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八会穴!
导读:在针灸中的选穴中,八会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八会穴就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在针灸中的选穴中,八会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八会穴就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具体言之: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其歌诀如下:
脏会章门腑中脘
髓筋绝骨阳陵泉
骨会大杼脉太渊
血会膈俞气膻中
“八会穴”是首创于 的一组特定腧穴 ,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这八个特定腧穴 ,除了能治疗所在经脉的病症之外 ,还具有其特殊的治疗效果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人体中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又称八会穴。《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然,府会太仓(中脘)、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悬钟)、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膻中)。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现在临床应用已不限于热病,凡与八者有关的病症皆可据情选用。
穴名 :太渊《千金要方》:“狂走易骂,灸八会随年壮,穴在阳明下五分。”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将本穴定于手背侧,鼻烟窝中点(阳溪)下0.5寸处。治癫狂,白内障,近视,高血压,中风,卵巢疾患等。
八脉交会八穴。《标幽赋》:“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见八脉交会穴条。
具体的穴位为:
1.章门穴:
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就是。章门穴,别名长平,季肋,隶属于足厥阴肝经。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
2.中脘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恶心、治疗烧心、嗳气、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
3.阳陵泉
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4.绝骨穴
又名悬钟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其定位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其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健忘,痴呆,中风,牙神经引起的疼痛,以及骨科疾病。
5.膈腧穴
膈腧穴是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足太阳膀胱经第十七穴,主治:胃脘胀痛、饮食不下、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
6.大杼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为督脉别络;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又为八会穴之骨会穴。大:小之对;杼:即筘。古称椎骨为“杼骨”,穴在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主治胸肺、项背等疾患。如伤风头痛、咳嗽气急、喘息喉痹、颈项强、肩背痛、热病、胸胁气满、腰脊强痛、癫痫、厥逆、眩晕、虚劳、骨髓冷痛、疟疾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肺炎、腰背肌痉挛、骨结核、肢体麻木等症。
7.太渊穴
别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渊。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长展肌腱内侧,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主治咳嗽、气喘、无脉症、腕臂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病证,无脉症,腕臂痛。
8.膻中穴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
由于“八会穴”在生理上与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特殊联系,故在治疗上有其特殊功效,其“会郄治疗法则”更是对疼痛类的疾病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