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喙鲸现身南海
导读: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团队在《整合动物学》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称,该团队于2019年4~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开展深潜及远海鲸类科考任务,目击到3头神秘喙鲸,初步判断可能是银杏齿中喙鲸或德氏中喙鲸。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研究员李松海团队在《整合动物学》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称,该团队于2019年4~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开展深潜及远海鲸类科考任务,目击到3头神秘喙鲸,初步判断可能是银杏齿中喙鲸或德氏中喙鲸。
研究人员目击到的鲸浮出水面呼吸,其身体轮廓与典型的喙鲸外形相似。李松海供图
此次发现是全世界对海上银杏齿中喙鲸或德氏中喙鲸活体个体的首次清晰目击。该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对这些神秘喙鲸的体色模式、疤痕图案及其水面行为进行了描述。
喙鲸是鲸目齿鲸亚目喙鲸科动物的统称,目前认为共计6属22种,约占已知现存鲸类物种的25%,是所有海洋哺乳动物中最鲜为人知的动物。喙鲸主要生活在深海水域以进行长时间的深潜觅食,它的神秘除了可能还有潜在的新物种未被发现,还体现在其活体在野外难以被观察到。
深海所研究团队在南海目击到的3头喙鲸体形相似,视觉上估计体长有4.5至5米。其中有两头获得了高清质量照片。研究人员将本次拍摄到的照片与以往搁浅的银杏齿中喙鲸和德氏中喙鲸的照片进行了比对,获得了如下认识。
第一,由于头部和张口形状以及体色存在差异,银杏齿中喙鲸或德氏中喙鲸个体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喙鲸种类区分,从外形和肤色来看,目击到的喙鲸应该是银杏齿中喙鲸或德氏中喙鲸;第二,尽管在本次研究中收集到的照片数据质量相对较高,但由于物种之间体色模式和疤痕模式的高度相似性,因此无法对活体银杏齿中喙鲸或德氏中喙鲸进行准确分类;第三,初步收集到的潜水和浮出水面行为的数据与在其他喙鲸中观察到的数据相似,这表明银杏齿中喙鲸或德氏中喙鲸的遇见概率和可接近性可能与其他喙鲸类似;第四,未来的研究应该证实在银杏齿中喙鲸或德氏中喙鲸标本中的唇线凹痕是否正常存在,事实上,唇线凹痕有可能是渔具或海洋垃圾造成的。
由于南海—东南亚海域是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主要区域之一,喙鲸非常容易受到海洋垃圾的危害。据国际捕鲸委员会科学委员会观察,与其他喙鲸相似,银杏齿中喙鲸/德氏中喙鲸可能很容易受声呐和地震研究的声音影响。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在南海及整个东南亚海域鲜为人知的喙鲸种群的分布、数量和结构,以便科学评估各种潜在威胁对这些动物的影响。
无独有偶,2020年11月17日,在墨西哥圣贝尼托群岛以北100英里(约160公里)处,国外科学家也目击到3头神秘喙鲸出现在附近海域。研究人员认为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的声音证据表明该神秘喙鲸很有可能是新种。科研人员还针对目击动物进行了环境DNA取样,相关数据正在分析中。国外专家表示,在墨西哥发现的神秘喙鲸与深海所科研人员在南海发现的喙鲸从外形上看起来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