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体检测能给核酸检测的“假阴性”兜底?
导读:进来频发的“假阴性“案例令人质疑,一向被视作新冠肺炎确诊金标准的核酸检测好像也不是那么灵。
2月7日,是四川资阳市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唐某某被隔离的第6天。她开始咳嗽,肺部也出现片状阴影。隔离期间,她陆续接受了8次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但奇怪的是,从肺部影像和临床症状来看,其表征并未减轻。2月24日,隔离的第23天,她做了第9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终被确诊。
唐某某的经历并非个案。进来频发的“假阴性“案例令人质疑,一向被视作新冠肺炎确诊金标准的核酸检测好像也不是那么灵。
动辄需要4~6小时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在有大量疑似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仍待排查的情况下,诊断效率显得尤为低下,整个流程也为医护人员增添了更多感染的风险。
很快,能高效进行补充诊断的抗体检测诞生了。
近日,国家药监局审批通过2家企业的2个胶体金法抗体检测试剂,分别是万孚生物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和英诺特生物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IgM/IgG联合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据介绍,两款产品均可实现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液中的新冠病毒IgM/IgG抗体,15分钟即可获得检测结果。
且相比于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可以将诊断时间前移。
“这两种试剂盒在患者感染的第7天或发病的第3天就能够检测出IgM抗体,对患者进一步的确诊很有帮助。”钟南山称。
检测速度提升20倍
一套完整的核酸检测程序主要包括采样、保存、样本灭活、核酸提取、试剂反应、荧光PCR核酸检测几个步骤。
<iframe height="400" width="710" src="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q3065m765os&tiny=0&auto=0"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true">
上海长宁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流程/来源:新华社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样本来自于咽拭子采集,医护人员使用无菌试纸在被采集人双眼侧扁桃体及咽喉壁擦拭5~10次,随后将样本浸入细胞保存液中留取样本,密封后送至实验室检测。
根据国家卫建委要求,提取核酸前需将样本置于56℃环境30min以上进行灭活。灭活后的病毒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失去致病能力,但不影响其RNA的表达。
灭活后,实验室通过核酸提取仪提取样本核酸。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分子诊断与遗传学博士彭静向央视新闻介绍,该步骤需要70~80分钟,最后一步扩增检测病毒基因需要1.5~2小时。
这也意味着,除去前期采样及样本运输的时间,一例样本从送至实验室到获得检测结果需要4~6个小时的时间。从采样到灭活间的每一步,都为医疗人士增加了感染风险。
而抗体检测可以将检测时间控制在15分钟。
抗体是病毒入侵后,由免疫系统中效应B细胞分泌产生的、可以与病原微生物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微博ID协和医生Do先生,将特异性抗体比做——精准打击入侵病毒的“爱国者导弹”。
因此,无论是正在被病毒感染的患者,还是曾经感染过病毒的人(即便已治愈),体内都可以检测到抗体。
目前,抗体检测一般通过胶体金法进行,将胶体金颗粒与包括抗原、抗体在内的许多蛋白质偶联,从而标记感染初期人体产生并很快消失的IgM型抗体及此后产生的长效IgG型抗体。样本来自血液,取样难度较咽拭子低。
艾滋病病毒的检测便是通过此种方法。可见,抗体检测对病毒的强大抓力。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各研究所、高校实验室及生物企业也同时投入了对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研究。
1月29日,上海芯超生物官宣完成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山大二院等多个科研团队亦陆续对外宣称已成功研发抗体检测试剂盒。
而直到2月22日,万孚生物和英诺特生物的产品才成为首批冲出审批通道的选手。
相比于耗费数小时之久、且对实验室及操作人员要求严苛的核酸检测来说,抗体检测在操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上都有极大提升。
据万孚生物和英诺特官方介绍,两款产品均可实现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液中的新冠病毒IgM/IgG抗体,且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或仪器,15分钟即可获得检测结果。
“截至2月24日,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日产能已达35万人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颜江瑛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补充消灭“假阴性”
当然,抗体检测的优势不只是简单高效,更能将诊断前移。“抗体检测,尤其适用于大量意思病例的检测,无症状感染这也可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越早确诊,就能更大程度上减少人传人,对疫情的防控有巨大影响。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在接受晚点团队采访时表示,武汉致死率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原因除了可能是重症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是武汉尚未诊断的分母实际上要比统计数字大得多,如未就医已自愈者便只能通过抗体检测才能查出来。
除此之外,核酸检测的“假阴性”也愈发引人重视。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唐某某,广东省14%患者“复阳”的情况也与检测准确性脱不了干系。这对防控无疑是很大的阻碍。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曾告诉央视记者,“并不是所有的病患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对于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也不过只有30%~50%的阳性率”。
目前,在湖北及各地定点医院应用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均是应急之下被国家药监局批准,或作为捐赠供临床使用尚未获批的,测不准的可能性的确较高。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体外检测从业者介绍,从采样到扩增,每一步都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比如咽拭子取样不够深入,或是病毒已经进入肺深处,可能就检测不出来。”
另一方面,如此快速的临床应用,导致试剂盒本身未经过标准化检测,批间差也没法保证。
而抗体需要抗原刺激才会在人体产生,且血液采样较咽拭子更为稳定,因此,抗体检测作为补充手段,也能够弥补核酸检测准确性的不足,且能够提供患者所处感染阶段的信息。
如检出IgM抗体,则意味着处于感染初期;检出IgG抗体,则已经治愈;如果IgM和IgG双阳,表示人体免疫系统仍在与病毒搏斗。
据介绍,由深圳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深圳天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抗体检测试剂盒在30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血液样本的检测中,发热7-14天病人血清/血浆样本两种抗体的临床符合率都达到96.6%。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具备了快速、高效、准确的优势,抗体检测依然不能取代核酸检测,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病毒入侵人体后,抗体需要一定时间才会产生。比如艾滋病毒感染后,人体往往需要3~4周才会产生大量HIV抗体,而如果在这三四周内进行抗体检测,则为阴性。
因此,如何提升核酸检测试剂品质,并找到与抗体检测协同的最佳办法,才是进一步提升检出率的“金”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