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养生 > 资讯 > 正文

贺普仁教授经络辨证治疗疑难病症撷要

来源:中国针灸2007年7月第27卷第7期 发布时间: 2020-06-04 10:34:33 编辑:夕歌

导读:经络辨证是贺普仁教授临证时较常用的辨证方法,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经络外循体表部分的病候辨证;经络所内属脏腑的病候辨证;经络本身的气血辨证。根据经络辨证的结果,灵活运用三通法,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

贺普仁教授经络辨证治疗疑难病症撷要

王桂玲 宣雅波 程金莲 温雅丽 李敬道 指导:贺普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10)

【摘要】经络辨证是贺普仁教授临证时较常用的辨证方法,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经络外循体表部分的病候辨证;经络所内属脏腑的病候辨证;经络本身的气血辨证。根据经络辨证的结果,灵活运用三通法,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

【主题词】名医经验;针灸师;针刺疗法/方法;经络辨证;难治病/针灸疗法

贺普仁教授作为针灸大师,遍读中医经典医籍,谙熟各种针法灸法,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温通、强通”。50多年来,他对三通法的运用及对针灸的处方选穴,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变化多端。在临床上,他灵活运用各种辨证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经络辨证,在运用过程中,与脏腑辨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贺老所运用的经络辨证,并不仅仅指循经取穴,也绝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严格按照经络学说来辨证,分析疾病是属于哪一经或哪几经,是属于经络本身的病变还是其所络属的脏腑病变。经络辨证,包括3个方面:经络外循体表部分的病候辨证;经络所内属脏腑的病候辨证;经络本身的气血辨证,根据其气血的有余或不足,辨证归经。正如《素问•血气形志》记载:“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根据辨证的结果,灵活运用三通法,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调理气机、阴平阳秘的目的。

1手太阴肺经病候辨证

1.1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局限性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和精神因素等,临床上属于疑难杂症之一,中医称之为白癜风或白驳风。“肺主皮毛”,若外邪侵袭,肺卫失和,邪气客于肌肤,致气血失调,血不荣肤可引起皮肤病。贺教授认为此病发于外是表象,手太阴肺经经气失调,气血失和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辨证属手太阴肺经病变,故采取养血疏风、调和气血、荣养肌肤的治疗原则。侠白属手太阴肺经穴,肺主皮毛,肺色白,皮肤发生白癜风为肺经病变。《素问》言“诸气者,皆属于肺”“肺朝百脉”,故选用温通或微通法,通过针或灸侠白穴调理肺气,从而达到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气血调和,肌肤得以荣养,故白癜风病可愈。

1.2典型病例

胡某,女,17岁,因两髂棘上方白斑2年余于2002年5月就诊。病史:自2年前两髂棘上方长有白斑,局部刺痒,双侧白斑对称,约10cm×20cm大小。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为手太阴肺经经气失调,气血失和,肌肤失养。治疗:灸侠白,针阿是穴,以短毫针围刺病灶处,约隔1cm1针,留针30分钟。针后,白癜风范围日渐缩小,皮肤颜色逐渐变

深,共治疗25次,皮肤颜色基本转正常。

2手阳明大肠经病候辨证

2.1脱发

近年来,因脱发而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考虑此病与现代工作压力大,神经精神紧张致内分泌紊乱、营养代谢障碍有关;也有的继发于慢性疾病或妊娠后。本病可分为脂溢性脱发、广泛性脱发和斑秃3种。其临床表现:斑秃起病突然、头发呈斑块状脱落,患处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范围、大小、数目均不相等;脂溢性脱发是由于皮脂腺分泌亢进引起的头发营养不良,脱落稀疏;广泛性脱发一般无自觉不适,毛发普遍稀疏,多有家族倾向。中医认为肾精亏虚,发失所养;或因病后、产后,损伤心脾,气血生化无源,加之劳累、情绪紧张,头发失于滋养所致。“发为血之余”,贺教授认为气血不足,气血失和,经气阻滞,不能上荣于发而致本病。阳明经循行经过面部,不经头部,但根据经络本身的气血辨证,“阳明常多气多血”,此病辨证当属阳明经病变,治疗以养血和血为治则,选穴少而精,仅取手阳明大肠经之上廉穴,即取得了较好疗效。

