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看点 > 正文

瑞典专家宣称本国首都5月将实现新冠群体免疫,如何解读?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发布时间: 2020-05-18 10:18:31 编辑:夕歌

导读:5 月 12 日,美国《外交事务》杂志(Foreign Affairs)引述瑞典公共卫生局首席流行病学家安德斯·泰格内尔(Anders Tegnell)看法预计,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在 5 月份就能实现群体免疫。

5 月 12 日,美国《外交事务》杂志(Foreign Affairs)引述瑞典公共卫生局首席流行病学家安德斯·泰格内尔(Anders Tegnell)看法预计,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在 5 月份就能实现群体免疫。

还有另外一种预测:斯德哥尔摩大学数学家汤姆·布里顿(Tom Britton)根据最新的社交行为改变假设计算得出结论,斯德哥尔摩免疫群体占人口 40% 的时候就可以遏制病毒传播,那么 6 月中旬就可以实现这种群体免疫效果。

就在 5 月份,世卫组织官员表示,研究发现已有新冠肺炎抗体的人群比例较低,研究结果位于 1%-10% 区间,部分研究显示约为 14%-15%。而世卫组织的突发事件主管麦克·瑞安(Mike Ryan)指出,该病毒(新冠病毒)可能会成为人类社会中又一种常见流行病,这种病毒可能永远不会消失了。

麦克·瑞安说,“我认为,没有人能预测这种疾病何时会消失。” 只有人类最终开发出高效且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分配的疫苗,才可能有机会彻底消灭新冠病毒。然而,这需要全世界付出巨大的努力,在疫苗研发、制造、分配和自愿接种等每一个环节上都协同合作,难度堪称“大规模登月”。

问题来了。如果斯德哥尔摩率先实现群体免疫的话,会对全球抗疫的后续走势带来何种影响?

图 | 由于新冠疫情、学校关闭,全球许多儿童正在家中进行远程学习。(来源:儿基会)

全球抗疫中的 “异类”

新冠疫情中,不封城、不隔离的瑞典显然是一个异类。到目前为止,有 1000 万人口的瑞典既没有采取隔离措施,也没有发生经济崩溃。有学者称,“瑞典路线” 仿佛就是这场浩大试验中的 “对照组”。(详见《不封城、不隔离,瑞典何以成为全球抗疫中的“另类”?》)

瑞典的企业、幼儿园和学校依旧开放,强制措施只有禁止 50 人以上的集会,酒吧和餐馆只能为已经就座的顾客提供服务,以避免过度拥挤。

瑞典一直倾向于采取自愿性原则,而不是采取强制性措施。政府建议老年人自我隔离,年轻人减少社交活动。更值得注意的是,瑞典公众大都支持此做法。民调显示,有 80% 的人支持政府。

截至 5 月 17 日,瑞典累积确诊超过 2.8 万人,死亡 3674 人。事实上,瑞典并没有进行大规模检测,而是主要针对住院患者进行检测。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患者未能接受检测。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告诉 DeepTech,瑞典的群体免疫发展情况确实值得关注,但目前数据不够充足,不过其新增感染人数、住院人数以及死亡人数提示,当地疫情可能已经越过高峰。

瑞典的百万人口新冠病死率为 350 人,这个数字要低于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但要比一些北欧国家高。5 月 12 日的这篇《外交事务》杂志文章称,瑞典的疫情反应并不完美,指向瑞典的批评主要是该国未能保护其老年人和移民人口。但是瑞典成功增强了年轻人和健康者的免疫力,同时也拉平了曲线。而该国的重症监护病房尚未崩溃,加上幼儿园和小学继续开放,医务人员虽然压力重重,但至少不必承担额外的育儿任务。

《外交事务》杂志文章认为,无论是否认同瑞典模式,包括美国在内许多国家都已经逐渐放松隔离管制。也就是说,他们都在或多或少地采取和瑞典相同的措施。

经合组织估计,与大流行有关的限制每月都会使发达国家的经济缩水 2%。经济压力会让这些国家加快考虑重新开放。比如丹麦和芬兰都重新放开了幼儿园和小学,德国允许小商店重新营业,意大利也将很快重新开放公园,法国则计划允许一些不必要的企业重新开放。

上述《外交事务》文章认为,为了避免长期疫情隔离导致经济停顿和其他许多社会问题,最终所有国家不得不效仿瑞典模式,群体免疫将是世界不得已的选择。

该文同时指出,解除限制的国家还应该借鉴瑞典在对待老年人和移民方面的失误:应立即在疗养院中提供口罩和其他防护设备,并应更加重视保护高风险的服务业工作者。

争议群体免疫

疫情以来,群体免疫一直是一个争议性话题,而英国是引起争议的中心。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尼尔·弗格森(Neil Ferguson)论文依据是 60% 人口感染才能实现群体免疫,将导致 25 万英国人口死亡。其根据之一是新冠病亡率为 0.9%。

