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百病起!记住三个穴位,让脾胃强大起来
导读:胃脘胀满,喜温喜按,纳呆便溏,小便清,少气懒言,四肢不温,比较容易怕冷,身倦乏力,没力气,这些都是久病之后的一些症状表现。久病一半都是脾虚引起的,慢慢得衍生了各种疾病。
前几天,苏木和大家讲解了脾胃实证的治疗方法,今天我们再来聊一聊脾胃虚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如果脾胃的实证在急性期发病的话,那么对于脾胃虚弱来讲,这个病程相对就比较长,而且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
胃脘胀满,喜温喜按,纳呆便溏,小便清,少气懒言,四肢不温,比较容易怕冷,身倦乏力,没力气,这些都是久病之后的一些症状表现。久病一半都是脾虚引起的,慢慢得衍生了各种疾病。
所以说脾胃虚症
宜补脾健运:因为是虚证,要补脾气。
宜滋养胃气:胃气偏虚,就不能吃饭,或者胃阴不足等。
宜温中助阳:脾虚,一般以脾气虚为主,脾气属阳,脾气虚的人都怕冷,到一定程度以后,脾虚就是肾虚的开始,到最后都是脾肾两虚,所以说要温中助阳。
我们的脾胃就是一个仓库,仓门打开了以后,正常出纳,人体的五味才能在这个地方产生,气血在这里生长,所以我们用到三个跟门有关的穴位。
<1>梁门穴
梁门穴属足阳明胃经,心窝和肚脐连线中点的一半,向外两指宽处,有缓解治疗胃痛、呕吐、泄泻、消化溃疡、急(慢)性胃病、胃下垂等作用。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房屋,这个穴位就是我们进出储藏粮食的入口,因此跟胃有关。
按揉时,用拇指指腹顺时针画圈,早晚各一次,5到10分钟即可。
<2>章门穴
章门穴属足厥阴肝经,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有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等作用。
章门穴在肝经上,但是跟脾有关。健脾和胃,同时也有肝经的理气的特点,疏肝健脾,理气散结,化利湿邪。
按揉时用双手手掌顺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时针画圈儿,早晚各一次,5到10分钟即可。
<3>京门穴
京门穴属足少阳胆经,侧腰部,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有缓解治疗腹胀、肠鸣、泄泻、腰胁痛等作用。
这是胆经的穴位,但是它是肾的募穴,肾脏的精气反应与京门,肾主水代谢,我们各种的水液代谢,最后都跟肾有关系。京门穴既可以利水,又能够健运脾肾,有助于脾虚代谢,废物的排出,有益气壮阳、健脾通淋、温阳益肾的功效。
按揉时用双手手掌顺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时针画圈儿,早晚各一次,5到10分钟即可。
由于章门穴与京门穴相隔较近,在按揉其中一个穴位时,另一个穴位也能刺激到,故两个穴位可以一起按揉。
苏木再教大家一个小方子。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黄芪:补气固表
按1:1:1的比例,研成粉,用水或黄酒调一调,贴敷在穴位上(贴敷24小时),有助于脾胃虚证的缓解。也可在贴敷的穴位上按揉,事半功倍,疗效更佳。
今天苏木给大家推荐的三个关于脾胃虚证的穴位,大家记得多坚持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