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思想,就不可能有艺术
导读:艺术不是哲学,但艺术和哲学有一个不应忽略的相似之处,就是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它们的地位也就越高。
艺术不是哲学,但艺术和哲学有一个不应忽略的相似之处,就是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它们的地位也就越高。
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追问宇宙及生命的意义,艺术、宗教和哲学是人类追索这类问题的途径。所以,艺术和宗教与哲学一样,是真理的负荷者。一旦艺术开始拒绝思想和真理,它就开始在拒绝自己了。
因为哲学,艺术变得伟大
一切伟大的艺术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们以自己的方式体现了某种哲学思想。
歌德说过,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地,就是他明确地意识到他自己的信念和思想,认识到自己并且由此开始也深切地认识到别人的思想感情。
而有些人生来就有这样的天赋,并且通过经验发展这种天赋。莎士比亚以非同寻常的能力洞察世界,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见解,并且让读者和他一起在更高的程度上领悟世界。
莎士比亚作品中诉诸感性的行为要比表达精神的词句少得多。像“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一个问题”这样的台词,它所表达的绝对是一个哲学问题,当然也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
哲学就是起源于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永恒困惑。我们通过莎士比亚剧本了解了生命真谛和生活意义,却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
哲学家要思考世界和时代的问题,艺术家同样如此。例如,科波拉就要通过《现代启示录》来思考越南战争给人类提出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他说:“影片最强烈地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智慧引导我们的行动——还有创造性和善良。这样,我们就可以借助那根钢索,从原始人走向神圣的人。”
同时,这也是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所面临的问题。艺术作品的主题不能理解为素材,而应该理解为它所表达的思想,也就是它所蕴含的“哲学”。艺术作品的高下就取决于此。
没有思想,就不可能有艺术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艺术和哲学是两回事。艺术诉诸感情,哲学诉诸理智。艺术表现方式比较具体,哲学则很抽象。艺术用形象来说话,而哲学是用命题来说话。
然而在智者心中却并不这样认为。
哲学家不但认为艺术中有哲学,而且当代西方哲学家还认为恰恰是艺术能补哲学的不足,哲学只有借助艺术才能把有些复杂的问题说清楚;而艺术家也并不排斥哲学,相反,许多艺术家以自己的作品有哲学而骄傲。
然而,我们目前的艺术创造恰恰忘了这一点。
人们往往以为人为任意制造的所谓冲突就是戏剧性,却不知真正称得上戏剧性的冲突是人生存境遇意义上的冲突,是情感和内心的冲突,这样才能超越对日常生活的机械记录和任意编造,而成为有戏剧性的感人故事。
对戏剧性的肤浅认识只是对艺术本身的肤浅认识的一个方面和表现。现在从事艺术工作的许多人,全然不顾艺术究竟是什么,越来越注意艺术以外的因素,以为只要有了钱,就会有好艺术。
艺术是人特有的产物,而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没有思想,根本就不可能有艺术,更不用说好艺术。
艺术:思考世界探索人生的途径
要弄清哲学与艺术的内在关系,先要对哲学和艺术有个概念的了解。
康德把哲学分为“学院哲学”和“世界哲学”,前者是大学里教授们的所谓专业哲学,讲究逻辑判断和推理论证,讲究命题演绎和语词分析等等。或者讨论一些不着边际的玄学问题,或者重复前人说过的话。
而世界哲学则不然,它关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关心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现在和未来。
并不是人人都甘心像动物那样活着,总有人会追问:人活着意义何在?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就是基本的哲学问题。很多人就是被这些基本的哲学问题所逼迫、所吸引而转向哲学。
世界哲学所关心的问题,并不一定要用哲学方式去追求、去探讨。用艺术的方式,同样可以去追求、去探讨。
哲学是艺术的灵魂,至少成功的艺术家都是有哲学性的艺术家。他们也许没读过什么哲学书,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从某个角度来说却远比有些哲学教授要深刻。
哲学的实质与艺术一样,不在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在其对世界人生根本问题的根本性思考。
因此,哲学是艺术的灵魂,不能理解为哲学凌驾于艺术之上,而是说艺术必须有哲学,或有思想才是好的艺术。
艺术如果还要继续存在下去的话,它就必须走向哲学,但不是变成哲学;就像哲学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就要走向艺术,但不是变成艺术。这取决于时代,也取决于在这个时代从事艺术和哲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