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哲学旅行:阿兰德波顿、资中筠
导读:《哲学的慰藉》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小书,作者在书中向我们谈到了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这6位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应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它们是: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折,有缺陷和伤心等等。
如果不提钱的话
你会觉得快乐吗?
感情不顺利的时候
怎样才能安慰自己?
本期《读书时间》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
学者资中筠
带你一同走近哲学 寻找答案
谁是阿兰德波顿?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读书时间》访谈部分的录制现场是安排在成品建筑的咖啡图书馆,首先我们非常含有我们两位嘉宾来到我们录制现场,同时也非常欢迎现场的各位观众参与我们节目的录制。成品建筑是我们北京市的首座学习性的社区,在这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外国作家,他叫阿兰德波顿,你好德波顿先生。
那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一本书就是这种《哲学的慰藉》,它是名作名译,这本书的译者是我国的学者、翻译家资中筠先生,今天有幸把资中筠中筠老师也请到我们现场,您好资中筠先生。
阿兰德波顿是近年来西方风头正劲的青年作家,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在大学里博览群书,1993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爱情小说》,立即进入了畅销书的行列,并入围法国费米纳文学奖,接下来的作品也引起了西方文学界和读者的关注与争论。机智的思想,老道的文字和幽默的笔调是阿兰德波顿的特点。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他的6部作品,分别是《爱情笔记》,《爱上浪漫》,《亲吻与诉说》,《拥抱似水年华》,《旅行的艺术》,以及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哲学的慰藉》。
资中筠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她既是国际关系研究方面的专家,同时又是一位著作颇多的学者和翻译家,比如我们看到的一些巴尔扎克的小说就译自于资中筠先生的笔下。资中筠先生本来对这本书是不感兴趣的,那么是什么改变资中筠先生的主意呢?
主持人:资中筠先生,在我们了解,你一般现在不接受这种翻译工作的,但是拿到这个《哲学的未介》,立刻就被它的声音和翻译文字吸引了,你觉得这本书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你最欣赏的是哪一部分?
资中筠:我第一吸引的就是我觉得他的英国非常好,然后我看到的最开始的是从苏格拉开始的,他介绍了6位哲学家,但是他用苏格拉底作为统领全书的这个哲学家,我觉得是非常到位的,并且有两点我觉得提得非常好,第一是独立的思考。就是说一个哲学家,他必须要通过,就是说自己有独立的思想,然后并且要有勇气来捍卫自己认为的是真理之道,以身寻到,这种精神是贯穿全书的。第二就是这个独立思考不是瞎想,是理性的,不是故意做所谓的前卫、先锋,特例独行,要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不是这样的,他是通过理性的独立思考,然后得出来的真理他认为是驳不倒的,然后他要拿生命来捍卫它,这两点精神我觉得他提得非常到位,
《哲学的慰藉》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小书,作者在书中向我们谈到了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这6位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应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它们是: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折,有缺陷和伤心等等。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可能都会碰上其中的一两种,德波顿想告诉我们,哲学可以给我们安慰。可是,当我们真正深陷其中时,哲学的慰藉真的管用吗?
如果不提钱的话你会觉得快乐吗?
主持人:在这个书的56页里面你有一句话,这句话说怎么才能快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给我们,随后你就说,“如果不提钱的话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难题”,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句话吗?