2.2典型病例

王某,女,40岁,主因“右侧面瘫8年”于2003年9月就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诉有慢性脱发病史多年,每次梳头或洗头时即脱一大团头发,伴纳食少,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阳明经气血不足,经气失调。贺老在原有面瘫取穴的同时,加用上廉穴,约治疗5次后,脱发明显减少。

3足阳明胃经病候辨证

3.1肩周炎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又称“肩凝症”“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有“五十肩”之称。患肢肩关节局部疼痛,并可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活动受限,手臂不能做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常影响穿衣、梳头等日常生活,久之则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肩关节活动可完全丧失或肌肉萎缩。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气血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肩部经络,导致筋脉收引,气血运行不畅;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长期被压迫,致使气血阻滞而成肩痛。贺教授认为正气不足,气血失和,邪气乘虚而入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从经络循行部位看,足阳明胃经不经过肩部,但根据经络本身的气血辨证,“阳明常多气多血",此病当属阳明经病变,治以养血和血,取足阳明胃经之条口穴,疗效显著。阳明经多气多血,深刺条口穴,可起补益气血、通经活络之作用,故能取良效。

3.2典型病例

王某,女,51岁,主因“右侧肩痛3天”于2003年2月就诊。病史:近日受凉后出现右侧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臂不能做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伴纳食少、体倦、眠差、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弦。辨证为阳明经气血不足,经气失调,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贺老用100mm毫针深刺条口,共治7次而愈。

4足太阴脾经病候辨证

4.1崩漏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发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沥不绝者为“漏”。该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脾主统血,若功能失常,血不循常道,血溢脉外而出现各种血症。足太阴脾经筋“结于髀,聚于阴器”,与任脉交会于中极、关元穴,任主胞胎,故可治疗妇科及生殖系统疾病。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脾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摄,也可以致经血妄行。故本病的发生与脾经经气不足、冲任功能失调有关,辨证属足太阴脾经病变,治以健脾益气,调理冲任。选用微通和温通法相结合,针刺关元、三阴交,灸隐白穴治疗。关元是足三阴经与冲任交会穴,可调理冲任之气,以加强固摄,制约经血妄行;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可增强脾的统血作用;隐白是脾经井穴,是治崩漏的经验穴。故用此3穴治疗崩漏能取得良效。

4.2典型病例

王某,女,28岁,主因月经淋沥不断3个月于2003年1月就诊。病史:自3个月前月经后出现淋沥不断、色淡、质清稀,偶有腹痛,伴神疲乏力、头晕、纳食少、眠差、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为脾经经气不足、冲任功能失调,治以健脾益气、调理冲任。针刺关元、三阴交,灸隐白。治疗1个月后,出血止,症状消失。

5手少阴心经病候辨证

5.1不寐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或“不得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忧思过度,耗伤心脾,气血不足,无以奉养心神而致不寐;或房劳过度,心肾不交而致不寐。“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其经气不利或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痛、胸闷;心主神明,经气不调则出现心烦、失眠等多种神志病。可见,不寐病位在心,辨证属手少阴心经病变,治以养心安神,取穴:神门、内关、三阴交。神门是心经原穴,可宁心安神;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心包为心之外围,故内关可调心经经气,养心安神;三阴交可健脾益气,气血充足,心神得养而不寐除。

5.2典型病例

魏某,女,40岁,主因入睡困难近10年于2003年8月就诊。病史:10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出现入睡困难,重时彻夜不眠,且入睡后易醒,伴多梦、头晕头痛、健忘、乏力,服用镇静药后能短暂睡眠2~3小时,舌淡、苔白,脉细。辨证为气血不足,心脉失其所养。针刺神门、内关、三阴交,经治疗1个月睡眠明显改善,每晚能睡8小时左右。

6手太阳小肠经病候辨证

6.1中风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发生多由风、火、痰三者引起,病变涉及心、肝、脾、肾等脏器,涉及到上、中、下三焦,主要病机为气血不通,经脉不畅。经云:“太阳主开”“听宫此其输也”。听宫为手太阳小肠经之穴,相续足太阳。太阳主筋,太阳经气通达,则周身经脉得以充润。听宫穴可通行全身气血,故可治疗半身不遂,也可配合列缺、条口、环跳等穴共同治疗,以增强通经活络之力。

