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导读:我国宗亲会的产生,源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受到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华人聚集区宗亲会的影响。
我国宗亲会的产生,源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受到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华人聚集区宗亲会的影响。
据有的资料介绍,东南亚等地的宗亲会,起源于19世纪前期,至少有150年的历史。至清末民初,随着移民人数的增加有了较大的发展。
台湾的宗亲会,到50年代中期,达到367个,国内常见的姓氏在海外基本上都能找出相应的宗亲会或会馆。到现在,这类社团在海外侨团中约占总数的10%,达到940余个。
马来西亚是华人移民较早的国家,有数百年移民史。马六甲青云亭(1704年)、槟城广福宫已建300多年。马来西亚华人有600多万,占全马总人口的24 %,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民族,华人人数仅次于印尼、泰国,居第三位。
马来西亚亦是华人社团最多的国家。全马共有7900多个侨团,仅百年以上的地缘性社团就有83个,超过200年历史的有马六甲增龙会馆(1792年)、惠州会馆(1805年),槟城广汀会馆(1795或1801年)、增龙会馆(1801年)、嘉应会馆(1801年)等。
东南亚华人、华侨宗亲会的建立,对世界各地皆有影响,因而宗亲会逐渐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
华人宗亲会主要分布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韩国、越南、缅甸、老挝、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古巴、秘鲁、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据台湾宗亲谱系学会1985年编印的《谱系与宗亲组织》记载,新加坡有200个宗亲会,菲律宾有110多个宗亲会,马来西亚有4000个以上的华人宗祠和会馆。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的宗亲活动进入一个活跃期,它直接推动了世界性华人宗亲活动的开展。
据台湾《新生报》统计,1979年全台登记的宗亲会达222个,其中单姓198个,联宗24个。1977年,台湾成立了“宗亲谱系学会”,1978年在台北举办了“宗亲谱系资料展览”,1982年起还到各地巡回展览,并举办多次谱系研讨会,1985年出版了《谱系与宗亲组织》,全面介绍了19个世界宗亲会,58个省市宗亲会的情况,包括姓氏源流等内容。
有不少世界性宗亲会的总会会址都设在台湾。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绝大多数台湾人民都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他们与大陆居民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对大陆有着深厚的宗亲感情和念祖情结,他们往往在自己的聚居地建立祖籍祠堂、庙宇。
近70年来,海峡两岸虽遭到人为的隔离,但在台湾却掀起了一股宗亲、修谱、寻根的热潮。
海外宗亲会可分为“单姓”、“两姓”和“多姓”几种形式。单姓社团是由一姓族人组成的,如马氏宗亲会、张氏宗亲会等。多姓社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姓氏族人组成。
社团的名称除直冠其姓外,还有一些加上了乡里名称等。如:全球董杨宗亲总会、世界济阳柯蔡宗亲总会、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含陈、姚、虞、胡、袁、田、王、陆、夏、车十姓)、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含吴、洪、翁、龚、方、汪、苏、周、连、辛、柯、蔡、曹、江十四姓)
由于中国大陆有深厚宗族文化历史土壤,加之台、港、澳、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宗亲会组织的推动,中国大陆宗亲(或某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渐产生。
如四川贾氏历史研究会,成立于1993年3月,为较早成立带有宗亲会性质的组织,其活动内容与后来的宗亲会组织完全一样,主要功能是组织族人祭祖、修家谱、联络亲情。1993年,中国陈氏宗亲会淮阳总会在河南省淮阳县成立。这也是中国大陆较早成立的宗亲会之一。
2005年有关部门在调查时,发现福建泉州市共有以“某氏宗亲会”名义或以血缘、姓氏为纽带的“研究会”名义成立的宗亲组织有62个。
