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诺奖得主斯宾塞:不清楚市场底在哪里 新冠疫情给中国提供了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 2020-03-24 10:07:36 编辑:夕歌

导读:3月22日晚9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与罗汉堂秘书长陈龙,就新冠疫情对未来经济和社会格局的影响展开对话。

3月22日晚9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与罗汉堂秘书长陈龙,就新冠疫情对未来经济和社会格局的影响展开对话。谈话进行之际,斯宾塞正身处意大利的“湖北”——伦巴第大区,而陈龙位于疫情刚刚掠过的城市杭州。两位亲身经历新冠风暴的经济学家提供了他们的一线观察和观点。

近期,美国股市受疫情影响大跌,10天内四次熔断。美联储祭出的救市“大招”是否可以救市?美国股市是否已经触底?斯宾塞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现在的情形很难判断,不清楚市场的底在那里,但他觉得,即便是在灾难情景下,美股也不会一跌到底。

陈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经济衰退的时候美国的股市都往往会下跌10%、30%,这是因为不确定性太高,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现在,由于不知道受影响的经济规模有多大、疫情会持续多久,因此也很难看到底在哪里,因此一有风吹草动投资人就会马上撤走。只有等到有一定确定性了,投资者才会重返市场。

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中国马上向其他国家发送了救援物资,派遣了专家医疗队。如何看待中国此次全球抗疫行动中的作用?斯宾塞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自国力强大以来一直都有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这样的一个意愿未来不会改变。

斯宾塞认为,疫情实际上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机会,让中国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良好的意愿。在当前的时刻,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帮助会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在疫情的背景下,中国愿意去帮助其它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当然会影响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印象。”

陈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中国有责任帮助其他国家,因为中国已经经历了疫情,应该主动向其他国家分享抗疫经验,向其它国家提供医疗支持。“这是我们的国际道义、国际义务所在。”

陈龙强调,中国的做法对于全球化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中国能够负起领导责任来,率先去帮助世界,去分享资源和专业知识的话,可以更好地加强协调。”他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只有携手起来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够通过抗击疫情加深相互之间的信任。这也是我们未来推动全球化的方向。”

国情虽不同,但抗疫经验可以共享

到目前为止,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造成了一万多人死亡。意大利正在疫情“震中”,总计感染人数超过了5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000。斯宾塞指出,在过去一个月中,意大利的防控措施不断升级,但因起步较晚,目前医疗系统承担的压力极大。政府已经效仿武汉,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城。

陈龙认为,这次最惨痛的教训是,从中国到东亚其他国家抗疫的教训和经验,并没有被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取,终于酿成了今天全球爆发的局面。首先,我们需要充分意识到病毒没有国境,这并不是某一国的危机,而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其次,积极分享抗疫知识和经验,提早预防并有效协调医疗资源,呼吁民众改变卫生习惯。在全球化背景下,“所有人能做孤岛。不仅是病毒扩散方面,在抵抗疫情方面,我们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相较于东亚的快速反应,西方国家有自身的阻碍。首先,调动资源的能力有所欠缺,比如意大利建设医疗设施的速度较慢,医疗人员要被迫选择去救谁或不救谁。另外,检测能力相对薄弱,不能清晰了解确诊案例数量,而稍有一点延迟,就有影响到更多人。

中国在最开始也遇到同样的问题,现在欧洲和北美在经历这种情况。从这个角度看,所有国家到一定阶段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因此在抗疫手段方面都可以互相借鉴,并综合使用多种措施,包括建立医疗支撑体系并配备非医疗方式,如管控社交距离、隔离等,以及采用追踪病例的健康数字技术。

双线作战:控制疫情还是防止经济急速下滑

新冠疫情不仅沉重打击了中国经济,在全球扩散后,各国股市更是猛烈下跌,新一轮金融危机仿佛就在眼前。

不同于以往由单一板块引起的金融危机,比如房地产泡沫或高科技过热,本次疫情风暴让所有经济部门都陷入停顿,进入了冰河期。陈龙认为疫情将在四个方面影响全球经济:

首先是供给和需求,消费者因收入减少而不愿意消费。中国第一季度消费受到很大影响,全球消费和投资也大幅下滑,每个人都想先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其次是,需求侧走弱后,投资动力也下降了。供应侧的企业丢失业务,流动性枯竭,各行各业都停止了经济活动。