6.2典型病例

李某,男,47岁,主因言语謇涩、肢体无力10天于2004年3月就诊。病史:于10天前下楼时突然左半身力弱,说话不清,口眼斜,伴呕吐2次,无大小便失禁。在某医院做头CT示脑梗死。舌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辨证为太阳经经气不足,风中于络。治以通调太阳经经气,化瘀通络。针听宫为主,配列缺、条口。共治疗5次后,说话清楚,精神好转,走路也较为平稳。

7足太阳膀胱经病候辨证

7.1腰痛

腰痛是临床多发病,可见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中。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若膀胱经病变则出现头痛项强、视物不清、腰背疼痛、屈伸不利及筋脉拘挛等,治疗以疏通膀胱经经气,通络止痛。针灸取穴:腰部背俞穴、委中。委中是膀胱经合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此二穴可通经活络而止痛。

7.2典型病例

周某,男,50岁,主因腰部酸痛1年余于2002年6月就诊。其腰痛劳累后加重,重时右下肢放射性疼痛,在外院拍X线片示:腰椎骨质增生。舌淡、苔白,脉弦细。辨证为膀胱经经气失调,气血运行不畅。针委中加局部背俞穴,共治疗10次而愈。

8足少阴肾经病候辨证

8.1足跟痛

足跟痛在临床上较常见,40岁以上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跟骨骨质增生的患者。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足跟是肾经循行所过之处,肾主骨,当肾经经气亏虚时,无以充养足跟部而造成疼痛。辨证属足少阴肾经病变,治以滋补肾阴,疏通经脉,针取太溪、涌泉。太溪是肾经的原穴,涌泉是肾经的荥穴,二者可补肾益精,通经止痛。

8.2典型病例

李某,男,53岁,主因两足跟疼痛1年于2003年11月就诊。其症状行走时足跟痛加重,两足怕凉,曾在某医院拍X线片示:两足跟骨质增生。但未予治疗。查:舌淡红、苔白,脉弦细。辨证为肾经经气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治以补益肾气,温通经络。采用温通法,用火针点刺太溪、涌泉,共治疗20次而愈。

9手厥阴心包经病候辨证

9.1胸痹

胸痹,西医称为心绞痛,以胸骨后、心前区出现持续性疼痛或憋闷感为主症,有时疼痛会放射至后背、左上肢或上腹部,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心包络是心之外围,代心受邪;而心主血脉,手厥阴经气不调,心脉瘀阻,可出现心痛。贺教授选用内关作为治疗本病的主穴。内关是厥阴经的络穴,又通阴维脉,早在《难经》中就有“阴维为病苦心痛”的记载,《拦江赋》说:“胸中之病内关担”,《千金方》说:“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故选用内关以通调心气,理气行血,化瘀通络而止痛。针内关时选用60mm或75mm的毫针向上斜刺,透至郄门穴。

9.2典型病例

张某,男,70岁,主因心前区疼痛间歇发作6年余于2002年5月就诊。病史:近年经常发作心前区疼痛,伴胸部憋闷,气短,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少,眠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脉细涩。辨证为心脉瘀阻,不通则痛。治疗:用75mm毫针向上斜刺内关,针后即感胸闷减轻,共治疗10余次,症状明显缓解。

10手少阳三焦经病候辨证

10.1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耳鸣是指耳内鸣响,如蝉如潮,妨碍听觉;耳聋是指听力不同程度减退或失聪,耳聋多由耳鸣发展而来。临床上耳鸣耳聋患者较多。手少阳三焦经“……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沌沌,嗌肿,喉痹。”从其经络循行部位及《灵枢•经脉》的记载看,若感受外邪,少阳经气闭阻,可出现耳鸣、耳聋。故治疗本病需从手少阳三焦经着手,以耳门、液门、中渚、外关为主穴。再根据其他症状辨别虚实,实证配合谷、太冲,虚证配太溪、筑宾。4个主穴均为少阳经穴,可疏通耳部气血,止鸣复聪,配四关穴清泻火热,开窍启闭;配肾经原穴太溪和筑宾善于滋阴补肾,肾精充足则耳窍得养,耳鸣、耳聋得愈。

