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养生 > 资讯 > 正文

寒湿之人不能吃寒湿之物么?

来源:羊爸爸 发布时间: 2020-09-09 15:34:27 编辑:夕歌

导读:上次我们说到秋燥的时候,如果感觉到有燥热之感,可以喝点银耳百合汤,然后就有朋友问,银耳不是寒性的么?寒湿体质的人能不能吃呢?还有人问到阴虚体质的人能不能喝陈皮水呢?

文 | 郭莎拉

上次我们说到秋燥的时候,如果感觉到有燥热之感,可以喝点银耳百合汤,然后就有朋友问,银耳不是寒性的么?寒湿体质的人能不能吃呢?还有人问到阴虚体质的人能不能喝陈皮水呢?

这是一个学中医过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以寒湿之人能不能吃寒凉之物来展开。

这个问题会延伸出来三个问题就是:

1、是不是寒湿体质的人就一定是一直只有虚寒的表现,不会有热的表现?

2、我们在说寒性食物的时候,是不是代表它就是对寒湿体质的人完全无益的?

3、我们在说寒湿之人要少吃寒凉食品的时候,其中的“少”是什么意思?多少才算少?

聪明的同学看到这里可能就已经有答案了,就不用往下看了。

1

某某体质

不是一个板上钉钉的词

先说关于寒湿体质的问题,我们常常说的体质,说的是一个人身体整体的一个大方向。比如说我们说到一个人是寒湿体质的时候,可能意味着这个人有长期的湿疹,鼻炎,过敏性问题,长期的胃肠问题,又或者这个人比较胖,而且是那种虚胖,很多身体部位都是凉的。又或者是这个人总是有痰卡在喉咙,等等等等。

但是不同的寒湿的人表现出寒湿的程度又是不一样的。假设非要分成等级的话,可能有人是小湿,有人是大湿,有人是选择性湿,有人是常年湿,然后湿的程度又分成是1-10十个级别。

然而,体质只是一种基础。并不代表说一个人就没有得热证的可能性了。从六纲的角度来讲,一个寒湿重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条件下,仍然会有阳明病(里实热),仍然会有少阳病(半表里),仍然会因为热而消耗掉津液。更何况是已经开始改善生活方式开始调理自己身体的人。

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往往认为自己是寒湿之人的人,如果你已经开始选择性的吃东西,选择性的早睡,穿长裤,甚至是泡脚,艾灸,吃姜茶等等,那么意味着你已经离寒湿远了一点,又远了一点……

寒湿体质,并不是一个板上钉钉,永远限制饮食的词语。

我有一次胸部严重痉挛,口干舌燥,严重头痛,心跳加速,那时候我已经做减法饮食,加运动,加心理疗愈有三四年的时间了,但是我还是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寒湿之人,我还是会习惯性地喝姜枣茶解决问题。喝错了一天以后才意识到方向错了,口干舌红,心跳加速,痉挛,明明就是阳明(里实热)。当时刚好在坐飞机,空姐发给我了一个芒果布丁,一瓶冷藏过的矿泉水,都是冷藏过的,我犹豫了一会,慢慢地吃下去了,喝了几口水。之后我就好多了。

寒凉的食物可以相对地降低人体的气血流动的活力,但在某些时候,寒凉的食物或药物,可以控制因为热带来的津液消耗,一定程度的可以补充津液,让阴阳平衡,这是它们的作用。

所以已经开始注意生活方式的朋友,就可以去观察自己寒湿的程度是否有改善,一定要注意那个变化,不要停留在过去的“寒湿体质”的标签里。要抛开过去,在每一个当下,来审视自己的状态。

从整体的角度来说,寒热虚实是相对存在的,也就是一个人身体的状况,阴阳是都存在的,寒热是都存在的,虚实也是都存在的,只是哪个多哪个少。你不可能只有阴,也不可能只有寒,只有阴寒的生命不是活着的生命,只是有些人,阳气没有那么旺盛而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寒凉的食物,无论是不是寒湿体质,如果你当下觉得有燥热的情况,尤其是你特别想吃的时候,吃了以后很舒服的时候,那就是能吃的。

寒凉的食物相对于温热的食物来说,被消化吸收的过程相对比较长,难度上也会更大一些。比如说咱们喝一杯牛奶,就能感觉到很长时间都不太会饿,如果喝的是冰牛奶,那可能会有更长的时间不会饿,因为那个能量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掉。如果爱吃水果的人也会有这个体验,吃了很多水果以后,感觉吃不下饭了(虽然如此我们并不推荐用水果代替主食,这样会营养不良。)这是寒凉食物的特点。

2

寒凉食物有寒凉食物的价值

从中医上来讲,寒凉的食物可以去平衡身体里过多的阳,比如有人吃了麻辣香锅以后一定要喝一点牛奶,豆奶,豆浆,因为辣的东西虽然有阳,但同时吃多了以后也会把身体里的津液消耗掉,就像是水烧开了以后会慢慢的变少,那么人就需要吃点阴寒的食物去平衡,去维持津液的充盈。

如果是生病了,有热证的情况下,即便是寒热错杂的问题,很多医生也会在这个时候考虑到津液,会用到寒凉的药物去配伍。

所以,即便你是寒湿之人,又或者你是选择性寒湿之人,寒凉的食物,都不一定只有坏处。(具体的要不要吃,也是看当下的情况,想不想吃,吃了舒服不舒服来决定)

3

适合的当下吃够为止

不适合的当下一口都嫌多

然后再说少吃寒凉食物的少字。

那多少才算是少呢?每天吃一口算不算少?或者每天吃半碗是不是少?看上去好像都很少。但是也是要根据自己当下的情况去感受。

没有任何一个医生能准确地告诉我们每天固定地可以吃多少克寒凉食物,每天固定地可以吃多少水果。这还是会回到我们第一个问题里去,人体是动态的,每天都状况都不一样。

一个人可能在8月13日的那天感觉到精神特别好,他运动了50分钟后,吃了一点水果,他感觉到舒服极了。但是他在8月14日的那天,他则因为晚上睡觉空调吹到了脚而吃不下任何东西,这个时候他也许会想到某某专家说每天要摄入多少水果,这个时候他硬生生地吃下一口苹果,然后他开始感觉到头晕身体很重,恶心想吐。于是他发誓再也不吃苹果了。可是没过几天,到8月23日,秋天的燥气让他感觉到口干舌燥,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去吃。

对于能吃的那个「当下」,一碗不够可以再来一碗,而对于不能吃的「当下」吃一口都是多的。

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我们能吃啥不能吃啥,因为我们会发现,我们总是会打脸。(即便是长期对于某种食物过敏的人来说,都有可能通过调理,或者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只是有时候我们太相信那个“过敏”的标签了。)

【关于身体的觉知能力】

有朋友会说,有的人为什么已经寒湿很重但是吃寒凉食品却没有反应?而有的人就一吃就有反应,比如说他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腹部变凉了,或者不舒服了等等。这其实是有关于身体的觉知的能力。比如有些人是真的可以化掉一些食物,甚至是“添加剂”,而有很多情况是,吃了以后他忽略了身体的变化,就是可能他已经习惯了身体在那种状态里面了,他可能认为是正常的。但是这种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某些身体问题是未曾发现的。

总的来说,保持身体内部的干净通畅,是保持正常身体觉知,保持身体正常反应能力的一个前提。

总结就是:

1、能不能吃什么,要看当下的身体状况。

2、寒凉可能对某些情况产生不好的影响,但寒凉不等于坏,它们有它们的作用。

3、适合的时候按照需求吃也不算多,不适合的时候一口都算多。

标签: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