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张氏 > 正文

张文宏的表达方式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 2020-03-23 14:53:14 编辑:夕歌

导读:在疫情之中,有一些专业领域的人进入公众视野。他们在个人专长的领域里出类拔萃,加上有趣的灵魂,直白的话语风格,一旦站上舆论台前,形象很立体,“红”由此成了必然。

硬核“出圈” 语言走红网络

作为一名权威传染病专家,张文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频频“出圈”。因为发言“硬核”,张文宏一夜爆红。他关于疫情问题的发言总是简洁、清晰、接地气,靠着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神侃能力”,频繁进入大众视野,开启了“段子手”模式。“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当你觉得很闷,病毒也被你闷死了”“防火防盗防同事”……引发网民连连点赞。

张文宏,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他带领的华山医院感染科,连续九年位居“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国感染病学科榜首。而现在,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关于他的视频,点赞数动辄上百万。

在镜头前,从救治情况到疫情研判,他有问必答、深入浅出,对于任何有可能混淆的问题,他都会举有趣的例子,力求透彻清晰。网络上称他为“硬核专家”,有人评价他,不戴面具立人设,不迎合大众或舆论,很真性情。不端架子,平易近人,语言风趣,而作派风风火火,言谈明快爽利,不矫情、不做作。有网民表示,“这一个多月,他说的话我都记得。这些话语就像一个个定心丸,缓解了我们的焦虑”。

真性情背后是“真清醒”“真专业”

对于张文宏的“红”,在某种程度上颇有时势造英雄的意味,民众在抗击疫情的紧张氛围里,喜欢听他的俏皮话,更安心于他给出的专业论断。新京报网文章《张文宏医生为什么这么红》表示,不戴面具立人设,不迎合大众或舆论,“真”是他的核心人格特征。不矫情不煽情,拒绝成为鸡汤制造链条上的原材料,也拒绝成为“正能量”批发部的消费品,这在真性情之余,也有几分“真清醒”。

面对记者提问大家为什么喜欢听他讲话,他直言,“因为我懂这个事儿,大家喜欢听我的。等过了这个事情,大家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追剧的追剧,谁要看我啊?”对于境外疫情形势,他表示,“不管是嘲笑别国疫情蔓延,还是猛夸自己国家棒,其实都是对灾难和逝者的亵渎”。而对于“走红”这件事,他也看得很明白,“别关注我,关注武汉”“我才不是网红,我是个医生”。

他的话,有的不是那么“中听”,但给人一种信赖感。比如他说,针对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神药,惟一的“神药”就是集中全部救治资源帮助病人坚持下去;“注射血浆患者立刻康复?那是电影”。光明日报客户端发表评论认为,某种程度上,对于社会公众来说,需要这样的医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用专业知识为社会舆论注入理性。专业,本身就有稳定人心的力量。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表示,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专业精神,还有“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给社会和大众带来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安全感。

专业人士该多说些“大白话”

在疫情之中,有一些专业领域的人进入公众视野。他们在个人专长的领域里出类拔萃,加上有趣的灵魂,直白的话语风格,一旦站上舆论台前,形象很立体,“红”由此成了必然。

这也给专业人士带来一些启示。张文宏面对镜头,没有包袱,敢怒敢言,用通俗幽默的“大实话”深入浅出地科普知识点,打造了他个人的名片,更推动了科学信息的有效传播。诚然,我们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一些场景中,也需要专业的话直白地说,俗称“接地气儿”“大白话”,为的是增加专业话术的民众贴近性,更好地普及专业信息,有效引导舆论关切。就此次疫情来说,张文宏成了民众心中权威的专家代表之一,他在舆论场中活跃地传递专业信息,对整个疫情防控工作带来的影响显然是利好的。

事实上,说“大白话”在各项工作中都具有通用性。“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因为语言平实亲切而“出圈”并非孤例,但“走红”决不是专业人士的归途,其真正意义在于把专业精神传递得更远。因此,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专业人士不妨多说些“大白话”,使民众对知识科普、专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