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第一颗卫星下线
导读:5月13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以下简称武汉卫星产业园)主题活动拉开帷幕。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第一颗卫星下线。
5月13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以下简称武汉卫星产业园)主题活动拉开帷幕。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第一颗卫星下线。
据介绍,该条卫星智能生产线于2019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具备正式投产运行条件,产线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等典型特征,通过采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中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功能,满足1t以下小卫星年产240颗总装集成测试(AIT)的需求。
本次下线卫星是面向批产设计的典型卫星,主要由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供配电分系统、姿轨控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星地测控分系统和有效载荷分系统7大系统组成,通过零部件出库、部装、总装、整星电测、热控实施、精测、太阳翼安装与测试、质测、振动、热真空、检漏、整星入库等多道工序,圆满完成该典型卫星在卫星智能生产线上的总装集成测试,顺利实现卫星成品下线,有效验证了该卫星智能生产线的可行性,标志着卫星批产时代的来临。据悉,卫星智能生产线建成后,小卫星的生产效率将提高40%以上,单星场地面积需求将减少70%以上,单星生产周期将缩短80%以上,人员生产效率将提升10倍以上。
据了解,该条生产线在“基于虚实结合数字系统模型的卫星数字化协同研制技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卫星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等3个方面具有技术领先性,在“适应多品种变批量需求的可重构、设备模块化快速换装设计技术”等7项技术上的能力与国际先进卫星制造企业相当。
随着武汉卫星产业园逐步投入使用,航天科工集团还将逐步构建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快响应”的产业生态,全力打造国内最具研产实力和行业资源吸引力的以“聚合、开放、共享、创新、普惠”特征的“三公里生态圈”,推动航天产业、区域经济发展。
后续,航天科工集团将依托武汉卫星产业园,以卫星智能生产线为核心,不断吸引卫星产业配套上下游企业产业生态聚集,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柔性智能、云制造的新型研制生产模式,打造新型空间产业生态体系。(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