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国购物中心品牌发展指数T0P10及报告
导读:1月,一线城市均无新开业购物中心,突如起来的疫情更是让购物中心的发展仿佛被按了暂停键,不少购物中心选择通过减免租金来减轻租户压力。不少人希冀疫情结束后,报复性消费能弥补购物中心下跌的销售额。
1月,一线城市均无新开业购物中心,突如起来的疫情更是让购物中心的发展仿佛被按了暂停键,不少购物中心选择通过减免租金来减轻租户压力。不少人希冀疫情结束后,报复性消费能弥补购物中心下跌的销售额。
面对此次疫情,不少购物中心选择通过减免租金来减轻租户压力,共渡难关。据观点指数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家房产相关企业进行了捐赠和推出相关抗疫措施,其中就有72家商业地产企业宣布对旗下购物中心实行租金减免。
华润、万达领衔1月购物中心品牌TOP10
“住宅+商业”双轮驱动战略是不少房企的选择,购物中心更是重点布局的业态之一。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成就卓越购物中心品牌成为横亘在前的考题。
自2020年1月起,观点指数研究院将通过对购物中心品牌运营、体量布局等综合指标的考量和分析,发布购物中心品牌发展指数T0P10榜单,反映全国购物中心行业的月度发展状况。
从1月购物中心品牌发展指数TOP10来看,采取模式化发展的万达广场,本月依然在进行快速扩张。1月5日,万达宣布与新疆金洋芋房地产就“喀什万达广场”进行签约,该项目体量约1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部分体量约20万平方米,酒店和高端写字楼占近4万平方米。
此外,目前万达商管集团已完成了房地产业务剥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运营管理企业,相信对之后万达广场的发展会带来正面影响。
而恒隆广场、太古里此类港资购物中心品牌在内地布局虽不算多,但项目独特性和杰出的运营能力使其收益喜人,凯德旗下的来福士广场也不外如是。
开业购物中心缺乏一线身影
1月,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开业购物中心数量为17个,以中小体量为主,在2-16万平方米内。
此外,一线城市本月均无新开业的购物中心,重点二线城市天津、佛山、重庆则分别有1个购物中心开业,其余开业的购物中心均位于三线城市。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不利影响,1月购物中心本应是销售黄金时期,平日繁忙的商铺却大多关闭,销售额大幅下降,一时间商户的压力重了很多,其中以餐饮类、影院、娱乐等线下体验式业态受到的冲击最大。
面对此次危机,不少购物中心选择通过减免租金来减轻租户压力,共渡难关。据观点指数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家房产相关企业进行了捐赠和推出相关抗疫措施,其中就有72家商业地产企业宣布对旗下购物中心实行租金减免。
存量时代下,购物中心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此次疫情更是在短期内对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鉴于不少购物中心都采取了一定的租金减免措施,政府也在通过减税、增加货币流动性、贷款展期等方面进行扶持,相信不利影响只会持续较短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待疫情结束后,在此期间积累的消费需求可能会集中爆发,形成报复性消费,对目前销售额大幅下跌的购物中心带来较大的补偿。
新零售线下优势凸显
购物中心发展被按下暂停键之际,新零售的发展却如火如荼。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无疑是最有效的切断传染源的自我保护方式。然而,饮食起居的必需品供应却成了居家隔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往,消费者可以通过网购轻松解决,但受春节和疫情影响,传统电商的订单处理和快递运送的速度大大降低,而新零售因其线下优势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少得多,能较好地满足此阶段的消费需求。
据京东到家的相关消费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订单量同比2019年增长了374%,其中,粮油副食商品的订单同比增长740%、肉品增长710%、蔬菜增长440%。
消费需求的大量增长,一方面给新零售带来可观的销售额,但同时也产生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对此,不少新零售企业选择从一些因疫情而暂时无法营业的行业如餐饮业、酒店业等借人或招人。
于新零售而言,这次疫情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疫情何时才能结束尚未可知,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新零售会加速发展,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同时如何提高运营、供应、配送等能力依然是横亘在新零售企业面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