据新华社,英国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Matthew Hancock)在《星期日电讯报》上说,“我们的防疫计划是基于科学家的专业意见来制定,群体免疫并不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那只是一个科学概念,不是一个目标或者一个策略。”

该理论还有进一步的延伸。5 月初,利物浦热带医学院的加布里埃拉·戈麦斯(Gabriela Gomes)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表预印本论文认为,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阈值为 60% 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自然感染并非随机发生,人们感染病毒的概率并非相同,而是随着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和暴露风险等因素而变化。

身体虚弱或职业高风险人群如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和看护者更容易感染该疾病,那么随着流行病的发展,这些人群中容易感染的人逐渐枯竭,病毒必须寻找那些不那么容易感染的新受害者。该研究认为,实际群体免疫阈值更有可能在 10%-20% 之间。

研究人员认为,钻石公主号游轮便是一个典型案例。1 月,新冠病毒在该游轮上得以不受控制地传播,随后在 3711 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中发现了 712 人被感染,这个感染率为 19%。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如果该研究确凿的话,则可能意味着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接近或已经达到群体免疫阈值。4 月初,对德国西北部小镇甘格尔特(Gangelt)的 1000 名居民测试发现,已经有 14% 的人被感染了。4 月底对 1300 名纽约人测试表明,感染率已高达 21%。

陆蒙吉认为,利物浦热带医学院发表的文章很有意义,但总体还是理论性的,目前无法进行验证。

5 月 4 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在接受《斯坦福日报》采访时也表示,“我个人认为群体免疫阈值不到 30%。有些人说我们永远不会获得群体免疫力,我不这么认为。”

他也谈到了瑞典,表示 “瑞典会发生什么,我们将在几周后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瑞典的死亡人数是 5000 或 6000,我们就能判断他们已经实现了群体免疫”。

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不少。世界卫生组织强调,人们还不知道康复患者是否能免于再次被感染。据《发现》杂志(Discover)引述华盛顿大学医学与全球卫生学教授贾里德·贝滕(Jared Baeten)看法称,如果个人免疫力尚未得到证实,那么更不用说群体免疫力了,所以人们只有在绝大多数人都接种了疫苗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另有学者担忧,在没有可用疫苗的情况下,实现群体免疫的过程会是痛苦的,因为即便是英国只有 50% 的人群被感染,也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病亡。

上海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亦指出,若要达到群体免疫,按照目前的死亡率,单单美国就会有 600 万人死亡,因此建立群体免疫并不现实,且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传染病靠群体免疫控制。

5 月 15 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认为,判断瑞典的实验是否真的成功将是未来科学家们的工作,而对于许多社会规范不同、早就对该病毒失去控制的国家而言,瑞典模式从不是个现实的选择。

《外交事务》文章也承认,瑞典应对策略反映了该国独特的文化,其中的某些方面可能不容易在其他地方复制。特别是,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人与政府机构之间的信任。

基础问题尚未明确

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发布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可能会间歇性地暴发,直到 2022 年以后。哈佛大学 T.H.Chan 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因为科学界目前仍不清楚人体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能持续多久,而免疫力持续时间可能短到只有几个月,也可能长达数年。不过即使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这种免疫力仍可防止人类罹患重症,也可降低病毒的传染能力。

以色列正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评估该国新冠病毒的暴露水平,希望通过 10 万人规模的抗体测试来找到解决方案。这项行动的花费近 4000 万美元,将使用 240 万份抗体测试试剂盒。

据《纽约时报》报道,以色列卫生部官员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任务,是为下一波,尤其是冬季的一波做好准备。如果抗体测试表明该人群中大部分人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则可能意味着以色列正处于实现群体免疫的路上,并将具备抵抗下一次疫情暴发的能力。

据估计,以色列人带有抗体的比例从不到 1%-10% 以上。卫生部负责此任务的小组成员雅尔·辛德尔(Yair Schindel)为以色列勾画了两种情况:如果 10% 的以色列人具有新冠抗体,那么如果再来一波新冠病毒会让 2300 人入住重症监护室,这会完全在该国卫生系统的能力范围内;但若只有 1% 的以色列人有抗体,入住重症监护室的人数可能会超过 12000,这就会让医疗系统崩溃。

5 月 11 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表示,群体免疫是在疫苗接种中需要达到免疫以保护其他人的群体比例,目前尚未得知新冠肺炎群体免疫所需的比例,但肯定比目前研究结果要高,意味着大部分人群仍然易感。新冠肺炎还会与人类共存很长时间,还有更多人可被感染。

5 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在没有疫苗的前提下,一个国家能否实施群体免疫,取决于该国的法律、文化以及社会对发病与死亡的承受能力。

他认为,目前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力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不清楚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能保护多久。因此,短期内指望疫苗实现群体免疫也是不现实的,需要充分运用好现有多项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