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40年五十部好书(1980-2020)
导读:盘点1980年至2020年期间,三联书店的五十部好书。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似乎是在告诉国人,历史书还可以这么写。郭老、范老的书写历史方式在悄然逝去。。
《傅雷家书》问世后,或许每个读者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傅雷”的孩子。
林达夫妇的《带一本书去巴黎》,把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全景般地展现了出来。这是属于中国读书人自己的“法国史”。此外,“近距离看美国”四部曲、《西班牙旅行笔记》同样值得推荐。
陆建东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成为1990追思红色年代知识分子境遇的扛鼎之作。
田余庆的《拓跋史探》,与他撰写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一道,成为秦汉魏晋历史研究领域的一座高峰。
李泽厚《美的历程》,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美学、历史学及文物学专著。李泽厚用诗化语言,让近乎枯燥的哲学书籍第一次走下了神坛。此外,李老的《华夏美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同样值得推荐。
李开元的《秦崩》《楚亡》,成为国内历史侦探学的开山之作。
李零的《我们的中国》系列,乃是集李零教授的历史学识与写作风格之大成的作品。
李零的《波斯笔记》,将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比较研究引向深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虽然只是薄薄一册,然其历史地位绝不亚于他的代表作《国史大纲》。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虽为大学讲课的记录本,但其作品的魅力,要远超过他所撰写的其他著作。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是国内近代史研究界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大作。
茅海建的《苦命天子》,几乎是三联书店所出品的最上乘之帝王传记。
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作为以北洋水师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的最重要作品,将长久地留在军事历史爱好者的记忆里。此外,姜鸣的《天公无语对枯棋》也值得推荐。
刘再复的《红楼梦悟》,作为“去国”多年的文学评论大师“回归之作”,对“红学研究”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唐晓峰《人文地理随笔》,实乃唐教授一生最好的历史地理学随笔结集。
许宏的《何以中国》,重新建构了二里头夏文明的探索框架。此外,许老的《大都无城》同样不错。
《中国考古学》,是三联书店推出的内容最丰富、文字表述最具阅读性的学术作品。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可说是她用生命写就的最好作品,比《干校六记》等要好许多。
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其一生学术思想的最终总结,影响了至少两代中国知识分子。
邓小南的《祖宗之法》,是当代宋史研究的一座高峰。邓小南的某些研究,实已超越了其父邓广铭先生。
袁越的《土摩托看世界》三部曲,乃当今环球旅行随笔中最具分量的作品集之一。
北岛的《城门开》,以诗化语言讲述着不老的“老北京”曾经的过往。
赵珩的四部作品,《老饕漫笔》《老饕续笔》《彀外谭屑》《百年旧痕》,虽然连同作者的名字,带书的名字,初读起来都有些费劲。但作品绝对是极好的。因赵珩的作品而爱上美食、爱上老北京文化的阅读者,绝不在少数。
宿白的《中国石窟寺研究》,于石窟研究领域,估计找不到比它更好的作品了。
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可说是终其一生最好的著作,可与《中国哲学简史》比肩。
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是其学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齐邦媛的《巨流河》,是与台湾出版的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相并驾的重要纪实散文作品。
《谢辰生口述》,对1949年后的新中国文保事业进行了全景式描述。
王军的《城记》,是对北京古城拆毁全过程的最好记录。
龙应台的《野火集》《目送》《亲爱的安德烈》,为大陆读者带来了一阵民主精神的春风。
巫鸿《黄泉下的美术》,是其自《武梁词》之后的又一部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