阿兰德波顿:关于金钱和快乐的关系有一种矛盾但又可能正确的观点是,你可以有更多的钱,但那不一定意味着(你可以拥有)更多的快乐。实际上,在某些时候,用金钱来使你快乐的能力会停止然后下降。一开始,你拥有越多的钱你就越快乐。之后,(金钱与快乐的联系)逐渐的分离了,即使你拥有的钱再多,你的快乐水平也仍然停止在原处。这个观点是由公元前4世纪一位希腊的哲学家伊壁鸠鲁第一次提出的。他告诉我们,简单的生活也可以是快乐的生活。
主持人:有一点他就说物质世界的很多东西很多时候是精神上的复制,我们在精神上追求不到所以就转而去追求物质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资中筠:我很难回答这种问题,因为我没有这种经历,我追求不到的东西,我就会觉得我还对从精神上追求,我不觉得物质能代替精神的追求。主持人:资中筠先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现场的观众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观众:我觉得人们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怎么讲呢?就是无形中就把钱和快乐给分割开来了,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钱与快乐我觉得是只有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说并没有金钱支撑的快乐,我觉得是不存在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这位现场的观众该说了一个观点,就是说不能把钱和快乐分得这么开。
阿兰德波顿:通常我们想要的并不是钱,而是在我们的社会中金钱可以带来的一些东西。举例来说,我们通常被金钱吸引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样我们才可以让别人更加喜欢我们。所以实际上,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想要的是被爱而并不是金钱,但是金钱是能够让人们喜欢你的一种工具。假如你有一辆高级轿车,一辆崭新的高级轿车的时候,想成为你朋友的人要比你只有一辆自行车的时候多的多。因此,让你的高级轿车变的那么有吸引力的并不是它比一辆自行车开的快,而是人们会因为你有一辆高级轿车而更喜欢你。实际上我们真正想要的是被人喜爱。
在伊壁鸠鲁看来,我们并不知道真正能使我们感到快乐的是什么,德波顿在书中告诉我们,当我们被某种商品的广告包围时,我们可能就会突然说:我想要那个东西。但是假如我们没有看见这个广告,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觉得需要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实际上也很难弄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斥着诱惑我们的广告。
主持人:所以你在书里面有一句话,快乐可能来之不易但金钱不是障碍,资中筠中筠先生这一句话翻译得我们也印象非常深刻。那德波顿先生你能不能用最简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寻找快乐?
阿兰德波顿:我认为寻找快乐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个物质部分,包括金钱;一个是精神部分,包括爱,友谊,团体,包括对你生活的思考,特别是有关死亡和获得自由独立精神的思考。这三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当然金钱也是很重要的,但可能并不像杂志或者广告上宣传的那么重要。
感情不顺利的时候怎样才能安慰自己?
主持人:资中筠先生,在你的译序里面我们看到,就是说德波顿先生,他自称在大学里面主要做两间事情,一件就是爱情,还有就是创造。在你的书当中有一章也谈到,对这种感情的“慰藉”,你这章的内容是属于由感而发吗,或者说在你感情不顺利的时候,你写的这些内容对你能起到“慰藉”的作用吗?
阿兰德波顿:有一种哲学观点是如果你想让别人开心,你必须总告诉他们乐观的事情,你必须时刻告诉他们一切都很好。在我恋爱的时期,我看了一位哲学家的书,上面叙述了为什么爱情总是不快乐的。这位哲学家非常有趣,因为他告诉我们你和任何人都不会相爱。他说我们都是自然生物,爱情呢,就是一个生态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有时父母或者朋友会为我们介绍一些外表看来和我们很合适的结婚对象,但我们自己对那些人没有任何感觉,我们也不会爱上他们(她们)。这位哲学家的解释是我们自身的“生物心态”认为我们同那个人不会生出优秀的孩子。因此我们不会爱上那个人。他认为相爱其实是为繁衍后代做准备,
资中筠:我想问一句,你真的相信“叔本华”的这个理论吗?
阿兰德波顿:并不完全(相信),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它使得浪漫的爱情和友谊之间更具有戏剧性的张力。
主持人:关于爱情,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现场的观众吗?
阿兰德波顿:我很好奇,在中国,你们的爱情,浪漫的爱情是怎样的?我想知道在你们各自的经验中,爱情的过程顺利吗?还是有挫折?
