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神变态和虐待狂会伤害无辜者?
导读:据国外媒体报道,为什么有些人非常残忍,竟然会对不构成威胁的无辜者下手?有时他们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孩子?这种变态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其目的是什么?
北京时间10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为什么有些人非常残忍,竟然会对不构成威胁的无辜者下手?有时他们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孩子?这种变态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其目的是什么?1658年,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帕斯卡总结称,人类的存在是宇宙的荣耀,但也是宇宙的渣子!经历人类历史长河,人类本性的阴暗面似乎并未改变,我们拥有爱,但也拥有恨;我们帮助他人,但也伤害他人;我们曾伸出援助之手,但也将刀子插入朋友的身体。
如果某人出于报复或者自卫而发怒,我们都能理解,但当某些人有意伤害毫无威胁的人时,我们会问:“你怎么能这样呢?”
人们做事的目的是获得快乐或者避免痛苦,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伤害他人会让我们为他们承受的痛苦而感到内疚,同时我们并不喜欢这种感觉。这表明人们伤害无辜者有两种原因——要么他们感觉不到他人的痛苦,要么他们喜欢感受他人的痛苦。
某些人伤害无辜者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仍发现了威胁,他们认为,那么不危及身体或者钱财的人仍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将有助于解释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例如:一些人故意伤害曾在经济上帮助过自己的人。
自由社会理论认为,让他人承受痛苦就意味着我们伤害了他们。然而,一些哲学家反对该观点。在21世纪,我们还能将残忍行为理解成正义之举吗?
虐待狂和精神病患者
某些人从伤害或者羞辱他人的行为中获得快感,他们是典型的虐待狂。虐待狂比普通人更能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并从中享受这样变态的愉悦感,至少他们会一直施虐,直到结束,最终才能趋于冷静。
人们通常将施虐和杀人犯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还有一种施虐者并不极端,他们普遍存在于人群之中,每天习惯体验“虐待行为”,他们被称为“日常虐待者”。
日常虐待者从伤害他人或者看着他人承受痛苦而获得快乐,他们可能喜欢场面血腥残忍的电影,认为打斗更刺激,折磨人更有趣。这样的日常虐待者人数不多,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据统计,大约6%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从伤害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日常虐待者可能是一个“网络喷子”或者学校恶霸,在角色扮演网络游戏中,他们通常会尝试骚扰或者激怒其他玩家,在游戏中与其他玩家发生争吵或者发起语言攻击。他们会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他们玩得越多,就越投入,就会变得更加嗜虐。
与虐待狂不同,精神变态者不会伤害无辜,如果他们这样做,那也是仅仅因为他们从中获得快乐。精神变态者会表现出迫切获得某种事物,如果伤害他人能使他们获得,他们就会这样做。
精神变态者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太可能感到怜悯、自责或者恐惧,他们能了解到他人的内心感受,但自己不会被他人感染。精神变态者是非常危险的,数千年以来,人类通过法律制裁、道德约束等方式,使故意伤害、折磨或者杀害他人的人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我们不得不否认精神变态是某人无端施暴的有力预言。
我们需要知道是否自己遇到一个精神病患者,我们可以通过简单地观察他的面部或者短暂的交流互动来进行判断分析,不幸的是,精神病患者通常会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注重自己的装扮进行掩饰,试图对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值得庆幸的是,多数人并没有心理扭曲变态的特征,仅有0.5%的人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然而,大约8%男囚犯和2%女囚犯是精神变态者。
但并不是所有精神病患者都是危险的,反社会精神变态者可能会从吸食毒品或者从事危险活动中寻找刺激,亲社会精神变态者是在大胆追求新奇想法的过程中寻找刺激,他们的创新行为塑造着我们的社会,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但是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这些变态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没有人真实知道为什么某些人会成为虐待狂?一些人推测虐待狂表现的是一种适应性行为,在人们猎杀动物时帮助大家屠杀捕获的猎物,其他人则认为这种变态行径助长人们获得权力。
