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靠进口,制造业的命脉被外资掌控,芯片式悲剧不能再重演
导读:我国在芯片领域被“卡脖子”的境况令人忧虑,在半导体材料、设备等领域,我国都没有话语权。我国的“芯片悲剧”时刻警醒着国人,在新兴领域上一定要避免悲剧重演。
我国在芯片领域被“卡脖子”的境况令人忧虑,在半导体材料、设备等领域,我国都没有话语权。我国的“芯片悲剧”时刻警醒着国人,在新兴领域上一定要避免悲剧重演。
譬如,我国在工业机器人上受制于人的境况便亟待被改进。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士ABB、德国库卡这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在我国占据垄断地位。
如今,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在30%以下,70%以上工业机器人靠进口,而在高端领域这一依赖程度更是严重,几乎是失守。在工业机器人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上,我国同样受制于人,在减速器、伺服电机上受制于日本。
这样的境况显然不乐观。如今,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制造的命脉,是“工业之魂”。随着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的升级,工业机器人将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国亟待破解在工业机器人,尤其是高端领域被“卡脖子”的问题。
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机器人领域并非没有进步。早在1977年时,蒋新松院士便认识到,机器人必将成为国家科技实力与工业水平的象征,并首次提出发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设想。
但在动荡之下,这一计划被搁置,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脚步也被拖累。终于在1986年推出的“863计划”中,我国机器人发展才重新开始。
在这之后,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进步不断,但依然不能与日本企业有着颇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实现机器人产业突围是我国当前的发展目标之一。
在9月10日举行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便表示,要补齐机器人产业短板,推进高端机器人产品研制。为此,他提出了四个方向。
首先,着力夯实产业基础。这要从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检测认证能力等方面入手,让国产机器人发展有标准、有依据,从而推动行业有序前进。
其次,着力增强产品供给。这需要将优势资源进行集结、整合,将更多力量用在高端工业机器人的研制之上,使其能够解决重点行业的需求。
再次,着力拓展市场应用。机器人的研发要与应用市场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实现国产机器人的推广应用,从而带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加快机器人在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推进。
最后,着力优化产业生态。国产工业机器人想要崛起,并不是靠某几个机器人企业,或某个环节上的企业便能够带动,需要打通全产业链。
因此,辛国斌认为要实现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由此来看,国产机器人想要避免芯片式悲剧,必须要从产业基础、供给、应用与产业生态等方面入手,才能促进中国工业机器人全面开花,不会在某一环节上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