观众:中国其实跟在西方一样,同样年轻人在朋友的时候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要找的是精神上的,或者说是终身的精神上的伴侣,而不是找一些物质上的伴侣,所以即使这个人,我就拿德波顿先生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即使这个人每天到各个地方工作的人,我觉得如果他的精神很丰富,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讲,这个人很上进的话,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
观众:很多骑着自行车的男士现在找不到女朋友,他们确实希望像你这种女士多一点最好了,但是事实情况,很多从大学毕业以后,特别是外地留在上海或者留在北京的人,他们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女朋友,他们很困难,因为人家要求你有房子,或者有一定的固定资产。我希望像刚才这位女士的人越来越多。
观众:我自己就是,就是一个早恋成功者。我觉得真正懂爱情的人,只有在情窦初开最纯的阶段,你才能够有资中筠格来谈论什么是爱情,等你真正踏入社会懂了,这个人要生活在世界上需要什么东西你就很复杂了,有一点玷污这个爱情了。你看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人家才13岁,我就是这么认为,我还觉得,我既然把我们年轻人的思想告诉了您,您也应该给我们讲讲,因为哲学要符合理论的,告诉 告诉您最小的时候,刚开始懂得爱情的时候,您那会儿您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是不是您的同学,还是您家邻居,就是我们告诉您了,您也告诉告诉我们。
阿兰德波顿:在我年少的时候,我的爱情是不快乐的。成为作家的人通常都有不快乐的少年时代。否则,你也不需要去当作家。我非常的浪漫,最浪漫的人通常都没有太多恋爱的经验,我对女孩有很多浪漫的想法,因为我对她们没有什么经验。我常想要是我有一个女朋友多好,我就会永远的快乐。我那时认为这是解决生活中所有问题的答案。当然啦,后来我有了一个女朋友,我意识到你可以谈恋爱,可生活中仍然有更困难更复杂的事情。
主持人:这就像苏格拉说的,如果你找到一个善良的妻子,那么你就是一个幸运儿,如果相反的话你就会成为一个哲学家。
阿兰德波顿:我认为对某些例子来说,那是对的。我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妻子。在我遇见她之前,我是一个哲学家。自从我遇见她以后,有人就会说我可能再也不会是个好的哲学家了。但是在不快乐,哲学和文学之间可能存在着关联。想一下你什么时候想读哲学书,在你非常快乐的时候你是不会想去读哲学书的。你只会在事情变的有点糟的时候才会想去读书,这时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所以假如你是一个书籍的出版商,你会希望人们都不开心,因为只有那时他们才会去书店。快乐的人只会去公园,或者呆在家里,或者互相体会彼此的需要,但他们什么都不会买。
主持人:今天很难得我们请到两位嘉宾,一位是《哲学的慰藉》这本书的作者,一位是这本书的译者,其中一位是风头正劲西方作者,另一位是我们分量颇重的中国学者,今天见面我想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思想要交流,接下来把剩下的时间给你们一些,让你们做一个简短自由的交流,资中筠先生请。
资中筠:先生你跟观众做了很多交流,充分地表达你对哲学的看法,我想提到的是,我觉得有另外一个问题使我感兴趣的,就是从你的写作里头看得出来,我虽然没有读过很多你的书,你是得益于通才教育,就是说不是专门,只是在一个很狭隘的圈子里头进行研究和学习,我觉得现代教育的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把专业分得特别特别细,结果把人的思想都限制在一个很狭隘的领域里头。在中国过去是讲究通才教育的,我想德波顿先生也会同意我的意见,并且我觉得你得益于通才教育,所以我很希望你谈不谈你在早期打基础的教育是怎么样一个情况。
阿兰德波顿:宽泛型教育,或者干脆说是哲学的教育是我们应该帮助你去了解你自己,这样你才会快乐。我认为我个人并没有从学校的教育系统中收获多少。西方的教育模式如今也非常的实际,就像中国一样。很抱歉,我还是认为每一个个人都有义务,在周末,晚上去继续自己的宽泛型教育,因为在中国或者英国你都不可能从大学或者学校获得这种教育。我认为这是人们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我写这本说就是为了这种私人阅读,而不是为了大学或学校,因为大学或学校并不像我这样去看哲学和教育。他们对快乐,智慧或者去学一些让你成为更好的,更敏感的人的东西不感兴趣。这在英国的教育系统中也不存在。所以我认为只有通过书籍我们才可以继续追寻这些目标。
资中筠:我也同意在课外,在私生活里培养很多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中国的小孩很不幸,连一点闲暇时间都没有,所有的周末所有的假期都被占完了,
主持人:有关西方哲学,你能用很简短的话来概括一下它的定义吗?
资中筠:定义是这样,这当然概括起来非常困难,当然在这本书里头我觉得他概括得非常好,就是“爱智慧”,因为他用两个希腊字头,这个(外语)就是爱,(外语)就是智慧。我想哲学的思想有各式各样的,甚至于是对立的,但是它的共同点是“爱智慧”,我觉得这本书最后概括的,这里头提到这一点我认为是很好的概括。
主持人:过去在我们的感觉当中哲学史一个特别高深的问题,经过我们今天这样的谈话,就觉得其实如果我们需要快乐,就是需要一点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