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是如何“洗白”的?如果发浑、发黄,还能喝吗?
导读:自来水可谓是改变我们生活的一大便民工程,只要打开水龙头,水就能“哗哗”地流了出来,卫生、安全又方便。
自来水可谓是改变我们生活的一大便民工程,只要打开水龙头,水就能“哗哗”地流了出来,卫生、安全又方便。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不禁会产生这些疑问:每天常用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又是经过了哪些工序一步步“洗白”,变成了安全的饮用水的呢?有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家里的自来水是浑浊的乳白色,或是烧开后有水垢,这样的自来水还安全吗?
下面就为大家一一揭晓答案。
自来水厂的“历练”
自来水的源头,也就是水源地,通常为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水源地的选择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不仅要求水质良好、便于卫生防护,而且必须符合水源水质标准的要求。
未经处理的原水中含有诸如藻类、腐殖质、泥沙之类的轻微颗粒,水厂的取水泵站从水源地取出原水后,首先要进入自来水厂经历一番“历练”才能进入到千家万户。
常规处理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
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相互凝聚,生成大颗粒絮体并沉淀在沉淀池中,成为污泥从而进行排除。过滤是利用颗粒状滤料截留经过沉淀后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浑浊度。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能减轻水的浊度, 同时,还能去除细菌和病毒等。饮用水还需要经过消毒处理,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灭活,才能达到饮用水的水质要求。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氯胺、二氧化氯等。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区由于水质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对水的处理操作也更复杂,对水厂的水处理系统也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水厂为了出水水质更好,也在逐渐改善传统常规的处理工艺。
水处理时,一些水厂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会先进行生物预处理,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去除水中的氨氮、有机污染物、异臭、铁、锰等,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为后续常规工艺水处理减轻负担。
水厂还采用活性炭作为滤池的深度处理技术。活性炭无色无味,有着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结构,从而可以高效的吸附水中的非极性化合物。其中,颗粒活性炭(GAC)不易流失, 可再生重复使用,常用于连续运行的水处理工艺,而粉末活性炭(PAC)价格便宜,不需要增加特殊的设备和构筑物,尤其适用于水质季节性及突发性事故的水源净化处理。
同时,由于臭氧预氧化反应时间短、投加量少,利用臭氧对原水的预处理工艺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直接氧化并产生具有氧化的羟基自由基,可以氧化分解水中许多有机污染物,而且臭氧还具有较强的杀菌、脱色、除藻和助凝等作用。
此外,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膜法水处理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自来水厂。膜法水处理技术是利用膜两端的压差作为动力处理污染物,依据污染物大小、所受压力不同又可以分为纳滤(NF)、微滤(MF)、超滤(UF)以及反渗透(RO)纳滤膜,不同的膜孔径大小不同,可以截留相应的污染物,阻挡在膜的一侧。膜处理技术不仅仅作用于大颗粒的杂质,对于一些微生物、细菌等也有很好的截留效果,因此能够大大提高水的安全性。但是膜处理工艺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缺陷,比如成本高、易堵塞等,膜污染也是膜处理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些都限制了膜技术的发展。
关于自来水的小疑问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自来水通常都会经过氯等消毒剂的消毒。
那么,自来水中会有残留的氯吗?烧开的水要是否要静置散余氯才能喝?
自1950 年至2006 年,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曾进行6次修订,目前执行的饮用水标准为《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2006),指标总数达106项,包括常规指标42项,非常规指标64项,来确保水质的安全。合格的自来水从水厂到居民家中的水龙头,还要经过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比如高楼水塔、水箱等,为了保证自来水的微生物安全,抑制水中细菌的再次滋生,出厂水通常会添加一定的余氯量,对供水管网进行持续消毒,确保自来水在“长途跋涉”中不会二次污染。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水厂出厂水总余氯标准为0.5—3.0mg/L,管网末梢的余氯值不低于0.3mg/L。所以自来水略带氯味属于正常现象,自来水在煮沸的过程中,余氯会得到挥发,自然不需要额外静置。
有时候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是浅黄色或是乳白色,特别是在停水后,自来水会尤其浑浊,这样的自来水还安全吗?
自来水会呈浅黄色,可能是由于管道、水龙头使用时间过久,存在铁锈,或是供水路段有施工。一般情况下,打开水龙头放一会水就好。目前大部分新铺设的供水管道采用的都是不易锈蚀的塑料管、优质的铸铁管和不锈钢管,因此,发生自来水变黄的情况已经大大降低。
而有时我们会发现家里的自来水是浑浊的乳白色,伴随很多小气泡,这是由于供水系统的二次加压,溶入的气体经压力作用分解成微小气泡,导致水看起来变成了乳白色,其实静止数分钟后,气泡就会自行消失,水质也会变清,这种现象也不会影响水质。
谈到自来水的饮用安全,不得不提到近年来火热的净水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也想使用更高品质的水,“要不要装净水器?装什么牌子的净水器?净水器都有什么功效?”等疑问也就随之出现了。净水器,其实是让合格的自来水变得更好,所以净水器可以要,但不是必须要。
市面上的净水器种类繁多,价格相差巨大,令人眼花缭乱。要了解家用净水器的功能及效果,需先明白其工艺原理。目前市售的主流家用净水器属于复合型净水器,主要由PP棉(初级过滤)、活性炭或其他复合吸附材料(二级过滤)、以及膜材料(核心过滤)多级串联而成,达到吸附杂质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有能够降低水的硬度的软化净水器。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水里的水垢越多,说明钙、镁离子含量越高,这样的水就是我们俗称的“硬水”。硬水煮出的饭、泡出的茶味道都会差一些。软化净水器是在复合型净水器的基础上增加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组件,可以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离子,降低水质硬度,提升口感和使用性能。
净水器在进一步提升自来水的安全性与口感上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净水器组件吸附截留微生物的过程是一种物理作用,并不会将微生物完全杀灭,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过期不更换滤芯,微生物在活性炭和膜组件中将重新增殖,则会带来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
科技的进步能让我们喝上更加卫生安全的自来水,让生活更加方便,而我们也应该明白水资源的宝贵以及洁净水的来之不易。保护水源地,节约用水,是每个人都应铭记于心、并努力践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