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馒头学徒到产业大亨,揉面20年,“初中生”今携10亿包子上市
导读:近日,巴比馒头所属的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若能成功IPO,巴比馒头也将成为第一家卖馒头包子而上市的公司。
继前两年的“佛”、“丧”之后,有数据统计,2019年的年度关键词是“难”。“我太难了”成为很多人2019年的口头禅和总结词。但在近日的A股市场上,却出现了一家靠卖馒头能年赚近10亿,并准备上市的公司。揉面20年,这家公司和它初中学历的创办者上演了一场“坚持的胜利”。
从一块案板、几摞蒸笼、两三个人、四五平米的铺子起家,到2700多家门店、1300多名员工、近10亿年销售额、中国本土覆盖面最广的早餐品牌之一,刘会平用20年时间,把包子做成了传奇。
20年前,卖包子卖成亿万富翁,大多数人还会把它当成笑话,但是如今刘会平却将它变成了现实。与此同时,他创立的“巴比馒头”也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早餐连锁品牌。
近日,巴比馒头所属的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统称为“巴比馒头”)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若能成功IPO,巴比馒头也将成为第一家卖馒头包子而上市的公司。
“白”手起家
中国民营企业不乏白手起家的例子,但坚持20年,并最终通过“揉面”而华丽转身大企业家的,却仅有巴比馒头的创立者——刘会平一人。
随着巴比馒头招股书的披露,这个“馒头帝国”的全貌开始浮现出来:全国共有2799家门店,15家直营,2784家加盟;近3年营收分别为7.2亿元、8.7亿元、9.9亿元;相应的净利润为3719万元、1.1亿元、1.4亿元。
但与这些数字相比,刘会平的创业故事则更为励志。
他20岁离开家乡,只身闯荡上海,直到今天成为数千家连锁品牌的掌舵者,当之无愧的“包子大王”。这一切都源于他在19岁那年就想明白了,自己这辈子到底要干什么。
刘会平出生于安徽省怀宁江镇,那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小山镇——浅山丘陵、旱涝频发、地少人多、生活贫困是过去人们对这里最简单而准确的描述。
据称,江镇每年有两万人在全国各地开包子店。而学做馒头,几乎也是在那个年代的镇子上,像刘会平一样辍学青年的唯一出路。
故事发生在1998年。那年3月,20岁的刘会平怀揣着4000元辗转去到上海寻梦,瞄准了老上海标配的早餐市场——包子豆浆,在南京路租下了一间承载了他所有梦想的小门面,取名“刘师傅大包”。
那时候的南京路,已经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地带,与几毛钱一个的“刘师傅大包”在一条路上的不是豪华饭店就是大型连锁餐厅。这间小小的包子铺在吸引众多人眼球的同时带去的更多的是质疑:在南京路上开包子铺?老板想喝西北风吗?
这并不影响“刘师傅大包”从早卖到晚,每天买包子的人不仅络绎不绝,而且生意还一天比一天好。那一年,刘会平就赚了50多万。
到了2003年,刘会平积累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有钱好办事,也是在这一年,他将早餐铺子注册成公司。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并且适应上海人的称呼习惯——他们素来喜欢将包子馒头统称为馒头,菜馒头、肉馒头、白馒头等,刘会平将公司的名字改成了更洋气的“巴比馒头”。
此后,刘会平同时开了好几家分店,加上亲戚朋友们的加盟,到了2004年,巴比馒头已经扩展到了20多家门店。
“对标“洋”快餐,快速从1到100
起初,初中即辍学的刘会平还没有什么“连锁”的概念。
不过,拥有多家店铺的他却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化。眼瞅着开到全球、开满全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刘会平琢磨着,这不就是“可乐加汉堡”吗?商业模式也很简单,能扩散到世界无非就是因为建立了口碑和影响力。
刘会平开始思考,与那些“洋”快餐相比,包子是中国人吃了上千年的食物了,“包”罗万象,还能开发很多品类,如果能标准化生产,“包子和豆浆”完全也可以塑造成全球品牌。
