的场景扑面而来。
“躲进小楼成一统”渐成往事,云网融合、云云协同定义未来。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迎来一个产业与技术跃迁的关键节点,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催生更多新业态、新应用、新场景,ICT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如果说IP网络是数字化发展的超级底座,那么网络协议则是引领互联网创新的重要引擎。从IPv4到IPv6,一个讲了20多年的故事,似乎让人审美疲劳——而当蜕变的临界点真正出现时,一切过往皆是序章。
按照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新的篇章已然开启:“IPv6三年要有大改观,在使用流量上实现大规模提升,到2025年全面建成领先的IPv6技术、产业、设施、应用和安全体系。”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吹响了IPv6全面提速的集结号。
各方力量汇聚,才能重磅出击。10月11~12日,主题为“创新赋能、筑基未来”的2021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部委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企事业单位代表等500多位产业界嘉宾莅临现场,共同围绕IPv6在我国的规模部署进行探讨,推动全产业数字化创新升级的联接基座呼之欲出。
IPv6的角色转换
肇始于1995年的IPv6在诞生之初,主要目标是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问题。由于地址转换、虚拟专用网络等补丁技术延缓了IPv4地址用尽,导致IPv6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部署应用非常缓慢。
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协同发展,彻底改变了产业格局和需求特征。IPv6不再只是地址扩容的权宜之计,而是成为改变既有互联网基础架构的终极路径。
从需求端来看,最显著的变化源自各个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网络连接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据华为GIV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规模将突破1000亿,单个智慧城市的物联规模就可达1000万,支持海量联接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能力。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中,上云逐渐成为共识。根据Flexera预测,到2023年,93%的企业将选择上多云,74%的企业会采用混合云模式。IT基础设施的云化,为企业业务提供敏捷灵活、弹性扩缩等特性的同时,也对网络的实时性、灵活性、移动性带来更大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数字化技术不断深入企业的生产环节,对网络时延、抖动等方面也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业务场景对端到端的抖动低至微秒级,能否满足生产业务的确定性要求,成为衡量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此外,数据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网络安全问题更为凸显。《2020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的数据显示,2020年的WEB应用攻击高达95.24亿次,是2019年的7.4倍。这要求网络全面提升安全防御能力,以满足更高的数据保护需求。
承载对新一代互联网的多重期待,IPv6近几年明显进入了快车道。根据国际互联网协会的最新统计,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的IPv6部署率分别为48%、34%、48%、46%、34%,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IPv6的部署率更高达66%。
自2017年中办、国办发文推动IPv6规模部署以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也不断提高。权威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IPv6地址资源储备位居世界第一,IPv6活跃用户数达5.51亿,LTE核心网IPv6总流量达12.81Tbps。但不容忽视的是,国内IPv6流量的实际占比仍颇为有限,各类应用服务对IPv6的支持尚存欠缺。
IPv6+打开全新空间
拥有充足的地址资源和庞大的用户基础,是国内发展IPv6的先天禀赋;而弥补有效流量和应用部署的后天不足,则需要崭新的思路和扎实的步骤。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胡克文
在2021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主论坛上,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胡克文发表“IPv6+,引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之路”主题演讲,用一个“+”为IPv6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IPv6+是基于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全面升级,既涉及以SRv6、网络切片、iFIT、BIERv6、APN6等为代表的协议创新,又涵盖网络分析、网络自愈、自动调优等网络智能化技术创新,在广联接、超宽、自动化、确定性、低时延和安全六个维度提升IP网络能力。
基于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网络诉求的不断提升,IPv6+技术创新提供分阶段的发展模式:2019年以前,产业界主要通过IPv6提供地址资源和网络可达性,满足海量连接的要求;2020~2021年是IPv6+ 1.0阶段,聚焦于IP网络的可编程能力,借助SRv6等分段路由技术简化网络,实现业务的快速发放。
与十四五规划的推进节奏合拍,IPv6+未来五年也将进入全面落地的新时期。2021~2023年是IPv6+ 2.0阶段,注重业务体验的保障,网络切片、随流检测、体验可视等技术创新为关键业务提供有力支撑;2023~2025年是IPv6+3.0阶段,网络与应用深度融合,应用感知等技术推动基于应用的SLA保证。
如果能够顺利完成三个阶段的持续发展,IPv6+将大幅提升下一代互联网服务能力,为全产业提供确定性的网络服务。在诸多影响IPv6+渗透进程的因素中,标准制定、全球协作和部署速度占有更高权重。
在IETF,已有超过30家企业参与IPv6+相关标准的制定;在欧洲,ETSI建立IPE联盟,华为、思科、Telefonica等60多家企业共同推动IPv6+发展;在国内,由中央网信办指导成立IPv6+创新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运营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40多家机构,旨在通过IPv6+提升网络服务能力、促进应用规模部署。
标准制定的实际话语权与市场推进速度密切相关。中国在IPv6+的商用部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成功部署逾80张IPv6+网络,助力数字政府、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IPv6+的落地实践
新技术或新架构从构想到应用,仅有时间表和路线图是不够的,还需要拳头产品、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的协同助力。
技术体系的发展与产品矩阵的成型,是促进IPv6+加速渗透的先决条件。中国信通院2021年9月启动IPv6+ Ready评测项目,从SRv6基础能力、性能容量、VPN组网能力、资源可视化及调优能力、网络可靠性等维度评估网络设备的IPv6+支持能力,华为NetEngine 8000、NetEngine 40E系列路由器首批通过了该项认证。
构建新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IPv4到IPv6的平滑演进,是IPv6+实现“软着陆”亟需应对的挑战。华为IPv6+安全解决方案提供IPv6全局检测、业务编排以及硬件加速等能力,实现对IPv6网络的立体防御和威胁秒级处置,硬件级业务加速进一步改善了客户体验。
捕捉核心应用趋势,推出重磅解决方案,是IPv6+赋能全行业数字化升级的重要抓手。算力和智能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云网为其提供高效“运力”,是让“数据上得去、智能下得来”的枢纽。在2021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上,华为IPv6+智能云网创新解决方案被评为“关键技术创新”类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和应用优秀案例,颇具示范效应。
华为基于IPv6+的智能云网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提供云网安一体的DICT服务,满足企业上云过程中多云灵活联接、网络即服务、确定性体验及云网安一体需求,充分发挥运营商IPv6+规模部署优势,落地IPv6+创新技术,打造高品质的数字经济联接底座。目前,该解决方案及其关键技术已与30+运营商进行了联合创新及商用,服务于政务、医疗、教育、金融、电力等行业数字化场景。
当下,IPv6+正处于从1.0迈向2.0的交叠期,更多成熟的行业案例会吹散迟疑与担忧,真正的大规模应用部署应该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