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孩子,男人女人不同的人,不同的艾灸方式
导读:不同的人,该如何不同的艾灸养生呢?
在中医层面,艾灸是唯一能补元阳、到达经络最深层和最底层的疗法。而且,除了温阳助阳,艾灸还能养阴益精,实现阴阳同补。内外兼修平衡养生,则人体的免疫功能强、新陈代谢快,就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进而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实现良性循环。
那么不同的人,该如何不同的艾灸养生呢?
1
老人
艾灸,护心肺
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数九寒天,一天冷似一天,老人应当避免风邪和寒邪侵入,以免诱发各种心肺疾病,如哮喘、肺炎等肺系疾病,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这是因为老人血管弹性普遍较差,而气温的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和脑溢血;此外,寒冷还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并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致使血粘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阻塞冠状血管,引发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
寒邪入侵肺部,则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肺炎等。
因此,老人艾灸应当以补阳、祛风、散寒为主:
建议取穴:
大椎——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汇处,灸透可升一身之阳,对于全身怕冷的人十分有效。
风门——治疗风邪外袭所致肺卫表证的常用穴,善于疏散外风。艾灸风门可缓解因风邪引起的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疼痛等症状。
神阙——平阴阳、通气血、调五脏、生元气,一穴系全身。
气海——“气海一穴暖全身”,灸之可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关元——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凡元气亏损均可艾灸此穴。
阳池——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灸透此穴,可以迅速畅通血液循环,平衡荷尔蒙分泌,暖和身体。
内关+膻中——二穴合用,可以通阳行气、活血止痛,对于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绞痛效果很好。
2
孩子
艾灸,促长高
在一年四季中,春天身高的增长速度最快,冬天身高的增长速度最慢。所以,宝爸宝妈们如果能抓住冬三月,让孩子迅速长个儿,就能帮助孩子迎头赶超,实现逆袭。
身高的增长速度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营养,二是睡眠。
我们先来说营养:从大雪到小寒,这一个月是最适合进补的时间,古时叫“畅月”,也就是“充实之月”,专用于给身体大补。正因为此,很多宝爸宝妈为了孩子长个儿,习惯给孩子大补,那么效果如何呢?
在进补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孩子本身有“脾常不足”的先天缺陷,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虚不受补”,你补得再多,孩子根本吸收不了,只能是做“无用功”。所以,在进补之前一定要先灸补调脾,脾胃得调,进补才能有效。
此外,“肾主骨生髓”,负责主骨生髓的肾精由水谷精微转化而来。脾失健云,就会导致肾精不足,不仅无法长个儿,还影响大脑发育。
调脾一般艾灸身柱和神阙即可。身柱通治小儿之病,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艾灸身柱可补充中气(脾胃之气),对中气不足引起的咳喘等诸症也非常有效;神阙上面是脾胃,下面是肠腹,正好是先天后天相互融合的地方,艾灸神阙可健脾益胃、理肠止泻。
再来看睡眠:睡眠与促进身材增高的生长激素息息相关。生长激素在晚间的分泌量远超白天,一般从晚上9点开始,进入分泌高峰。不过,生长激素只有在深睡眠时才会分泌,而人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能进入深睡眠状态。因此,如果入睡时间推迟,生长激素的释放便随之延迟,如果睡眠质量很差,那么生长激素则分泌很少。
3
男人
艾灸,强肾阳
我们都知道“冬主藏”,大雪节气往后,阳气继续沉降,我们就更要做好“藏”的工作。而且,冬气通于肾,此时,阳气敛藏于肾水之中,故而应当借机艾灸以强肾阳——敛藏肾气,充养肾精,避免“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就是说,此时艾灸可以避免肾精失之闭藏、命门之火外泄的情况,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会使肾水沉寒,不能滋生肝木(肾为肝之母),来年春天就易发痿证,导致气血厥逆,进而滋生一系列的病症。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要体现。
建议取穴:
命门——肾阳藏身的地方,也就是命门之火所在地,灸之可培补肾阳。
肾俞——补肾气。
志室——补肾壮腰、益精填髓。
太溪——既可补肾气,也可补肾精。
涌泉——补肾益精,舒调肝气。
4
女人
艾灸,助血运
一到冬天,女人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气血循环不畅,这是因为女人天生体质阴寒,寒主收引凝滞,直接影响气血宣通。尤其冬至节气往后,气温骤降,女人的腹部和腿部成了气血循环缓慢的重灾区,这就极易出现两种情况:
一则,胃寒宫寒,并出现经量少、有血块、痛经等各种妇科症状;
二则,上热下寒,上面经常口腔溃疡、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而腿部却一直处于冰冷状态。
首先,我们来看腹寒:人体六条阴经聚会在腹部,因此腹部本就是人体先天最易寒凝的地方。凝则瘀,痰湿瘀毒就会瘀堵于腹部,诱发各种妇科疾病。而且腹温一低,还会形成血虚、血瘀等,导致长斑、衰老。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取穴:八髎、神阙、气海、关元等,也可以直接艾灸整个腰腹部。
接着,再来看上热下寒:其实上热下寒的病因就在于——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本质是脾肾阳虚,阳浮于上,不能温煦下身。
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解决:泡脚+艾灸。
泡脚的作用我们讲过多次,不必多说,只需记住一点:先泡脚,后艾灸。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助力艾灸时打通经络瘀阻,让气血畅行。
艾灸步骤也有讲究:先艾灸中下焦,后艾灸上焦。因为只有先灸通中下焦,补足中气,气路才能畅通,火才能下行,否则,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中下焦就是艾灸上面几个穴位:八髎、神阙、气海、关元等,以及整个腰腹部,让气往下走;而后艾灸下肢脾经、肾经的穴位,比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让热气一直传到脚底;最后艾灸中脘和关元,培补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