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创投王啸:产业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十年
导读: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产业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十年”。过去的十年实际上移动互联网的十年,诞生了很多大型的公司,包括快手、抖音等等。但是我觉得再往后看,在To C、消费端的大型公司产生的市场机遇,基本上在未来很有可能是没有的。
王啸:大家好!我叫王啸,很高兴今天来到现场,跟在座的各位企业界,包括创投圈的同事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于To B投资的一些方法和理念。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产业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十年”。过去的十年实际上移动互联网的十年,诞生了很多大型的公司,包括快手、抖音等等。但是我觉得再往后看,在To C、消费端的大型公司产生的市场机遇,基本上在未来很有可能是没有的。
九合创投成立于2011年,投偏移动互联网的公司,但是在2018年开始已经重点转型到To B,特别是在产业领域,我觉得未来在中国的很多产业当中都有可能产生产业的龙头性的项目和公司,这些公司不一定会像BAT有千亿美金的市值,但是几百亿美金市值公司很有可能会非常多。而中国的产业有一个特点,我们的产业其实是比较丰富的,另外产业当中的环节,就上下游密集度也比较好,我们产业的完整性比较好。在中国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可能产生巨大的机会。
我们其实是在2013年开始在To B领域投了一些云计算的公司,是因为过去十年当中产生了很多To B和行业中的基础设施的变化,包括企业整体上云的比例非常高,包括所谓的数据和传感器的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很多传感器成本越来越低。还有下一代的互联网,5G和一些技术的普及,让我们在基础设施方面给我们产业进行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智能化的改造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基础。
在过去我们也投了一些在To B领域,包括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这些从前端的连锁化到中间流通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化,到最后的加工制造环节的数字化和自动化部分,这是三个部分非常明显的领域,我们在这三个领域当中都有一些明确的布局。
我们在这个领域当中,讲讲我们的投资思路和理念。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在未来的十年会集中在偏产业的竞争,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实际上比美国是靠前一些的,很有可能在产业领域也会比美国走的靠前,第一是我们的制造业和产业还是比较丰富的,同时我们的5G上马的时间和技术成熟度,以及所谓的厂商在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制定能力也是靠前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的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十年,很有可能我们是在全球去探索模式,去创造一些新的公司模型和方法出来。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鉴美国传统的流通领域或者是物流领域当中,他们一些大的公司已经做了非常好的模型出来,但是很有可能我们是通过数据化和技术化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更高效率的一些To B公司的体系。所以我想我们想讲未来十年很有可能中国的产业创业者是黄金的十年。
移动互联网是十年时间,2010年进行了移动互联网人群快速的迭代和升级,互联网的十年产生了三家大的巨头公司,移动互联网产生更多的巨头,产业互联网也许产生上百个,这是创业更好的时间,也是投资更好的时间,但是这个投资的难度可能会比过去移动互联网的投资难度要大一些。实际上每个产业都有他的深度产业链当中的复杂的情况,所以它需要对每个产业都进行深度的了解。移动互联网说白了只要你是用户,看到这个软件用的怎么样,用户反馈怎么样、留存怎么样,多少有一个大体的判断,产业互联网可能对产业当中的知识,以及新技术在产业当中的运用可能性的判断力要强一些。
我们讲一讲我们在产业互联网当中的切入点,如果我们来投或者是来创业,我们认为很有可能切入点,第一个以效率作为切入点。其实传统产业当中的同质化竞争导致大家的效率模型基本一样,这样每家公司都不可能特别大,会看到传统行业当中大多数公司的市场份额也不会超过5%,基本上都是同质化竞争1%的市场份额。特别是随着经济逐渐走缓,我们的结构在调整,以前我们都是奋力往前走抢夺市场,但是现在市场规模在这儿,是在存量当中竞争,这样对每个企业的管理效能,你的效率优化、新技术的应用来提高你的能力,这些部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认为这才是第一个点,我们要效率切入到产业互联网中的第一步。
第二步利用效率提升之后产生了规模,用规模产生一个所谓的平台价值,在这个企业当中相当于一个小的平台,以便更多的供应商、买家撮合效率更高。
第三步这两步形成之后,向上下游产生一个标准,传统产业没有数字化标准,我的产业链当中的标准是我提的,另外是他提的,大家的标准一致性相对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我觉得一个公司如果能够成为百亿美金的公司,很有可能会形成行业相对的标准,而这种标准意味着整个行业中的协同效率、智能化效率会更高。
我稍微再深度的用数据的方式讲一下:
●1.过去中国企业基本百分之三四十的云化比例,随着阿里云、腾讯云的普及,企业上云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2.企业的人力成本是急剧提高的,在这种情况下,节流部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节流就是通过各种企业软件、通过我们所谓各种的外包、通过我们很多的所谓的客服机器人的机器人化,算法算力的方式来解决我们以前的人力效率问题。
