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些经典针灸著作?
导读:最早的针灸专书继《十一脉灸经》后,较完整的是晋代皇甫谧编著的《针灸甲乙经》,该书把《内经》有关的针灸部份加以系统整理,分类汇编,并参考《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依照部位记述腧穴,条理清晰。
最早的针灸专书继《十一脉灸经》后,较完整的是晋代皇甫谧编著的《针灸甲乙经》,该书把《内经》有关的针灸部份加以系统整理,分类汇编,并参考《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依照部位记述腧穴,条理清晰。统一了取穴方法,明确了腧穴部位。确定了349个穴位,提出了不同疾病的选穴规律。对于针灸手法、宜忌、顺逆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继《内经》以后,针灸医学的再次大总结,为针灸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太医院设针灸科、并有针师、针博士等职称。孙思邈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绘制了三幅彩色针灸挂图,首创阿是穴,收集了187个奇穴。
在古代,反对针灸治病的人不多,王焘是其中一个。他认为针杀人,他所著《外台秘要》中,重视灸法。
宋金元时代,是针灸的发展与争鸣时期。北宋王惟一撰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354个腧穴,这部书当时曾刻在石碑上,供学习者拓印和阅读。
次年(公元1025年),王氏还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用铜人对医生进行了考试的方法一直沿袭到明代。铜墙铁壁人作为直观针灸教具,促进了针灸的发展,是中外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
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取“资胃气以生”而命名,书中重视灸术和压痛点取穴。
窦汉卿的《标幽赋》是针灸歌赋中的名篇,七百多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尤其对针刺“得气”的描述更为形象具体。到了元代,滑寿著《十四经发挥》系统阐述了十四经循行及有关腧穴。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针灸的兴盛时期。主要著作有徐凤《针灸大全》,高武《针灸聚英》;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本时期的代表作是《针灸大成》,该书是杨继洲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了历代诸家学说,并结合自己实践经验总结的。该书的特点在于针灸辨证论治,把经穴发展到359个,附有针灸医案,名医治法,杨氏八法等内容。该书在四十多种版本,译成多国文字。
针灸到位清代渐渐势微。医药界出现了重药轻针时代,李学川认为针灸与方脉账款道理 要,可以左右逢源,撰《针灸逢源》。本时期还有《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该书通俗易懂,临床实用,便于初学者朗诵记忆。可是,到了清末,由于国外引进化学药物的渐增,特别是腐败的清政府竟以针刺火灸科,究非奉君所宜为理由,废止了太医院的针灸科。鸦片战争以后,祖国医学更加受到歧视,使针灸医学受到严重摧残。
针灸医学不仅对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作出过贡献。约在公元六世纪,针灸医学传入朝鲜,并以《针灸甲乙经》东渡,把它介绍到日本。公元701年,日本在医学教育中开始设置针灸科。公元十七世纪末叶,针灸医学又传到了欧洲。近年来,有很多国家除医院设有针灸科外,还成立了针灸医学的专门研究和教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