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生变:5天106 例确诊,是进口三文鱼的锅?
导读:自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出现以来,截至发稿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已达 106 例,当前北京全市防控工作已进入战时状态。
自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出现以来,截至发稿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已达 106 例,当前北京全市防控工作已进入战时状态。近日,人们谈三文鱼色变之际,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病毒到底源于何处?对此,部分新冠疫情防控专家也作出了解读。
首都“菜篮子”打破疫情防控记录
我们先将目光拉回到 6 月 11 日。
当天,北京市出现 1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次日,北京再现 6 例确诊病例。
由于上述患者均非海外输入病例,北京近 2 个月无本土确诊病例的记录被打破。
疫情形势突变,相关部门也开始了紧急溯源排查,发现上述 7 例患者都与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要么曾前往该市场,要么为该市场的个体经营者、冰鲜海鲜市场售货员或司机等等。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经营蔬菜、果品、种子、粮油、肉类、水产、副食、调料、禽蛋、茶叶等多种农副产品。自 1988 年 5 月 16 日成立至今,新发地“现已成为首都北京乃至亚洲交易规模最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世界同类市场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国范围内,新发地市场已投资建设了 14 家分市场;北京市区内,新发地也建立了 150 多家便民菜店和 300 多辆便民直通车,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菜篮子”。
正是由于新发地市场的重要性和新冠疫情的严重性,6 月 13 日 3 时起,该市场暂时关停,市场相关人员及环境污染情况进入调查评估,密切接触者也已集中隔离,周边 11 个小区开始了封闭管理。
三文鱼的锅?
在确定了新发地市场这一“传播场所”后,人们又将目光聚焦于“进口三文鱼”。
6 月 12 日当天,在新发地市场里一个用来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上,疾控人员检测到了新冠病毒。
加之当天确诊的病例中也有在新发地市场冰鲜海鲜市场区域的工作人员,因此,人们开始谈进口三文鱼色变。
基于此,包括物美、家乐福在内的北京市主要商超连夜下架了全部三文鱼商品,日料店品牌、三文鱼供应商都受到了冲击。
不过,进口三文鱼是否真的携带了新冠病毒,目前还不好下定论,以下有几点原因:
一方面,市场内有多个环境样本呈阳性。
疾控人员 6 月 12 日连夜对新发地进行了全面检测,同时对北京所有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进行无差别抽检,共得到了 5424 份环境标本和 1940 份市场从业人员的咽拭子标本。经检验,新发地市场内共 40 份环境标本呈阳性。
也就是说,市场内多个区域都检测到了病毒,只不过上文所述的三文鱼案板是首个发现的阳性环境样本。
上文提到,新发地市场主要经营的农副产品种类众多,因此环境较复杂,是否是其他哺乳类动物或环境中的一些因素传播了病毒,目前都很难说。
另一方面,已有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宿主的受体都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新冠病毒很难感染鱼类。
据悉,这一观点此前在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团队发表于预印本平台 bioRxiv 的论文中就已有所体现——新冠病毒作为 β 冠状病毒属,入侵宿主一般是通过 S 蛋白与宿主细胞上的 ACE2 受体结合,因此病毒存在于深海鱼类三文鱼体内的说法的确存在不小的问题。
可见,进口三文鱼体内不含病毒的可能性很大。
病毒源于冷链?
当然,三文鱼是不是宿主,已经没那么重要了——门把手也不含新冠病毒,其表面却能沾染新冠病毒,造成病毒传播,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三文鱼身上。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长聘教授、病毒学专家程功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不排除三文鱼作为病毒附着的载体或介质,因此可能鱼类在国外受到了污染,但以冷链的方式进口:
我们平常保存病毒样本,也是在超低温冰箱,或者 -20~-80 度下保存。
的确,与冷链相关的案例时有发生。比如法国零号病人就是海鲜柜台的工作人员,美国加州鱼类处理厂和韩国海洋水产部也曾出现了确诊病例。
正如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轶在《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中表示:
通过冷链传播的可能性最大,欧美很多屠宰场都爆发了新冠疫情。冷链传播并不稀奇。
虽说如此,目前研究人员也无法确定三文鱼具体是在宰杀、运输、包装、切割过程中的具体哪一环节接触到了新冠病毒,毕竟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追根溯源在短期内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
那么,如果说进口三文鱼可能是病毒附着的载体或介质,是不是就代表病毒来源于国外?
说起三文鱼进口,不少人可能都会想到一个国家——挪威。
据 Salmon Business 网站数据显示,每年中国要进口约 10 万吨的三文鱼。其中,智利、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是主要进口来源国。在过去的1-4 月中,在进口我国的冰鲜三文鱼中,来自挪威的占 45%。目前,中国已成为挪威海产全球第三大市场。
而事实上,相关研究人员也给出了初步的判定结果——此次的病毒毒株更像是欧洲的。
6 月 15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在直播时表示:
从病毒的组成结构来看,此次病毒不像北京两个月以前出现病例的毒株,更像欧洲的。
吴尊友表示,虽然有关病毒源头的调查还在进行当中,但可以肯定此次并非在北京原发,属外部输入。
值得说明的是,不能把“毒株来自欧洲”和“病毒来自欧洲”画上等号。原因就在于,“欧洲毒株”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既可能来自欧洲国家,也可能来自美洲国家。
目前来看,虽然病毒的确切源头尚无定论,但防控部门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溯源排查,确定了确诊病例间的传播路径,因此我们无需过于恐慌,但愿疫情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