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促进智能产品发展 专家支三招
导读:11月30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记者 孟 珂
11月30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培育工业级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船舶、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产品。发展基于智能产品的场景化应用,加快智能产品在工业、交通、医疗、教育、国防科工、健康养老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推广,服务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智能产品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标,是衡量一国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将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制造技术结合,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还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对于打造我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制造业和消费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整体上还处于较低位置,很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并且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因此,需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更深程度融合,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品来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附加值,继而带动我国产业升级与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事实上,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两化深度融合对传统产业提升作用显著。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2.1%、68.1%和73.0%,五年内分别增加6.7个百分点、13.2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
在深交所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两个平台上,一些投资者就“智能产品”等话题进行了询问。对此,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回应表示将加速布局智能产品。如梦百合表示,“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与绵眠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并开发出相关智能产品。”
吴琦表示,目前大多数智能产品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以智能家居为例,其行业标准亟待建立,统一产品的接口、技术、网络协议等,实现智能家居产品的互联互通。同时,智能产品创新也有待加强,目前我国智能产品主要集中在穿戴设备、健康、家居、交通出行等居民生活领域,在工业级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船舶等工业生产领域较少,而且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存在卡脖子问题,已应用的智能产品的功能较为简单,同质化较为严重。
面对瓶颈,如何破解,以促进智能产品发展。对此,吴琦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健全智能产品的标准体系,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二是从用户需求导向出发,加快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丰富产品功能,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大力推动智能产品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放政府资源等方式,为智能产品提供更多应用场景,打造重点应用示范项目,提升智能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