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历史 > 正文

宋高宗赵构一生玩弄权术,活了81岁,为何却在56岁时坚决退位?

来源:朝文社 发布时间: 2020-04-02 10:39:13 编辑:夕歌

导读:在南宋历史上,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赵构“禅位”,是桩重要大事。以宋高宗自己的话说,他退位的原因是“今老且病,久欲闲退”,看似冠冕堂皇,其实没一个字是实话。

宋高宗赵构一生玩弄权术,活了81岁,为何却在56岁时坚决退位?

在南宋历史上,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赵构“禅位”,是桩重要大事。以宋高宗自己的话说,他退位的原因是“今老且病,久欲闲退”,看似冠冕堂皇,其实没一个字是实话。

那年的宋高宗赵构,只有五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退位成为“太上皇”后,他又坚挺了二十五年,直到八十一岁才过世,可见健康状况也不差。至于“久欲闲退”?那更是开玩笑:作为一位偏安皇帝,赵构的权力欲极强,只要皇位稳固,认大爷跑路割地赔款杀良将,桩桩办起了都毫无压力,怎么会轻易放手大权?

但1162年,56岁的赵构,却是实实在在的“退”了,这事儿看似意外,仔细分析下,却是丝毫不奇怪。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此时南宋这摊事儿,太烂了。

在靠着杀岳飞喊大爷换来“绍兴和议”后,以近代个别“大师”的说法,南宋王朝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可宋高宗治理下,南宋到底“发展”得咋样?

要看权贵文官们,那似乎真幸福:官场腐败加剧,“官僚聚首,非财不论”。连宋高宗的保健医生王继先,都搂了上千万钱财。而且南宋别看地方不大,官吏却不少养,宋高宗年间的官员数量,是北宋仁宗年间两倍,吏员数量更是五倍。官员们除了贪污腐败,就是务虚成风,拿着俸禄“上下宴安”,满满都是幸福。

可要看国计民生,那就悲催了,理论上说,宋金“和平”了,军费也省了,老百姓负担该轻了?但每年还要交岁币,还有一大群“晒幸福”的贪官要养,所以百姓的赋税不但分文未减,还巧立名目添加,各种苛捐杂税滚雪球般暴增,以直臣胡铨的怒斥说“千村万落,生理萧然”。“绍兴和议”后的二十年里,南宋爆发了九次农民起义,反抗此起彼伏。

就连曾血战金兵的南宋军队,也被宋高宗“败”得差不离,大批精锐部队拆的拆散的散,连负责供应宋军武器,昔日常备四千多工匠的“南北作坊”,到了绍兴二十六年时,竟只剩了八百多工匠,前线武器短缺严重。

综合说来,“绍兴和议”后,宋高宗赵构治下的南宋,就是一个政治腐败文恬武嬉,国民经济困顿不堪的烂摊子。以后人对宋高宗的讽刺说“名为受命中兴全功,实行苟且立国之政”。但对这“苟且”,长期以来宋高宗也心安理得,特别是对金国,他更认为“朕待之以厚,彼何为兵端”——只要“金国大爷”不打我,怎么着都行啊。

可1161年的金国完颜亮南侵,不但把宋高宗的心理防线砸得粉碎,更是啪啪打到脸肿。战事最危急时,宋高宗就差点“浮敌避海”开溜,等到金军退去,熬过大战的南宋,内外交困也更加剧。这么个“作”出来的摊子,宋高宗当然也撑不住,找个“接盘侠”是真。

而且,就是在金国南侵失败后,宋高宗也分明感到了自家权位的危机:金国的毁约南下,激起了南宋臣民的举国愤怒。金军败退后,宋高宗继续“认大爷”的国策,也惹来强烈不满。1162年正月,当金使来到临安时,宰相陈康伯就不顾宋高宗的脸面,勒令金使以君臣礼仪朝拜宋高宗,还强行删掉了宋高宗国书里的“臣构”俩字。这哪里只是打金国的脸,把宋高宗的脸也顺便打了。