10.2典型病例

赵某,男,53岁,主因左侧耳鸣、听力逐渐减退2年余于2004年2月就诊。病史:于2年前因工作劳累出现左侧耳鸣如蝉叫,在西医院诊为神经性耳聋,经多种治疗效果不显,且听力逐渐下降,伴头晕、乏力、眠差,舌红、苔薄白,脉细。辨证为手少阳经气失调,耳窍郁闭。治以通调少阳经气,濡养耳窍,取耳门、液门、中渚、外关、太溪、筑宾,共治疗20次而愈。

11足少阳胆经病候辨证

11.1目赤肿痛

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目赤肿痛,中医称为“天行赤眼”,并认为是由肝胆火炽,邪毒内侵,郁而发热,气血壅滞所致。足少阳胆经经气变动出现的病候正如《灵枢•经脉》记载“……头痛,颔痛,目锐眦痛。”胆经的循行是:“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肝开窍于目,肝胆互为表里,故耳尖与肝胆关系密切。故凡目疾属实证者,都可选用强通法,用三棱针点刺耳尖放血。贺教授认为其有清热解毒、泻火止痛及清泻肝胆火热的功能,故宜用于目赤肿痛的治疗。

11.2典型病例

王某,男,36岁,主因右眼红肿疼痛1天于2003年7月就诊。现病史:突然出现右眼白睛发红,痒痛,伴流泪、怕光,舌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辨证为肝胆火炽,气血壅滞。选用强通法,以三棱针点刺耳尖放血,共3次而愈。

12足厥阴肝经病候辨证

12.1前阴疾患

前阴疾患主要指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阳萎遗精、阴囊肿痛或内缩、外阴白斑及部分月经失调等。贺教授治疗此类疾病,在局部选穴的同时,多选取肝经的穴位中封、蠡沟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厥阴经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其病候所主为“丈夫颓疝”“妇人少腹肿”“遗溺”“闭癃”等,均以少腹及前阴疾患为主,因此,此类疾患辨证当属足厥阴肝经病变,治疗多选用肝经穴位。中封为足厥阴之经穴,善主前阴、泌尿、生殖之症,是通达厥阴气血的常用腧穴;蠡沟为厥阴之络穴,别走少阳,可通利三焦,具有疏调气机、化气行滞之功效,两穴合用可疏调经脉气血。

12.2典型病例

(1)金某,男,48岁,主因尿意频频,滴沥不尽2年于2002年5月就诊。病史:自2年前出现尿痛,尿道有灼热感,排尿滴沥不尽,每天最多尿20余次,每次量极少。在外院诊为慢性前列腺炎。常服用中西药物,疗效欠佳,伴腰酸乏力,阴囊坠胀,尿中有白色浊液,纳少,眠差,大便偏稀。舌淡、苔白厚,脉沉滑。针刺中封、蠡沟。共治疗15次后,尿次数减少,每天7~8次,每次尿量较多,尿色白浊变清。

(2)马某,男,76岁,主因尿频、排尿不畅20余年于2002年7月就诊。曾在外院多次做B超示前列腺肥大,小便次数多,夜间为甚,有时7~8次,且滴沥不尽,曾多次因尿潴留而予以导尿。贺教授选用中封、蠡沟,配合关元、大赫、气冲等局部穴位,仅针刺3次后,小便次数明显减少,夜间仅2~3次,症状明显改善。

(3)郭某,女,40岁,主因外阴部色白、瘙痒4年余于2001年9月就诊。曾在妇科诊为外阴白斑,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贺教授采用微通法与温通法相结合,局部用火针点刺,配合毫针针刺中封、蠡沟穴,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局部颜色变红,瘙痒减轻。

13小结

贺普仁教授博览古今经典医籍,继承并发扬了历代名医的多种治病方法,他提出的“贺氏针灸三通法”享誉国内外,对临床许多疑难杂症都有其独特的诊治方法。他的辨证思路灵活多样,处方选穴不拘一格。本文只是很肤浅地总结了贺老临证中的一小部分辨证思路,以求有益于各位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