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平:梦里不知身是客
导读:她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精书法,工诗词,善昆曲,她的曲调古朴大方、气韵天成,却一生颠沛流离,求学北平,辗转昆明,远赴美国,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是什么成就了这位 "女神 "?
她出身名门 大家闺秀 精书法 工诗词 善昆曲
她的曲调古朴大方 气韵天成却一生颠沛流离
求学北平 辗转昆明 远赴美国
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
是什么成就了这位"女神"?
听李修平讲述
最后的闺秀 最后的才女
只是一生充和
By 李修平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说,“我什么事都经过,我不大在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这句看似轻淡的话语与她的名句“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相呼应。到底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与际遇,历练出她这份淡定与豁达?精书法,工诗词,善昆曲,精通四国语言,中西方文化如何在她这里融会贯通,积淀成一个清越高雅的时代传奇?接下来,继续一生充和。
《一生充和》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本书由作者 王道 授权给星艺雅集)
声音来源: 央视新闻频道主播 李修平
在寿宁弄大院里,有两个单独的书房,只是隔窗对望,却不能互相连通,它们分别是张冀牖和陆英的书房。张冀牖平时深居简出,在筹划着自己的教育事业,眼前的大花厅被改为大教室,正是他计划起步的见证。陆英则掌管着整个家庭的运转,从日常生活到理财投资,再到协调孩子们的矛盾、保姆之间的关系等。她干练的身影,以及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照顾,让充和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当充和渐渐长大后,一直照顾充和的叔祖母识修常常带着她往来苏州、合肥,因为苏州也有她的宅院,把充和带到苏州张家后,她自己就回到了苏州南园李家别墅。识修在刻意为充和与母亲相处制造机会,最初的相见,充和印象深刻:
十五年前的一个晚上,偶然因兵乱同母亲相聚了;又在那一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我又必然地要离开母亲。她同我坐一辆洋车到车站。两月的相聚,已很相熟了。记得那日到苏州时,别人告诉我:“你快见到你妈妈了。”一个从小就离开母亲的孩子,已经不大记清母亲是怎样一个人了。又听见别人一路上提到妈妈长,妈妈短。明知妈妈是个爱孩子的妈妈,但究竟不知妈妈能不能马上会熟习起来,因为实在我不大认识她。比见到一个陌生的客人还陌生,还怕难为情,就因为她是妈妈,所以才觉得难为情。
见到面时,她并不像别人的母亲一样把孩子抱起来吻一下。这时我的心倒不跳了,站在她面前像个小傻瓜。她将我覆在额前的头发轻轻的理着,摸着,目不转睛地瞧着我,似乎想在我的脸上、我的浑身上下,找出她亲生孩子的记号。她淡淡地问长问短,问我认过多少字,读过多少书,我像回答一位客人似的回答她。晚饭上了桌,把各样菜分在一只小碟子里让我吃,我最喜欢吃青豆红烧童鸡。
陆 英 (这是充和母亲陆英女士目前可见唯一的一张个人照,据说拍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上海。照片上陆英神采奕奕,衣饰时尚。这是一个时代的定格,也是一位大家族母亲的旧影)
久别重逢,母亲对充和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毕竟这样的相聚只是暂时的,陆英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自然每天饭桌上,我面前是一碟青豆红烧童鸡,带我的老妈妈不明白,说:“厨房里天天开红烧鸡,真奇怪!”“还不是你家小姐喜欢吃,是我招呼的。”她笑着说。
抗战胜利后,张家孩子齐聚上海大团圆,前排从左依次为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后排从左依次为张宁和、张宇和、张寅和、张宗和、张定和、张寰和
过中秋节,我所得到的果品同玩意都和众姊弟一样。当我午睡醒来时闻到一阵阵香味,睁开眼四处一看,见床前的茶几上有那么一个小小的绿色花瓶,瓶中插两枝桂花,那是我比他们多得的一样中秋礼物。
作为孩子,永远也不会想到意外的事情,他们觉得一切都是永远的,譬如与姐弟的相处,譬如眼前的母爱。对于充和来说,此时苏州的家,已将她无形中隔成了“客”,只是这“客”又不同于寻常之“客”,大家总是带着随时要离别的气息款待着充和,尤其是时刻处于离别边缘的母亲。
九月的天气,赶一早七点钟西行火车,母亲同我一辆洋车,我坐在她身上,已不像初见时那么难为情了。她用两手拦住,怕我掼下去。一路上向我嘱咐千百句好话,叫我用心念书,别叫祖母生气。
平门内一带全是荒地,太阳深深躲藏在雾中不出来,树林只剩下一些些树杪,浮在浓雾的上面,左右前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覆在额前的发上,被雾打湿了,结许多小露珠,从脸上淋下来。母亲用手帕为我拭干了,同时自己也拭了拭。
胡适为张充和题字
前排小孩(左起):兆和、寅和、宗和、允和、元和
在晨雾中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不知是雾埋葬了我,还是埋葬了她。[注释]上了火车,她在月台上看我,我坐在车椅上,头平不到窗子,她踮着脚看我,却没有哭出,泪水在眼里打个转身。点击音频 边听边看
次年,秋雾再起时,陆英辞别人世。
在陆英去世五十多年后,在美国的充和与宗和通信时无意中又提起了旧事:“大大死时我双手捧着她头进棺材时的情景也还记得,而且一想起来手还感到凉(死人之凉似乎和别的凉不同)。大奶奶死我才四岁,大大死我才八岁,四岁八岁时的一些其他事情却又记不得了。”
宗和还抄写了他写于 1931 年 10 月 22 日的日记给四姐充和:
后天是旧历九月十六日——是大大的忌日,至今已整整十年了。我还记得我那时才八岁,现在呢,已十八岁了。好久好久我几乎忘记了大大,现在我不禁又想起她来了。我已经不很清楚以前的一切,我只记得大大没死前的几天,我到她床面前去,她总是对我说:“大狗,你别进来,这儿味道重。”使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大大临终前的话语,那时我们都在哭,她见了对我说:“现在别哭,你哭的日子还在后头呢!”自然,没有母亲的儿不只是在母亲死的时候需要哭,母亲死后,他需要哭的时候更多呢。临死的人说的话终不会错的。
合肥四姐妹
爸爸今天晚上从上海回来了,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想起后天是什么日子。我还记得十年前的后天,爸爸坐在床边上睁大了眼睛呆呆的望着躺在床上那个人,那时他心里是如何的难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