如此“打脸”遭遇,宋高宗当时也只是无奈感慨“倦于政事”,表示不想管了。其实哪里是不想管了?这皇位对于他,已经成了口坐不稳的热锅,想要全身而退,就得提前甩锅——禅位吧。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焦头烂额的宋高宗,却也明白一个事:被他立为储君的赵伯琮(宋孝宗),虽不是他的亲儿,却是个无比靠谱的继承者。

(宋孝宗)

赵伯琮的第一靠谱处,倒还不是人品能力,却是他的身份——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从北宋太宗开始,宋朝历代帝王,都是宋太宗赵光义一脉。但自从宋高宗在逃难时意外失去生育能力后,宋太宗一脉也“传”不下去了:宋高宗本人无子,太宗一脉的皇族,也大多被金人抓了俘虏。宋高宗不顾国仇妥协求和的政策,也在太宗一系的后人里拉了仇恨。选个宋太祖一脉的继承人,以学者何忠礼的话说,那就是“还太祖子孙以帝位的美名,”很贴金。

所以说,要甩锅的话,作为宋太祖后人的赵伯琮,就是个绝佳对象。

更“绝佳”的,当然就是赵伯琮的人品能力。虽然不是亲生,但六岁起就被养在宫中的赵伯琮,素来以仁孝正直著称。不但曾被秦桧视作眼中钉,也通过了宋高宗对他的一次次“考验”。特别是当完颜亮南侵消息传来,宋高宗都准备卷包袱跑路时,作为储君的赵伯琮,先愤然请缨去前线,然后又给宋高宗上书,表示要“随驾护从,以尽忠臣孝子之道”。如此“忠孝两全”的操作,也叫老奸巨猾的宋高宗,从此彻底放了心。

确实,如果要“禅位”的话,也只要传位给这乖孩子赵伯琮,才能确保宋高宗安享晚年。

这个算盘,宋高宗也确实没打错,在从皇帝变成“太上皇”后,大权在手的宋孝宗赵伯琮,也是二十年如一日对宋高宗孝顺有加。单是宋孝宗给“太上皇”宋高宗的“月供钱”,每月都在十万贯以上。每次宋高宗“做寿”,宋孝宗进献的“寿礼”,通常都是三五万两白银。要知道,南宋时的银矿产量,每年最多三十万两白银,大多还要拿去孝敬“金国大爷”。宋高宗每年做个寿,还要再刮走三五万两,可见骄奢淫逸。

所谓“退位”,不过是宋高宗换个名目,继续糟蹋民脂民膏,要没选对这个“好儿子”,这事儿真不可能。

但也必须说,对于南宋的国运来说,宋高宗选择“禅位”给宋孝宗,也是个正确的选择。比起“爸爸”宋高宗来,宋孝宗最大的不同,就是担当与责任感。他在位的二十七年里,除了为大英雄岳飞平反外,也在努力纠正宋高宗“作”下的弊政:南宋的各色赋税大量减免,普建储粮备荒的“社仓”,更重手整顿吏治,全国官吏大幅精简,严抓官吏考核。还在东南大地大量兴建水利工程。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呕心沥血,扛起这口锅。

也正是在这样的苦心治理下,曾在宋高宗治下“生理萧然”的南宋,出现了“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的好景象。吏治政风也焕然一新。虽然他光复山河的愿望,因为种种原因壮志未酬,但多灾多难的南宋,也确实迎来了一段“中兴”的好时光。

(陈鸣楼《南宋皇城图》局部)

看过这个过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元史》会有“其无愧焉,其无愧焉”形容宋孝宗,元明清时代的诸多学者们,更对这位偏安皇帝好评如潮。确实,摊上这么个烂摊,还有这么个不靠谱的“养父”,宋孝宗能把南宋的国祚硬生生延续下去,已是相当不易。以这个意义说,他确实是位负责任有担当的政治家!

只可惜,整个南宋一个半世纪的国运里,如他一样负责任的人,太少了!

参考资料:为国钓鱼《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盛年主动禅位》、何忠礼《宋代政治史》、陈国灿,方如金《宋孝宗传》、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孙宗林《宋朝岁币政策影响评析》、霍有光《宋代的银矿开发冶炼成就》