深耕行业多年,刘会平知道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在确定了品牌化、连锁化的经营思路后,他并没有急于扩张,而是开始着手解决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于是,刘会平开始一边建立标准化的馅料加工厂,一面研究规模化的冷藏技术。
十几年后,如今的巴比馒头靠着总投资超过4亿、占地超过100亩的中央工厂成功摆脱了“前店后工厂”、“现做现卖”的夫妻店模式,化身为标准化运营的现代化餐饮企业。
刘会平曾介绍,单单一个上海松江的中央工厂就可以为近1800家门店提供所需要的半成品或者食材。每到春节,这里30多条生产线卯足火力全线开工,每天要消耗掉猪肉和青菜各20多吨,生产出包子、馒头70万吨,半成品馅料55吨。
中央工厂的建立俨然成了刘会平包子超级帝国梦想的一个新起点,也真正让小小包子卖出巨大价值的品牌连锁经营成为可能。
原本在2004年11月之前,巴比馒头还没打算开放加盟。彼时的刘会平认为,工厂才刚刚起步,仓促开放加盟或许会对以后的发展不利。
但后来有一天,刘会平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人搞起了“山寨”,还放出假巴比馒头的加盟信息,收取加盟费,骗了不少人。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开放加盟的时机已经到了。
到了2005年,巴比馒头开始一边联合工商局打假,一边推行加盟政策,从此走上了快车道。
15年过去,如今拥有近3000家门店的巴比馒头已经成为华东华南地区最大的早餐连锁品牌。不过,在资本市场的博弈上, 却另有名家。
“南帝北丐”,谁是“包子王”?
包子馒头的早餐市场规模自不必说,但由于国内的经营模式大多都是“夫妻店”式的小作坊,能够区域性经营的不多,全国连锁经营的更是凤毛麟角。
也是由此,在这个贴近消费者、交易频率高的场景中,至今没有诞生一家A股上市公司。即便是拥有近3000家连锁店的巴比馒头,其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也仅有0.039%。
不过,在资本市场的博弈上,早于巴比馒头显示出勃勃野心的却是在包子界知名度较高的狗不理和庆丰包子铺。
作为天津著名的“标签”,狗不理包子的经营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05年,狗不理进行过股改,而后成立了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在2015年登陆新三板。
另一个对手“庆丰包子铺”的来头也不小。庆丰包子铺由1948年的“万兴居”延续至今,已经有70年的历史。2004年,旗下拥有同和居、同春园、华天延吉餐厅、护国寺小吃、鸿宾楼等餐饮品牌的华天集团把“庆丰包子”纳入旗下。2014年,国家领导人光顾庆丰包子铺后,其迎来了发展的井喷期。
无论是声名还是背景,他们都比巴比馒头更有天然的优势。
不过,仅仅从规模来看,巴比馒头还是要更胜一筹。
到目前为止,在门店数量上,庆丰包子铺的门店数量依然维持在其2017年345家的水平;狗不理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量,不过据财报显示,其超过7成的销售仍局限在天津地区。
巴比馒头虽然起源于上海,但目前在华北也拥有了数量不低的店面量。这家南方的包子铺,已大有进入以狗不理及庆丰包子铺为主力的、北方主场的势头。
而在资金储备上,客单价不高的巴比馒头显然也更有优势。
以3家同时具备可考条件的2016年、2017年营业数据来看,狗不理在这两年的营收分别为1.08亿元、1.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67万元、1820万元。庆丰的营收为3.6亿元、4.07亿元;净利润为3075.76万元、4526万元。
反观巴比馒头在这两年的营收和利润:7.2亿元、8.67亿元与3762.1万元、1.13亿元。营收约为狗不理的8倍、庆丰的2倍;净利润也是他们的5倍和2倍有余。
15年沉浮,与历史文化和背景都更厚重的狗不理及庆丰相比,巴比馒头不仅成为草根民营企业崛起的最佳范本,也像是创造了一个从蚂蚁到大象华丽转身的神话。
但是大象转身难,在新时代更多元的竞争环境与资本市场的放大镜下,十亿巴比馒头的未来,仍然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大象转身难
首先竖在巴比馒头眼前的就是不断涌现的“李鬼”加盟店。
在巴比馒头2018年9.9亿元的营收中,来自加盟店的就有8.8亿,占比超过88%。而9成左右的业绩依赖加盟商,实际上也是巴比馒头近3年来财务模型最突出的特点。
