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金融政策信号
导读:5月22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中对金融政策提出了新表述,也得以让我们观察2020年金融政策新动向。
5月22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中对金融政策提出了新表述,也得以让我们观察2020年金融政策新动向。
关键词一: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报告原文: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经观说:与上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的表述相比,此次报告强调了“更加灵活适度”。2018年至2020年4月,央行已经10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8.4万亿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由2018年初的14.9%降至9.4%;从2020年已出台的政策来看,一季度央行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
另外,与上一次提到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相比,此次报告的表述为“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2019年末,广义货币M余额为198.6万亿元,同比增长8.7%;2019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社融规模是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今年对货币供应量和社融规模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增速目标。
关键词二: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报告原文: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经观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2018年以来,央行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重点倾向于调整信贷结构,疏通货币传导机制,还创设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定向工具;并在2019年8月进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引导贷款利率市场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针对实体经济融资,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实施一系列政策,不过仍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获得感不强,货币传导机制依然需要疏通。尤其针对防疫期间,全球部分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持续使用了大规模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美联储提出一些政策“创新”,直接贷款给中小企业,不过也引发不少争议。
在当前用好降准降息、再贷款再贴现等已有手段基础上,央行下一步“如何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值得期待。
关键词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报告原文: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经观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大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求再上一个台阶。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再降一个百分点。
国务院公布的2019年的落实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末,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万亿元,增幅53.1%,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35个百分点。
今年对贷款增速要求高于去年,但是对具体的融资成本降低程度未作出具体要求。如果国有大行可以延续2019年对小微企业的放贷节奏,也许40%的目标非难事。
银保监会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也有“两增两控”的目标,“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突出对小微企业贷款量质并重、可持续增长的监管导向。如果高于40%,并延续2019年53.1%的增幅,对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或许仍要需要努力。
关键词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报告原文: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经观说:上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法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此次报告提出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方面,今年在报告中突出“外资”,提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在全球经济受疫情拖累,国际资本市场动荡之际,中国坚持深化对外开放,各项政策如期落地,也向世界宣告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给想要投资中国的全球资本吃下定心丸。
另一方面,今年同样强调外贸,因为全球需求大幅萎缩,二季度中国经济受外贸形势拖累将会比较严重。今年的报告中特别强调对外贸企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出口合规成本等多项利好,以缓冲外部带来的冲击,也给外贸企业带来更多信心。
关键词五: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报告原文: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经观说:此次报告中特别提到了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有利于企业合理融资补充经营周转,使企业能够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更高效合理的配置,进一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此外,报告也明确指出,防止资金“空转”套利。去年以来,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不断,各类金融机构的影子信贷产品和杠杆机制成为监管的重点。因此防止资金“空转”有利于资金进一步流入实体经济。
关键词六: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
报告原文: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经观说:此次报告中提到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并强调了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2019年资本市场改革工作的重点,并初步探出一条注册制改革之路。2020年,创业板的改革成为了关键词。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由增量改革到推进存量改革的“深水区”。随着科创板制度的不断优化、完善,以及新三板、创业板改革的落地,注册制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实现更大发展,也将在经济动能转换中,为支持服务创新成长型企业、传统企业升级转型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七: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报告原文: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经观说:报告中提到,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其中提出“强化保险保障功能”。新冠疫情使得国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社会风险保障功能是否得到发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保险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扩展相关产品保险责任、推出了专属新冠肺炎保险保障计划产品、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风险保障,但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预防等方面,保险上有很大的空间。在财产保险方面,企财险、营业中断险的覆盖面还有待提升。从人身保险方面看,虽然行业疾病、医疗保险产品不少,但与我国14亿人口基数相比,真正购买了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人数占比依然很低,商业健康保障的覆盖面仍然不足。特别是在应对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收入损失、大额医疗支出等风险保障上,保险业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些保障缺口既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是保险业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关键词八: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报告原文: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经观说:此次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在获取融资等方面获得更加公平的对待。而且,报告中也提出了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将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公信力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良性长久发展。总体而言,今年将继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