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疫情让公众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媒体依赖”
导读: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认为,这也为新兴媒介技术的普及提供了试验空间,促使新媒体建设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记者获悉,8月13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及其团队发布《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
报告聚焦于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新媒体发展,通过选取社交媒体、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聚合类资讯客户端、短视频四大类共计十五种应用程序,以期全面解读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媒体发展动态。
疫情下的“新媒体依赖”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认为,这也为新兴媒介技术的普及提供了试验空间,促使新媒体建设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报告指出,作为具有信息发布与多方连接功能的主体,新媒体进一步发挥其功能,让疫情信息“即传即达”,实现了诸多行业线上产业的拓展、舆论泡沫与现实世界的强关联和公众前所未有的“新媒体依赖”,发布主体从主流媒体、政务公号到社交媒体和网民大众,各类型信息均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态势。
在各大媒体报道中,钟南山、张文宏、李兰娟等医生、科研工作者成功出圈,借助新媒体平台与社会大众实时沟通、释疑解难。
此外,民众对于严肃新闻的需求大幅上升。整体而言,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议题设置强化了正面情感,同时实现多主题协同共振,使整体舆情积极向好。
短视频与慢直播
在新闻之外,短视频、慢直播等传播方式,在今年上半年的发展颇为亮眼。
报告指出,新闻类短视频直观生动传播疫情信息,政务类短视频账号亲民形象突出,娱乐类短视频充实居家生活,无不在抗疫持久战中抚慰着民众的情绪。
“反映疫情早期形势的短视频中展现了各地“硬核”广播、标语等,随后也反映了人们宅在家中苦中作乐或自制美食的日常场景,湖北抗疫关键时期记录了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状态、武汉方舱医院内的生活,钟南山、张文宏等的“金句”更是贯穿始终。”
同时,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施工现场的慢直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单个直播的同时段在线人数超过1亿。
报告称,慢直播实景提供了观众同时在场的虚拟物理空间,评论区情绪意见的交互又构筑了信息场,物理场和信息场的同场交互共同构建了新的情境信息系统,正是这一系统促成了这次慢直播的二次传播。
线上生活
“疫情期间人均在线时长增长,为线上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主流媒体从用户思维出发,不断丰富创新信息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率。”
报告指出,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让疫情中虚拟的在场成为可能,视角内一定区域的公开某种程度复现了在场的意义,即便是强烈依赖线下沟通的招聘与教学如今也有了云端沟通的机会。
“云赏花”、“云监工”、“云带货”、“云招聘”等系列直播活动,提供了新的流量增长机遇。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线下经济的放缓使得公众注意力转移至线上,为直播带货提供了释放活力的充裕空间,加速扩大了直播带货规模。
报告显示,负责内容产品全链条生产的MCN不再局限于运营视频个人号的产品形态,而将内容意涵指向直播带货的电商层面,并逐渐完善线上商品体系,使得电商逐渐成为了圈层乃至社会的内容生产主体。
“直播带货借助头部主播持续发酵、政府官员和娱乐明星的高度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营销范围,有助于产品直达消费者、引爆流量。”
不过报告也提示,当疫情归于平稳,民众的线下消费复苏,直播电商如何真正抓住风口和红利,探索出更健康、更长远的价值经济发展模式,避免落入短视的“眼球经济”,值得持续深思和探索。
“社会距离增大、网络距离减小”已成为当下的现实。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执行院长喻国明指出,虽然在疫情中,新媒体的应用十分普及,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对技术有使用障碍,在未来如何实现新媒体普及过程中的媒体救助,也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记者 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