刘会平在采访时曾袒露过主要靠加盟模式发展的原因,除了能迅速扩大规模以外,还有能少交税和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社保成本等。在他看来,加盟制最容易失控的食品安全风险也可以被巴比的中央工场很好的控制住。
但即便如此,或许由于公司对加盟商的控制力度有限,巴比馒头加盟店仍多次被曝出行业监管、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相较于高昂的品牌使用费、管理费、食材费等林林总总的加盟费,按照巴比馒头“照瓢画葫芦”开一个类似的门店并不算难,成本也更低。
截至目前,巴比馒头涉及该类IP侵权案件而公司已通过法律途径回应的诉讼案件已达数十起,但除了发现之后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公司亦并无较好的方法防止此类事情发生。
另一方面是,与狗不理、庆丰包子铺等堂食的经营方式相比,巴比馒头打包销售的模式客单价低,在一定程度上的对公司发展的天花板也有所限制。
基于此,刘会平曾试图改良经营模式,巴比馒头也开始在包子铺之外尝试开拓出新的盈利空间,但似乎最终都不太顺利。
据企查查显示,巴比馒头曾开设的高端第二品牌——“乐儿心吧”,定位于快餐加休闲的E时代餐吧,售卖价格在20元左右的简餐。但在短暂尝试后,其位于上海的门店已经停止营业。2018年底,试图餐饮化的巴比馒头的全资子公司中饮餐饮也被注销。
此外,巴比馒头还曾于上海车墩的新工厂建成并启动过门店升级计划,发布了速冻水饺等新品,并布局手机下单到店取货的线上渠道。
但从目前来看,传统的包子现场售卖业务依然是其营收的大头,转型仍在艰难摸索中。
下一个20年会在哪儿
商业世界有个共识,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创始人的野心和格局。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亦或是拟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刘会平也开始逐渐展现出他复杂的一面。
例如,为了激励员工,刘会平与妻子丁仕梅曾于2017年签署过一份承诺书,承诺企业上市后,将他们名下40%的股权收益用于社会公益,60%用于员工激励。也是在那次会议上,刘会平告诉所有同事,公司创造的所有收益应该是大家共享的,并产生了“我19岁就想明白了,这一辈子,我到底要干嘛,要怎么活”的名言。
然而,从巴比馒头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公司绝大多数的股份——80.70%仍掌握在刘会平夫妇手中,公司亦无员工持股平台的类似设置。
此前,刘会平还曾说过拒绝VC,巴比馒头不会融资等目标。但实际上,2015年,加华伟业曾以1.5亿元入股巴比馒头,二者也在推进巴比馒头A股上市一事上达成了共识。
有业内人士认为,1.5亿元对于有数千家门店的巴比馒头来说并不算多,而加华伟业入股的真正原因在于推动巴比馒头的转型,因为在部分人士看来,旗下绝大多数门店为加盟商的巴比上市几率并不高;即便上市,能获得的估值和融资也相当有限。
而在转型效果未明的当下,巴比馒头也仍然选择了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
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首席科创官,巴比馒头目前最大的优势还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密集布局了零售网络,这些店面在开业前已经过客流及消费能力的评估,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经营后仍能存活的店面,背后都是稳定的客源和现金流。但是早餐行业利润率低,且客单价调整空间有限,原料、人工和房租成本上涨未来会进一步吞噬行业利润。
不管怎样,今天遍布全国的巴比馒头,已然成了国内早餐行业的翘楚、包子铺子的传奇;也有了更多抵御风险、编织故事的能力。而同为上海1000多万外来人口的一份子,刘会平也完成了一个从外地农村打工者到支持这座东方大都市高速运转的、亿万富豪的华丽蜕变。
你吃过巴比馒头的包子吗?口味如何?你对它能否登陆资本市场的前景有何看法?此外,是不是可以说一说,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多大了?是否像刘会平一样想清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该如何活了吗?欢迎在文末留言与科创君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