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国父,更是创业始祖!他就是孙中山
导读:孙中山家境一般,无权无势,纯粹是白手起家。没有钱,不会打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借助着某种“创业秘诀”,不仅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融资高手,还一手缔造了“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创业”,其实是古代就有的现象。
“著名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在《出师表》开篇就说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指刘备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到一半,就去世了)。
虽然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备已经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创业者了。将蜀国挺到 Pre-IPO 阶段才去世,还给诸葛亮老师丢了个烂摊子。
创业难,难于上青天,不说你也懂。历数各朝各代的创业界大佬,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创业者,莫属孙中山。
孙中山家境一般,无权无势,纯粹是白手起家。没有钱,不会打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借助着某种“创业秘诀”,不仅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融资高手,还一手缔造了“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修辞的重要性
创业之路还要回溯到最开始。
1895年,29岁的孙中山领导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不小心走漏了起义的风声,被清朝的探子到处抓捕,还是太嫩了。无奈国父只好跑路到日本。
在横滨离船登岸的时候,孙中山看到报纸上写着的几个赫然大字:“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反而高兴得不得了,从此以后就用“革命”来称呼自己的事业了。
那个时候,别人挑衅、起事,用的都是“造反”、“起义”等词。这种就比较 low 了,和土匪差不多。
但孙中山搞了个“革命”,就正经多了,甚至有“先进的生产力”的意味!这样一来,一下子和“反贼”划清了界限,完成了身份的华丽转型。后来的“解放”、“改革”也和这差不多,别看只是一个名号,一个言简意赅又充满力量的词语,虽然不能“说风就是雨”,但散播到整个时代,从而“闷声发大财”的几率很大。这是修辞的魅力。
如果要孙中山推荐一本书,估计他会推荐《修辞学》。
懂得自我包装
在电视剧《琅琊榜》里,胡歌饰演的梅长苏,凭借一首“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让“江左梅郎”的名头响彻江湖。
之后还更名“麒麟才子”,吸引各路夺天下者的招揽。
孙中山最开始也想依傍当时“江左梅郎”式的大 V 人物——李鸿章,谈个合作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惜人家压根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于是孙中山决定自己成为大 V !
1896年,因为革命,孙中山遭到清政府全球范围内的追查。同年10月,孙中山在伦敦被捕。在伦敦朋友的帮助下,孙中山很快被释放,出狱之后写了本《伦敦蒙难记》,记录自己被捕的过程。没想到这事被英国新闻界发现了,给拿去到处发表,一不小心搞了个大新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自述性的爆款文章+外媒的推广,让孙中山名声大震,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借此,他又发明了“打赏”功能,有实力的粉丝可以对他进行大额打赏。
当时有个在法国经商的阔少张静江,被孙中山打动,于是承诺:你要是革命没钱了就给我打电报,要钱的暗号是:A代表一万大洋,B代表三万大洋......E代表五万大洋。
而当时孙中山的对手——“保皇党”的康有为,虽然融资技巧没有孙中山的高明,却走了一条高端商务路线,专注于有钱人。因为他懂得“名人背书”,拿着所谓的“光绪皇帝的密诏”,以“资助皇帝东山再起”的名义,让各富商掏钱,钱来得也很快。
敢于担当,承担风险
革命事业和创业一样,都得烧钱。这个时候,孙中山要跟投资者谈回报了。他谈回报的方式也很特别,动用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革命债券”。
发行这种“革命债券”,一般都会许以优利。同盟会成立之前,购买一百,成功后就还一千,10倍回报。
之后他又规定了一些福利,比如:军政府成立之后,会在一年之内以四倍的价格偿还这些“投资人”、“给予国内各等路矿上商业优先权利”、“为国立功者,与战士一体表彰”,还有“优先国民”的待遇。
别小看这一张纸,一共为孙中山筹集来了四十七万九千港币。
这难道不是 P2P + 众筹?!!
看脸
最后不可避免的还是要提到“看脸”的问题。
晚清民国的政治知名人物,不论颜值如何,相貌都是非常醒目的,至少一眼就能记住长什么模样。
而孙中山,则是著名国字脸,有着大眼睛双眼皮,五官端正,看上去温文尔雅,一脸正气。和小缝眼的黄兴比起来,在演讲的时候明显更有优势。
除此之外,孙中山的身材也比较匀称,穿衣服好看,不论是长袍还是西装。相比较而言,黄兴和袁世凯则体态丰腴。。。。
有人说,汪精卫不是比孙中山更英俊么?
对于他们这些民国“创业者”来说,除了五官端正,更需要的是像军人般坚毅的气质,这样才好率领武装力量,对外抗敌。这也是汪精卫在竞争孙中山接班人的时候,败给了老蒋的原因之一。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一个贫困家庭。
简单概括他的一生,就是一位名叫孙文的创业者利用众筹的方式组建了一家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
2016年,也是孙中山先生150周岁的诞辰。
孙中山曾经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