第三是信心,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消费者和投资者都有一些恐惧心理,传导到了金融市场,而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却决于全球对疫情的控制情况。第四,所有不良信号都会传导到资本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股市史无前例的发生多次熔断。四个因素交汇,冲击全球经济。

总结来看,要想控制疫情,政府必须让社会生活和经济放缓,但与此同时就会影响到供需以及人们的信心,最后冲击到金融市场。但如果恢复经济活动,病毒又可能卷土重来。在双线作战中,如何在经济和疫情之间找到平衡,是化解本次危机的关键所在。

经济复苏的曙光何时出现

在重重困难中,公众担心全球是否再次陷入大萧条。斯宾塞和陈龙表示,前景并非如此悲观。

斯宾塞指出,尽管早期防控工作失败,本次疫情到今年年底也可能会告终,全球主要经济体可以逐步复苏。陈龙表示,早期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国家,都在一个季度内控制住了疫情。这次大流行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深度和长度,取决于两点。第一,疫情在中国以外主要经济地区传播的速度,能否像以往一样能得到控制。第二,疫情控制后消费经济恢复速度,以及如何确保企业恢复到正常经营。很糟的情况是持续几个季度,而一切顺利且加上一些运气的话,也许到夏季结束就会出现经济复苏的趋势。

当前为复苏做的最重要准备是,保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就业,防止经济遭受永久性破坏。经济一旦停止下来,想要再次启动非常困难,而整个世界又是相互依赖的,如防控不利,灾情会持续形成循环传导效应——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下降,欧洲美国在二三季度下降,再通过全球供应链在第四季度将负面效应传回中国。

当前救市措施是否过于激进

为避免长期负面影响,各国央行都纷纷出台短期政策,美联储更是史无前例地将利率降至为0,但在本次疫情带来的金融风波中,这些举措的市场反应并不理想。

对此,斯宾塞认为,货币政策是一系列响应政策中的一部分,但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当人们充满恐慌待在家里的时候,单靠货币政策没办法让经济活动恢复正常。所以,美联储宣布降息并大量买入债券后,对股市、债市其实是双杀的。人们一般来说发生危机的时候都会把资金转向避风港,比如买债券,但是这次因为过度恐慌,反而选择了抛售。

斯宾塞对市场较为乐观:“虽然道琼斯指数已经跌了30%,市场受挫非常严重,但这并不是末日,经济基本面没有受到毁灭性打击。全世界总有走出危机的一天。市场中有不少机构持有大量现金,例如巴菲特等其他投资者一定会在某个时刻进入购买模式,但股市的底在哪里?目前还很难判断。”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做的是让企业生存下去,比如帮助航空公司等等。

而陈龙认为尽管市场还没有特别积极的反应,但货币政策不可或缺。将利率降到0就是为了把借贷成本降到0,当经济停滞的时候,好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亟需信贷支持,但是根本借不到钱。因此,在这方面货币政策就应该发挥作用,尽可能地降低借贷的成本,保证市场流动性和就业稳定性。如果企业生存不下去、人民失去工作和收入来源,经济萧条期会延长,国家也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货币政策并不是充分条件,但是总比无所作为要强。

疫情下的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趋势

全球危机是对各国之间信任的大考,本次疫情究竟会敲响全球化的警钟,还是成为促进跨国合作的引子?

发生危机时,信任变得尤其脆弱,比如美国在疫情后希望脱钩,自己加大生产医疗设施等,让供应链更加内生。的确,无论是从国家安全方面去还是其他方面去考虑,在危机时缩短供应链,保证本国生产的独立性,对国家而言具有战略性意义。

但当前我们处在整合的全球经济中,蝴蝶效应不可避免。病毒不会因国界而停止传播,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法完全隔绝病毒。因此本次危机中,最关键的是正确的领导力和各国之间互相协调的能力。

疫情之下,我们需要国家帮助彼此。美国尝试自己解决医疗资源的问题,但有些国家可能缺少提供给抗击疫情前线的医疗人员的口罩、防护服等关键医疗资源,这就需要其他国家调动资源或调动生产能力来给予支持。欧洲之内如此,全球范围内亦如此,发展中国家还有发达国家也如此。最终我们会意识到,危机中我们彼此依赖,也需要彼此信任,否则疫情迟早会反复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