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一万美元时代,赚钱逻辑正发生颠覆性变化!
导读: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人赚钱的逻辑和钱赚钱的逻辑将发生哪些变化?
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人赚钱的逻辑和钱赚钱的逻辑将发生哪些变化?
01
一万美元时代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经济数据:GDP总值近100万亿、达99.0865万亿,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这意味着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由上图可知,我国人均GDP从2000年开始迅速爬升,并在2008年后陡峭上涨,期间几无停滞。
虽然网上有关于我国经济/货币政策(尤其是对2008年四万亿货币刺激的误读)的负面评论,但瑕不掩瑜……实实在在的数据最有说服力。
其实中国老百姓关于资产、财富、理财的概念是2000年之后才有的,尤其是2005年之后随着房价的上涨,才对投资财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2008年之后,大家的收入迅速上涨,与之相伴的是财富的迅速膨胀,甚至可以称为黄金十年——想想你的第一套房什么时候买的?第一辆车什么时候买的?房子是不是越买越大、车子是不是越换越好、收入是不是越来越高?
请不要沉浸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只选择性的关注自己想听到的信息,而应该从自己及周边的细小变化去感受真实的世界。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这不仅具有统计意义,实质意义同样巨大。
有人担心中国会否就此坠入中等收入陷阱、并在人均1万美元附近停滞不前,有人担心中国社会阶层会否就此固化、中低层群体再无翻身机会,而我们则要从积极建设性的角度去考虑期间都会有哪些机会。
可以确定的是,之前那个轻易赚钱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就像一棵苹果树,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完,更多的苹果在更高处……当然就需要费些周折。
人均1万美元时代的中国,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02
哪些根本变化?
1)城镇化到大城市化
过去四十年,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征是什么?其中的一个就是城镇化。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洗脚上岸,从农田走向工厂、从农村走向城市,并由此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园区星罗棋布于神州大地,并成为全球工业门类体系最齐全的国家,实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量跃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同样是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城市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繁荣景象。
城市的繁荣近乎是所有城市的繁荣,包括一线大城市、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地级市甚至十八线小城……人们就近、就工、就职在城市聚集,并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
过去的城市化,准确的说是城镇化——人口只是向城市聚集,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刚刚超过60%。
可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城市化越来越表现为大城市化。2013年是上一波三四线城市房价的高点(当下这些城市房价也有所上涨,但主要是受2017年开始的棚户区改造影响),也是那一年起,北上广深及各省的大城市房价开始与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价拉开差距——大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三四线小城的房价停滞不前。
现在,不管是现实的发展、还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还是政府的方向政策,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就是大城市化——人口会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聚集,吸附的人口来自于农村、当然也会来自于广大的三四五线小城市。
2)人口红利迭代升级
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人口红利——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因能降低工业生产成本,而引来国际产业转移,并助推了中国的工业化。
是的,中国的工业化是在一代人的牺牲和付出(代价就是夫妻的两地分居、没完没了的劳累加班以及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等)上完成的。
随着这一代的老去,新的劳动力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许多人开始惊呼中国人口红利消失。
或许他们错了,低端的劳动力红利消失了,但高端的劳动力红利正在到来……这是人口红利的迭代升级。
说人口红利的时候,大家更多的是把人口作为一个生产品,因为人工成本低、所以制造出来的商品成本就低,也因此商品就更具有竞争力。
可随着人口教育的增加、素质的提高、技能的提升,人的生产效率也在提高,并能生产出越来越精端高价的商品……人工成本是高了,但因商品售价更高赚得收益也涨了啊。
那仍需人口密集型生产的商品怎么生产呢?交给工业机械化、生产自动化、制造智能化……交给其他不发达国家,我们主要生产高精端的高价商品好了。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也不再仅被看作只有生产功能,而更具有消费功能——收入高了、消费多了,就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并能开启内需拉动经济(以前是外需拉动经济)的新时代。
人口红利消失了?是人口红利迭代升级了。低端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工程师红利或者说科技型人口红利到来了。
03
财富逻辑正变
最近网上看到个一栋商住楼近些年租户变化的帖子,基本上能反应这十年经济转型的轨迹:
2008年至2012年前后,租户大多是各类建筑材料公司;2013年至2017年,大楼又被各种P2P公司/理财公司/信贷公司占据;2017年至2018年,大楼出现大量空租;到了2018年底,大楼出现了大量的瑜伽馆/养生馆/健身房/美容院等,大楼俨然成了“健康美容大厦”。
反应了什么经济轨迹呢?
2012年之前,投资/基建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动能,修路/修桥/建铁路/盖房子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这也很好理解,这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备基础硬件。
当路有了/桥有了/房子有了之后,可新的产业还没出现怎么办呢?就是各种金融投机/诈骗盛行。
一旦金融泡沫破灭(主要是政府打击),会带来短暂的经济混乱,也就会出现办公楼的大量空租。
随后经济继续转型,直至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就有了更注重消费体验/品质生活的各类服务业。
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会下降、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会上升;投资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将下降、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将上升;人们的消费将更注重品质感受、而会渐渐的淡化消费的数量。
大家稍加留意街上店铺的变化,是不是有这样的发现:口腔护理诊所(医院)在变多、美容整形机构在变多、课外辅导培训班在变多、餐饮影院在变多……对应的则是实物类门店(家电/烟酒等)在缩减。
什么规律呢?就是非标准化、服务型、体验性的产业在兴起,标准化、工业化的产业也没有衰落,只是市场更向头部集中、中间的渠道环节变短或直接消失(工厂生产出来直接卖给消费者),我们常说实体经济惨淡经营,更多的是缺乏竞争力的实体和渠道环节的惨淡经营。
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人与人直接的链接将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形式,医疗、教育、娱乐、亲子等这些人力资本驱动的服务业,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期间会出创造大量新型的销售渠道,并给众多草根创造新的致富平台,如网红经济、直播带货、社群运营等。
人口红利的迭代升级,会让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其对立面就是人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并由此对产品/服务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只是够用就好,现在则是个性体验最重要。汽车销量下降了,但高端汽车销量上升了;白酒销量下降了,但高端白酒销量上升了;榨菜/方便面销量下降了,但营养食品/有机蔬菜的销量上升了……
以前是快时代,厂房建设、工业生产、基建投资……都很快,人们乐此不疲的赚着快钱;以后将是慢时代,产业升级、科技研发、人力资本提升……都很慢,人们更在意财富的安全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