其中,经民政部门正式批准成立的有25个,未经批准擅自成立的37个,以“某氏宗亲会”等名义成立的有39个,以“某氏研究会”名义成立的有20个,以姓氏为纽带成立的“基金会”有3个。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各地不少姓氏纷纷建立各种称谓不同的宗亲会,如“世界刘氏总会”、“中华汪氏宗亲会”、“全球徐氏宗亲会”、“大中华全球邓氏宗亲会”、“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姬姓分会”、“中国窦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等等。
称谓不同,但活动内容基本一致。不过,有的后来成立的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确将家族历史、文化研究作为重要内容,组织人力撰写本族发展历史、编修家谱及古往今来人物传记。
从发展态势看,随着思想禁锢的解放、“极左”年代的结束、改革开放的继续和深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宗亲会的发展方兴未艾。
宗亲会的宗旨,大体相同,弘扬祖德,继承传统,团结族众,加强联系,增进亲情,互相帮助,共谋发展;富强家族,复兴中华。
具体活动为:召集族人怀恩祭祖,畅叙亲情,研究家族历史,编修家谱,修缮祖墓,宣讲家族历史,进行优良家风教育,扶危济困,支持政府和社会进行经济、文化项目建设。
特别指出:很多宗亲会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宣传本族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同时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这些宗亲会组织,从层级分布看,一般建立在县级以上,乡村级宗亲会所占比例不大。
从全国宗亲会发展的数量看,与姓氏数量比较,仍然是较少的。县级以上到全国级宗亲会组织,预计在20000个左右。
2015年1月至3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组织力量对全国25个省303个村庄8054个农民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宗族组织量少但效果显著。
在有宗族组织的村庄,62.79%的会定期举行活动,而且60.97%的宗族组织的作用拓展到村庄公共管理领域,参与到村庄公共事务商议、管理或监督中。但是在300个有效样本村庄中,87.33%的村庄没有宗族组织,传统宗族组织在我国大部分村庄已消失,使此类组织所起作用也大打折扣。
从参与宗亲会领导班子的成员的结构看,公务员系统(包括事业单位)以外人员大致占80%,公务员系统大致占20%,但大多为离退休干部,且多为中级以下干部,高级以上干部极少。文化水平大多数为大学以上。
从经费来源看,大多数宗亲会没有固定收入,往往靠本宗族有实力的企业家捐助、支撑,也有相当一部分“逗钱唱戏”,临时集资。有的宗亲会,在尝试发展企业,抽出部分利润用于宗亲会活动的开展。
从场地看,目前县级以上宗亲会大都还没有像过去的移民那样,建立起自己的“会馆”,办公地址为租用式,具体工作人员极少,大部分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总的看,中国大陆宗亲会尚处于起始阶段,组织松散、阵地虚无、经费缺乏、管理无规(指法规、政策层面)。
不过,宗亲会的建立,对于基层群众寻找精神家园、精神寄托起到了积极作用。宗亲会活动的开展,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优良家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化、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里举两个支持地方文化经济建设的典型例子。第一例为:河南伊川县有个程园,也称“二程墓”。“二程”即程颐、程颢,为北宋著名理学家。伊川县为了打造程园,苦无经费,后来(2004年)与程氏后裔企业家程道兴合作,程道兴投入巨资1.05亿元对程园进行扩建,收到良好效果。
第二例为:2015年7月,山东兰陵县举办了台湾萧氏宗亲经贸文化洽谈会。会议共邀请到萧氏精英200多人,其中台湾萧氏30多人。取得重大成果:台湾海通跨境贸易有限公司与山东三农物资城有限公司、临沂海大置业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经营、打造的“三农云商城”农业链电子商务平台。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其中台湾萧氏投资2亿元。
但是,应当看到,个别宗亲会负责人,由于理论素养不够,法制观念不强,或不熟悉法律条文及党和国家的政策,给宗亲会发展和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观念上,有的人抱有狭隘的宗族观念,没有处理好宗族、民族、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家族的利益置于民族和国家利益至上。
第二、个别地方,发生了以宗亲会名义号召族人参与群体性纷争、械斗的事件。
第三、有的宗亲会(或研究会、家谱编修委员会等),为了本族人当上村、社区领导,明目张胆干扰基层选举。
第四、个别宗亲会,利用组织名誉谋取私利。
但总的看,绝大多数宗亲会在党规、国法许可范围内活动,其社会作用主要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