●3.我们的算法、算力、基础设施,在过去这些年也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首先是数据,以前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是把人连接到网上之后,产生了大量的消费行为,我们的用户行为,这些数据我觉得可能对于我们做电商、社交产品也许是够的,但是对于做工业化、下一步的产业升级还不太够,下一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收集数据,之后能产生更多的所谓的对它分析的机会。
随着我们算法和算力的不断提升,以前我们所谓的算法可能是要求大样本,像AlphaGo学习几万个小时才能下得过人,后面我们在工业领域不能学习几万个小时才去做这种机器学习、自动化。但是我们针对小样本,通过迁移学习有可能只改变了上千个的样本,就有可能形成一套还不错比较准确的算法出来。这种算法的演进也让我们在一些具体的场景当中,在相对小样本的情况下,能产生比较好的、准确的决策能力和算法能力。这是对于技术推进到这一步之后,我们在很多领域,比如说故障预测、配料的核心算法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做。当然算力也是在不断的演进,算力的成本也在不断的降低。以前只有大的互联网公司才能买得起CPU,现在实际上我们不一定要买,我们在云端有一个CPU的集群,帮助你去做算模型,你在前端只需要小的计算机,帮你来实施这些模型的匹配。我觉得这些部分其实都存在很多技术方面的革新,而这些技术的演进让我们在一些相对传统的产业当中利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变得简单、变得唾手可得,变得成本很低,这是我们觉得它从技术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而实际上我们整个经济所谓变成一个相对存量的竞争态势之后,我们从企业端的需求端变成了要提高效率、提高我们的人效、提高供应链的效率、提高单个人的产出,这样的诉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否则你的净利就是负,如果你利用很多技术提高的效能而变成了一个正效的公司。这种转化特别是过去民营企业遇到的明显的压力,是来自市场态势的转换,这种部分实际上从需求端和技术供给端给我们带来的很好的牵引。
另外包括AI、IOT、5G这部分,前端的IOT产生数据,后端的AI产生分析,5G介入到这个网络当中,后台是云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服务,整个企业不需要自己有服务器、不需要有太强的算法工程师,不需要在前端做自己的硬件,他体系慢慢成熟之后产生了利用新技术、新技术的平台给我们整个产业赋能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要创业,要把这些技术的红利用好。
我们知道在移动互联网所谓的创业公司都在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比如说视频的红利,或者是新一代技术的红利,而在产业当中,产业互联网利用的不一定是流量的红利,但是我们可能用的是技术的红利,这个技术方面就比较多,包括人工智能、5G、IOT还包括其他一些新的技术等等,包括机器人的技术等等。我相信这是真正大家要做这方面的投资和创业,一定要想清楚背后下端的技术方面的驱动力和技术的使用是不是足够。如果用这些东西还做的非常好,在这个新的时代就变得难度非常大。就变成你管人管的特别好。过去的所谓产业互联网公司,实际上是管理出效能,我们推动文化的塑造、通过所谓对人的管理、通过内部的激励、通过比较好的管理方法,但实际上这种可规模性是比较差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有能力带领几万人而且能够整齐划一的把这个事情执行好。但是有可能我们用数据、用SaaS系统、用所谓软件的管理系统很有可能管几万人的公司和几十人的公司相差不会特别大。
技术在领域当中,我们认为不是一蹴而就就形成所谓的行业龙头,其实切入点一定是一个细分的特别有效的切分点切进去,它不会上来说是行业的一个什么样的制高点的公司,除非有巨大的资源,大部分公司是从单点切入,解决了这个行业当中特别痛的问题,而且这个特别痛的问题是靠技术、靠算法来解决的。这可能是我们看到的一种演进的路径,首先从单点切入解决了标准化、规模化的问题,或者是数据的降本提效的问题,同时我们利用数据中台把大家联起来,把整个企业的效率继续提高,形成一些所谓的规模化的销售,在往后走就形成所谓的行业的一个智能平台,利用产业链当中的协同和数据的智能,有很多产业当中的要素在这个平台形成订单、销售、形成互相的撮合和供给,最后在行业当中产生了类似于一个行业的龙头,或者是行业的入口,以后可能这个行业就找这么一家公司,可能行业当中所有的需求在这个行业平台上基本完成。
比如说,阿里巴巴是做了一个买东西的龙头,你要买东西就到他那儿,什么都有。这种能力有没有可能迁移到其他行业当中去?比如说制造业、陶瓷、加工业、物流,我觉得这种大的模型的迁移是存在机会的。当然这里面肯定切入点不同、真正解决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不一样的,有些行业的问题是在于流通行业的效率有在于生产制造当中的质量控制和成本的控制,有些可能是在于上下游的订单的拆单把它形成组合订单快速反映能力。每个行业是不一样的。
刚才也提到最核心的产业数字时代的发展路径很有可能是单点切入的,以效率为模型作为切入的。其实在这个行业当中,去讲究所谓的流量有多大、每天的日活有多少,很有可能是不奏效的。我们也知道,过去我们的B2B很多时候说日活用户、行业当中的浏览用户、UV什么的,但凡跟你讲UV,我估计这个公司还没想到他怎么样切到这个行业当中的交易环节当中去,再行业当中你说是一个媒体,或者说是一个行业当中类似于用户导向的,我觉得如果不做到客户,不以效率提升作为目标,很可能它是相对一个伪的B2B的概念。如果以行业、以效率作为一个节点切入之后,我觉得慢慢向上下游形成一个规模的效应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小的平台,形成一个小的平台可能用这个平台的规模,要求上下游是这样来供货,要求你这个货形成这样一个分装模式,形成一个行业的标准,把这个标准推开在行业中的龙头位置就可能产生。
最后变成了一个上下游的入口,客户来你这儿把你的需求发给你,把这个需求分发给跟你标准化比较一致的厂商,厂商变成你的供应商,把中间的信息、订单、生产控制等在一个平台上完成,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简化模型,只是逻辑抽象,事实上没那么简单就一个平台所有的事情搞定,它是可以去考虑的一个逻辑模型,大家在工作当中一定会找到跟它相似的部分。
很高兴在今天的大会上讲这个事情,谢谢大家!
作者: 王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