意大利哲学家尼古拉·马基雅维利曾说:“制造混乱的是时代,而不是人!”与此相一致的是,神经科学表明施虐狂可能是一种生存策略,是在艰难时期引发的。当某些食物变得稀缺的时候,我们的神经递质血清素水平就会下降,该状况下会使我们更倾向伤害他人,因为伤害他人会带来快感。
精神变态也可能是一种适应行为,一些研究表明,较高的精神变态水平与较高的生育能力有关。然而其他人却发现了相反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心理变态者在恶劣环境下有繁殖优势。
事实上,精神变态者可以在不稳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他们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操控者,他们的冲动和无所畏惧有助于自己承担风险,短期获得利益。在电影《华尔街》中,精神变态者戈登·盖柯赚取了数百万美元,然而,尽管精神变态可能是企业界的一个优势,但它仅能给予男性微弱的领导优势。
与创造力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解释精神变态为何存在,数学家埃里克·韦恩斯坦认为,更普遍的观点是,不讨人喜欢的人更具创新精神。然而,如果人们所处的环境支持创造性思维,行为怪异的精神变态者与创造性之间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了,一些思维敏捷的人能产生创新思维。
施虐狂和精神变态者通常会表现出一些特征,例如:自恋和权术行为,这些特征结合在一起,被称为“人格黑暗因素”,简称D因素。
这些特征有很大的遗传成分,所以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存在精神不正常,或者“人格黑暗因素”较高的父母可以通过虐待孩子的方式将这些特征传递给他们,同样地,一些人经常看到“人格黑暗因素”人群的行为方式,也会受其影响,在减少残忍行为方式具有发挥重要作用。
恐惧和人性丧失
施虐者会享受他人的羞辱和伤害,人们常说没有人性的人会使我们承受更多痛苦,这些受害者会遭受施虐者辱骂,此后他们会更易遭受他人的攻击伤害。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人打破社会规则,我们的大脑会认为他们的面孔不太像人类,这使得我们更容易惩罚那些违反行为规则的人。
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认为,人类最残忍的行为可能是人性丧失,一些施虐者之所以伤害他人,是因为他们认为人们很难承受痛苦、羞辱和毁损。
例如:二战时期德国纳粹故意贬低辱骂犹太居民,他们还羞辱、折磨和杀害无辜的犹太人,这是因为纳粹将犹太人视为公敌,认为对犹太人羞辱和折磨是“理所当然”的。
“行善毁损”
有时人们会伤害“有益的人”,假设你在玩一个投资型游戏,你和其他玩家有机会投资一个团体基金,投入的钱越多,付出的也就越多,该基金将向所有参与者支付奖金,无论他们是否投入钱。
在游戏结束的时候,你可以付钱惩罚其他玩家(基于玩家投资多少钱),这样做你将失去赚取的部分钱,你还需要向选择惩罚的玩家支付部分钱。简而言之,你的行为是怀有恶意的。
一些玩家选择惩罚那些投资很少钱或者没有投资的玩家,然而部分玩家会付钱惩罚那些投资超过自己的玩家,这样的行为似乎毫无道理,慷慨的玩家会对给你更大的回报,为什么要阻拦他们呢?
这种现象叫做“行善毁损(do-gooder derogation)”,该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在狩猎采集的原始社会,优秀的猎人会因为捕获大型猎物而受到其他同伴的刁难和妒忌,尽管优秀的猎人会让部落同伴们分享更多的肉。
“行善毁损”的存在是由于我们的反主导倾向,在上述的投资型游戏中,一个不擅长、不喜欢投资的玩家可能会认为更擅长投资的玩家会成为理想的合作者,会在游戏中逐渐占有主导地位,对自己构成威胁。正如法国作害伏尔泰所说的:“做的最好反而难以成功。”
虐待行为的未来
在电影《爆裂鼓手(Whiplash)》中,一位音乐老师使用非常极端的方法激励自己的学生,我们可能面对这种超出寻常、残忍的锻炼时会畏缩,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表示,人们已经对残忍的训练方法感到厌恶。
尼采认为,非常极端、甚至残忍的训练方法可使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但这是基于其他人的利益,人们也可以通过残忍地对待自己,使自己成为期望的人。承受极端的训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勇气、耐力和创造力,我们是否应该让他人和自己都承受痛苦来提升能力呢?
我们现在知道遭受他人残害将潜在可怕的长期影响,包括身心健康的损害,善待自己而不是残酷地对待自己的好处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意识到。同时,那些人们必须忍受痛苦才能成长的想法也是值得怀疑的,积极的生活事件,例如:谈恋爱、生孩子和实现人生宏远目标都能促进人们成长。
通过残忍的训练方法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自私的施虐行为,我们应当用爱心帮助他人,保护他们不受贪婪、仇恨和恐惧的伤害,生活可能很残酷、现实可能很残酷,但我们可以选择信心十足,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叶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