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灸是一切中西医疗法的最高境界,厉害了我的香灸
导读:香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香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可能读者朋友会疑问:有什么证据来说明香灸被誉为中西医疗法最高水平?
答:中医学“治未病”乃是医学最高境界。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中医认为,“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几层含义。首先,“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其次,“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此时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也就是说病理信息的发展仍处于“潜伏”时期。再有,“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及器官相关法则,身体某一器官已有病,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并使之生病,中医学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肝可传脾,当先实脾”以防之。
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治未病”越来越成为医疗卫生实践的理想境界,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
中医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此处的“灸”就是香灸!
香灸补益的基本原理
香灸防病、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香灸的补益作用,其基本原理如下:
1.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香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调和气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香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温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香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4.扶正祛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香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香灸补益的方法
香灸补益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的。一是直接补益,如对肾俞、命门等穴直接施灸,起到直接补益肾阳的作用;一是间接补益,比如香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脾胃的功能,使得食欲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增强,使得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补益了心血、肝血等,起到了间接补益的作用。
香灸补益的现代研究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香灸的补益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胃肠活动的变化,消化腺分泌的变化等实现的。在对犬的足三里施灸时,发现犬的胃肠活动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改变。香灸对人体内各种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如胃液分泌过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香灸对于胆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灸天突、百会穴后,脑血流图的若干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提示香灸可以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循环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提高记忆,改善睡眠,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凝聚。日本金万淳夫等观察香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时发现:香灸后1~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香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3香灸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香柱温和灸和文柱隔姜灸左侧足三里穴时,发现因施灸而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灵敏地反映在右手示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香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香灸大椎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香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淋巴细胞(BC)增加明显,而以TC更为显著。说明了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香灸乃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精妙之术,很多吃药打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灸疗,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