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被曝折戟IPO:未形成核心技术壁垒 九轮融资后上市未卜
导读:据外媒报道,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商汤科技推迟了今年在香港进行7 5亿美元的首次IPO计划,转战私募市场,寻求5至10亿美元融资。
近日,据外媒报道,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商汤科技推迟了今年在香港进行7.5亿美元的首次IPO计划,转战私募市场,寻求5至10亿美元融资。
据了解,以人脸识别技术起家的商汤科技目前布局广泛,涉及智慧城市、智能手机、娱乐、教育等领域。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商汤未在人工智能任一领域形成壁垒。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目前整个二级市场对于人工智能以及商汤本身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并不是非常看好,反而在国内的私募市场,整体对于人工智能的估值要比二级市场要乐观。“所以,对于商汤来讲,要先通过估值较为乐观的私募市场来支撑自己度过目前低迷的全球市场,以及市场对其自身业务健壮性仍存疑的阶段。”
从行业竞争的角度讲,商汤也未展现明显的优势。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当前AI产业的激烈竞争,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巨大。一方面与商汤科技同属性的AI技术型企业你追我赶,丝毫不逊于商汤科技,甚至在某些方面要更胜一筹。另一方面传统垂直行业的巨头甚至BAT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
近期,全球股市受疫情影响严重受挫,1月中旬以来,全球股市已损失近20万亿美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大的资本环境趋弱之下,曾经备受资本追捧的商汤科技也逐渐褪去光环,其上市之路仍充满未知数。
曾接连被曝出售资产,尚未形成核心技术壁垒
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其自主研发并建立了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合称“CV(计算机视觉)四小龙”。
记者了解到,在成立至今的6年间,从最初的人脸识别技术到教育与医疗,商汤科技进行了多次业务调整。2019年,商汤科技将原有架构调整为事业群架构,并开辟出AI 教材、AI 医疗、AI 芯片等多条新业务线。
新京报在2019年5月的报道中提到,自成立以来,商汤科技在组织架构上经历四次变革,在2019年最新的一轮调整中,商汤科技将公司划分为四个国内事业群和两个海外事业群。国内事业群分别包括智慧城市、移动、商业洞察和创新。
商汤科技官网信息显示,其目前业务覆盖智慧城市、智能手机、泛文化娱乐、智能汽车、智慧健康、智慧商业、教育和广告。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商汤科技不断通过各种签约仪式、战略合作来将业务落地。据了解,成立至今,商汤科技大大小小参与过“战略合作”几十场。
对此,许小恒表示:“自身技术的专业化和垂直化致使商汤科技不能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AI技术生态能力存在不足,而这也导致其往往只能以“合作者之一”的角色来参与到技术落地中,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与此同时,商汤也不断成立子公司,与外界联手成立合资公司。然而,2018年以来,商汤科技便不断被媒体曝出出售旗下资产、清退合资公司股份。这些曾被外界看来是强强联手,给予投资者想象空间的产业也部分遭遇停摆。
2019年8月,坊间有爆料称,商汤科技正将其在新加坡的海外业务中心打包出售,而这并非是商汤科技首次出售其资产。此外,还包括聚焦智能安防的深网视界、汤立科技等。
在业绩方面,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17年商汤科技收入约7亿元人民币,已经实现全年整体盈利,业务营收连续三年保持400%的同比增长,2018年主营业务合同收入同比增长10多倍。据和讯名家引用外媒报道称,预计商汤科技2019年的营收将增长200%至7.5亿美元。考虑到其投资计划,该公司的现金流仍为负。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于明对蓝鲸TMT记者表示,目前商汤还没有任何核心的技术壁垒,“图像识别领域,除了算法还有就是计算能力。算法层面,很多是开源的,行业前20名公司的技术对于日常领域的应用,基本没有差距。而计算能力底层依赖芯片,商汤没有任何优势。”
沈萌对于明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国外类似的科技类公司,基本都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布局某一领域或者某一项细分市场,而没有像商汤一样涉足这么多领域,这也就是为什么投资者会认为商汤在技术方面可能并没有其宣称的实力。”
人工智能企业融资降温,“融资机器”商汤上市未卜
商汤除了在人脸识别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其惊人的融资速度也备受关注。公开信息显示,自成立以来,商汤科技共完成了九轮融资。最近一次对外公布的融资信息是2018年9月完成的10亿美金D轮融资。这意味着,商汤科技自2014年成立起至今,已完成了近30亿美元融资,一度被外界称为“融资机器”。
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商汤科技已经1年半未取得任何融资进展了。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的投资趋于理性,投资更倾向头部,投资风向由早期向成熟期迈进,急需退出通道,更加注重扎根场景的落地,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真正有用。
据悉,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数量均有大幅降低的趋势。据投中研究院与崇期资本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白皮书》显示,2014到2018年,布局人工智能赛道的投资机构数量不断攀升,2018年突破1000家机构。根据IT桔子数据库统计,截至12月17日,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融资348起,与2018年全年的553起差距明显。
在估值方面,2019年伊始,外媒便曝出商汤科技因估值虚高导致其潜在投资人退出的消息,一时间引发热议。2019年9月,据外媒报道,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在活动中透露,商汤科技估值超过75亿美元。
对于商汤科技的估值问题,沈萌表示,“作为内部人士,肯定对自家公司的估值倾向于乐观,但实质上来说,这种乐观是否有更多的‘硬货’来支撑,这才是市场对于商汤估值的基础。”
许小恒表示:“因为AI行业的高增长率以及未来的前景可观,所以虚高也是难免。AI企业的高估值和本身所处行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可以产生的生产力息息相关。关键是做好产业落地工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元年的到来,谁将成为“中国AI第一股”也成为业内外的探讨焦点。在2019年的融资事件中,旷视科技以超50亿的融资额成为今当年之最,而就在融资的3个月后,旷视科技在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同时CV四小龙中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均传出欲战科创板的传闻。然而,今年2月,旷视科技的初始申请在提交6个月后显示“失效”, 旷视科技需更新材料重新提交申请。
一度被成为“融资机器”的商汤科技是否有上市计划,将会在哪上市,也不断引发资本市场热议。对此,商汤科技方面相关人士对蓝鲸TMT记者回应称,商汤目前没有上市具体时间表及地点。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受疫情影响,投资者纷纷选择避险投资。Dealogic数据显示,香港是去年全球最大的IPO市场,2月份新股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减少了93%至4900万美元。大的资本环境趋弱,被外界认为是商汤科技推迟IPO的考量之一。
对此,易观AI市场分析师何文倩认为:“一方面,从上市的外部环境来看,2018年开始所谓‘流血上市’成常态,再加上疫情影响,2020年开年以来,美股四次熔断,恒生指数跌去了20%,对于商汤来说都不是价值变现最好的时候;另外一方面,对于一个仍在成长期的企业乃至行业来说,过早进入二级市场,可能会影响其长期发展。相比较来说,一级市场投资者对于处于成长期的行业更有耐性。”
作为AI行业的头部公司,从人才、场景探索、生态构建上,商汤都构建了自己的行业门槛,而智能化大势已经毋庸置疑,未来智能化市场可能达到万亿级,作为头部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是必然的。
关于未来一段时间商汤是否能如愿上市,沈萌表示:“首先要看疫情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其次是看商汤自身对于资金的消耗程度,当然,这也要看其私募融资的资金是否能够支撑其拿出一些在市场上独一无二的技术,而不是用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去解决很多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创业公司在人工智能这种比较前沿的领域应该做的。”
许小恒对沈萌的观点表示认同,他指出,“商汤能否上市要看能否选择好有利于自身估值的恰当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